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

科普: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症状】

1.单侧或双侧头痛;单侧多见,常被误诊为偏头痛;

2.疼痛首先发生于颈部,随之扩散至患侧的额、颞及眶部;

3.痛感呈钝性,无搏动性,以额颞部为重;

4.间歇性发作,每次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后期可持续发作;

5.颈部活动、不良的颈部姿势及按压由眶上神经、高位颈神经第一到第三所支配的结构可诱发头痛发作;

6.颈部僵硬,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可伴有同侧肩部及上肢痛;

7.其他相关症状和体征, 如恶心、呕吐、畏光、视物模糊、流泪、畏声、眩晕等。

科普:颈源性头痛

紧张型头痛和偏头痛的疼痛区域

如何预防颈源性头痛的发生】

1.防止外伤:避免头颈负重物,坐车时不要打瞌睡(防止急刹车造成“挥鞭性损伤”);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

2.睡姿正确,枕头合适:一般以仰卧、侧卧为宜,枕头不能太高或太低,枕头受压后的高度是立着的拳头大小。习惯侧卧者,枕头高度以棘突中点至肩峰外侧缘的距离为适宜。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

3.纠正不良的姿势和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适当控制看电视和棋牌的娱乐时间,以减少颈椎疲劳和诱发颈椎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使颈椎保持轻松舒适的状态,切忌身体长时间往前倾。看书、电视、电脑1小时,就应该起身活动一下,做一做颈椎保护操。

4.防止颈部受寒:冬季颈部要保暖,夏季使用空调、电风扇要适度。

5.加强锻炼,自我保健: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延缓骨质和韧带退行性改变。如有条件可以选择放风筝、游泳及颈椎操等。

6.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过度脑力劳动和长期精神紧张是颈源性头痛患者的共同特征,也是颈源性头痛发作的重要诱因。因此,注意劳逸结合,经常调整心理状态对控制颈源性头痛很有意义。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方案,遵循阶梯、渐进式的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首选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口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法治疗。但是,现如今没有证据支持口服药物对颈源性头痛有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作为物理治疗的一种无创治疗方法,证实治疗颈源性头痛有效。手法治疗主要包括推拿、按摩、正骨等方法,且研究结果显示其治疗效果良好。但是,考虑到缺乏高级别的证据支持和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应慎用正骨疗法。

微创神经阻滞注射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下一步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枕大/枕小神经阻滞注射治疗、颈神经后支阻滞注射治疗、颈椎旁病灶注射治疗、硬膜外腔注射治疗。尽管神经阻滞注射治疗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现如今仅枕大/枕小神经阻滞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证据级别较高(1B+)。其原因可能与其他治疗方式缺乏证据级别较高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有关。

3.硬膜外腔神经松解术+连续硬膜外腔注射治疗

硬膜外腔神经松解术+连续硬膜外腔注射治疗适用于微创神经阻滞注射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下一步治疗方案。有研究对慢性颈源性头痛患者行硬膜外腔神经松解术+连续硬膜外腔注射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发现,颈源性头痛的疼痛程度、疼痛频率以及服药剂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减少。

3.神经射频热凝术

神经射频热凝术作为一种毁损性技术,可考虑作为非神经损伤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下一步治疗方案。尽管临床研究证实颈神经后支的神经射频热凝术可有效治疗颈源性头痛,但临床疗效的证据级别仅为2C-(仅见于观察性研究,无疗效或疗效很短)。

C2-3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也可考虑作为非神经损伤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下一步治疗方案。但是其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证据级别为0(仅见于病例报道,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不足)。

颈椎开放性手术治疗可作为微创神经介入手术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下一步治疗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高位(C2-3/C3-4)和低位(C4-5/C5-6/C6-7)颈椎间盘摘除融合术均可有效缓解颈源性头痛,而低位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机制可能与神经根减压和间接改变高位颈椎椎体位置结构有关。同样,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证据级别不足,有待进一步行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