清朝副部級高官曾國藩是如何解決住房問題的?


曾國藩從外地來到北京生活,面臨的第一個問題當然是住房。和今天不同,清代京官不但沒有分房,在住房問題上也不享有任何補貼。因此,除了個別人享有皇帝的殊恩賜予宅第之外,京官解決住房問題的方式和今天大部分人一樣,一是買房,二是租房。曾國藩也不例外。


清朝副部級高官曾國藩是如何解決住房問題的?



租房更適合大多數漢族京官

清代實行滿漢分居,滿族京官多定居於北京內城,漢族京官基本上都居於外城或者叫南城。京官中有一些人在外城有自己的宅邸。比如康熙年間,崑山人徐乾學顯貴一時,在宣南購買和自建了多處房產。乾隆年間官至禮部尚書的董邦達,在米市衚衕擁有一套很大的宅院,花園"花木競秀,丘壑多姿"。然而這種情況在漢族京官中並不多見。因為北京地價昂貴,一般外地來京的京官很難擁有如此雄厚的經濟實力。

因此租房更適合大多數漢族京官。一方面京官生活流動性很大,他們或者因為升遷調轉頻繁更換工作部門,或者外放為地方官,或者因父母去世要回老家守制,在北京一個地方一住幾十年的不多。另外,北京有大量的會館和民居常年專門出租。從供需兩方面來看,租房都是最佳的選擇。

當然,京官租房和平民租房還是不同。官員租房的第一個特點是要求體面。身為朝廷命官,住宅須配得上官制威儀,因此自然不能蝸居斗室,更不可能與平頭百姓混居在一個大雜院裡。所以京官們雖然窮困潦倒,卻多租住大宅,至少要一套像樣的四合院,講求寬敞氣派。如果條件許可,帶花園的宅子最受歡迎。稍晚於曾國藩的李慈銘在京為官期間,租居位於保安寺街故閩浙總督舊邸,有屋二十餘楹,有軒有圃,花木蔥鬱。這是當時京官的常態。

京官租房的第二個特點是週轉率高。隨著仕途遷轉,官員經常更換辦公地點,收入水平也會隨官位升遷而水漲船高,因此對住房的要求當然也越來越高。這在清代京官的詩句中屢有反映。康熙年間的大學士陳廷敬曾說自己"五春三度移居日"。五年搬了三次家。乾隆年間的錢大昕則說:"客居燕臺兩寒暑,有似澤雉遊樊籠。虎坊菜市三易寓,去住蹤跡風轉蓬。"兩年搬了三次。嘉慶進士、後來官至體仁閣大學士的祁寯藻亦說:"自我官京師,十年四徙宅。"十年搬了四次。錢大昕於乾隆十七年(1752)六月入京,數年內在神仙衚衕、潘家河沿、橫街、珠巢街、宣外大街等處搬來搬去,因此寫詩嘆息說:"勞如車軸無停轉,拙比林鳩未 定巢。"


清朝副部級高官曾國藩是如何解決住房問題的?


京官租房的第三個特點是集中於宣南即宣武門外地區,特別是宣武門外大街兩側以及菜市口的南部。這有多方面原因:一是清代中央六部均設在正陽門內,宣武門外離正陽門不遠,住在這兒上朝方便。二是北京位於國家版圖東北部,中原及南方士子通常由西南方進入北京城,故落腳宣南最為便利。三是明代宣南地廣人稀,又有樹有水,風景不惡,許多明代顯宦在此遺有花園別業,同時又有陶然亭、窯臺以及古剎名寺等吟詠集會勝地,很對文人習氣嚴重的京官們的胃口。官員多住在外城的西部,本地富戶多住在外城的東 部,所以說"東富西貴"。四是傳統時代官員多迷信,選擇住房時多講究風水。考察京官居住史,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位於菜市口大街的繩匠衚衕,居然住過清 代史上三十餘位重要人物。

這麼多人選擇這裡,是因為人們傳說這裡是北京最有"旺氣"、最能出主考的衚衕。



曾國藩租房血淚史

曾國藩在北京的租房歷程,正符合以上四個特點。 如同大多數湖南來京做官的人一樣,最初幾天他暫住在宣武區椿樹衚衕的長沙會館(長郡會館),三天後在宣外的菜市口附近的南橫街千佛庵(位於南橫街與賈家衚衕交口,民國年間北京內外城詳圖上標為"增壽寺")賃了四間屋子,每月租金四千文,折成白銀全年需33.47兩。他此時沒帶家眷,孤身一人,不需要居住大宅,但又不可能和平民混居,所以住在庵寺是較為經濟的選擇。

不久,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由湖南護送曾國藩的妻小來京,曾國藩接到家書後開始四處看房。十二月十二日,他到琉璃廠看房子。看好了一處院子後,卻聽人說這個屋子裡死過人,因此打消了租這套房子的念頭。

後來他在騾馬市大街北的棉花六條衚衕看定一處住宅,十二月十七日搬入,每月房租八千文,全年需銀 66.95 兩,已佔薪俸之半。


清朝副部級高官曾國藩是如何解決住房問題的?


曾國藩的眾多搬遷過程中,有一次明顯是出於風水方面的考慮。道光二十一年七月,朋友王繼賢到曾國藩所住的棉花六條衚衕拜訪。王繼賢字翰城,是曾國藩的湖南老鄉,與曾國藩同為京官,在朋友圈中是著名的"風水大師"。王氏一進曾宅,就連說此地風水不好。曾國藩在家書中彙報說:"王翰城言冬間極不吉,且言重慶下者不宜住三面懸空之屋。"曾國藩因為他"言之成理,不免為所動搖",問他怎麼辦。王氏說八九兩月不利搬家,因此必須當月就要搬家。曾國藩因此坐臥不安,放下手中所有事務,數日東奔西走找房子:"找房屋甚急,而訖無當意者,心則行坐不定。"最後, 經"邀同翰城走繩匠衚衕看風水",終於在這條前述最有"旺氣"、最能出主考的衚衕北頭選定了一處風水上佳的新住所,才安下心來。 巧合的是,兩年後的道光二十三 年,住在這裡的曾國藩果然獲得四川鄉試主考的任命。

繩匠衚衕的住宅有房十八間,比棉花六條衚衕的房子寬敞很多。曾國藩在八月十七日家書中說,"屋甚好,共十八間,每月房租京錢二十千文。前在棉花衚衕,房甚逼仄,此時房屋爽塏,氣象軒敞"。不過在賬簿中,曾國藩記載的實際房租數是十千文,合成銀兩,房租一年要 83.68 兩。


清朝副部級高官曾國藩是如何解決住房問題的?


更多時候,搬家的原因是官越做越大,人口越來越多,對排場的要求也越來越 高。道光二十四年曾國藩升翰林院侍講後,不得不再次搬家。蓋因入京以來,添了三個女兒,兒子紀澤也到了讀書年紀,要立家塾,僕婦也隨之增多,"寓中用度浩繁,共二十口吃飯",於是又搬到上朝更為方便的前門內碾兒衚衕西頭路北。有房屋二十八間,月租三十千文,"極為寬敞"。這是曾國藩首度搬到內城居住,如果按他家書中彙報的這個數字,年租金需 251.05 兩。道光二十七年三月,曾國藩又一次搬家,移寓南橫街路北,這次租住的宅院共有四十幾間房,更為宏敞氣派,價格應該也更高。

十三年間,曾國藩共計搬家八次,其中僅道光二十年就換了五次住處。總的趨勢是居住條件越來越好,租金也從月租四千文到八千文、十千文直至三十千文,不斷上漲。具體在道光二十一年,曾國藩一至七月,住在棉花六條衚衕,月租八千文。八月搬至繩匠衚衕,月租十千文。全年房租和搬家裝修費用,共花去白銀97.87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