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做外貿的怎麼樣了,今年還有希望嗎?

歷史非常有趣


這一次新冠肺炎傳染病是全球大流行。因此在疫情的影響下,金融市場波動巨大:標普500指數、英國富時指數、日金20225指數三大股票市場的跳水是驚心動魄的。
疫情為什麼會引起市場這麼大的恐慌?這次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導致了消費萎縮,另外還引起交通運輸和貿易的中斷。其次,投資者歐美對政府抗疫的能力缺乏信心,地緣政治的衝突也使得到目前為止沒看到國際合作的可能性。
世界經濟已經進入到慢性蕭條的階段,不管美聯儲怎麼放水,全球央行怎麼放水,經濟增長都是慢慢的在下行。未來全球經濟仍舊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由於貧富極度分化、人口老齡化和教育品質的下降,歐美經濟長期的停滯可能成為一種常態。

從經濟學的邏輯來講,貧富極度分化一定會導致最終需求的萎縮。這裡講的最終需求就是消費需求,絕大部分家庭沒有錢,限制了他們的消費。最終需求的萎縮會沿著產業鏈從中部向上遊延伸,帶來產業鏈向上的收縮。

面對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各國政府的政策應對空間還有多少?美日歐政策空間是相對較小,歐洲日本都已經是負利率,利率已經沒有下調空間。美聯儲因此也只能實施無限制的量化寬鬆。美國的量化寬鬆肯定不能對抗疫情的衝擊,主要目的是用以解決金融系統的流動性問題,不至於因為流動性危機導致市場崩潰。

幾十年的全球化中國經濟已經離不開世界,世界經濟也離不開中國,我們已經綁在一起。現在看來,我們要跟全世界一起經歷下半場。

我們現在無法關起門來自己玩。我們不僅缺糧食缺石油,我們缺市場,我們缺訂單。我們的人均GDP是美國的1/5,歐洲的1/4,國內的購買力支撐不了我們如此龐大的製造能力。

我們還缺原材料,特別是技術含量高的基礎原材料,必須從韓國、日本、德國進口。我們缺技術,關起門來技術無法快速發展。人均收入1萬美元,勞動力成本已經不是40年前,必須有高技術含量的產品來支撐。

隨著全球化的退潮,我國過度依賴外部市場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已經走不下去了。另外,中國金融資源錯配導致產業結構嚴重失衡,未來我國還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的壓力。

我們的金融過度依賴銀行,銀行信貸過度依賴抵押品,有抵押就是重資產行業,重資產行業已經嚴重過剩。製造業、房地產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基礎設施,這三大領域硬基建都是過剩的。規模擴張型的工業化時代已經提前結束了。

在全球抗疫過程中,企業唯一要做的就是要收縮,救企業。企業還在就有希望。一旦倒閉了就會很困難。財政政策在這點上要學習別的國家救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占城鎮就業80%,保住他們就是保住社會穩定。

經濟好轉要看年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