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李治实在冤枉,“不是哥软弱无用,怪只怪哥做得太好”

高宗李治是一个悲情人物,史书上贬斥他软弱无用,绝口不提他的永徽之治

,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李治一辈子都被他爸爸李世民留下的两个大礼包困扰,在当上太子的第四天,李世民就送了他第一个大礼包

这个大礼包就是由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等人为首的相权集团,李世民的本意是让这些老臣辅佐李治,但是李治的权力被这些人极大地限制了。

李世民驾崩后,留下了第二个大礼包,这就是李治的小妈武则天,后来着实坑了李治一把。

高宗李治实在冤枉,“不是哥软弱无用,怪只怪哥做得太好”

唐高宗李治是历史上一个悲情人物

李治登基之后面对的情况相当复杂,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相权过大的问题,将权力回收到自己身上。

相权的核心人物就是他的亲舅舅长孙无忌,这个三朝元老仗着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完全不把李治放在眼里,前期几乎架空了李治

长孙无忌口口声声地宣称:“李治的皇位是老子争取来的,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怎么能处理好国家大事呢?”

长孙无忌的野心开始暴露了出来,他借机清洗朝中老臣,培植自己的势力

高宗李治实在冤枉,“不是哥软弱无用,怪只怪哥做得太好”

李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他一心培植自己的势力想一手遮天

长孙无忌的所作所为触及到了李治的逆鳞,他想出了一个高招,这个高招就是利用武则天去压制相权

他的第一步就是废除了长孙一支的皇后另立新后武则天,而后又立武则天之子为太子

永徽六年至显庆四年长孙无忌集团节节败退心腹褚遂良被逐出京城,李治还给了长孙无忌最后一击。

这一击就是给长孙无忌扣上了谋反的帽子,自此以后长孙无忌集团逐渐垮台,李治在不动声色中夺回了皇权。

高宗李治实在冤枉,“不是哥软弱无用,怪只怪哥做得太好”

武则天只不过是李治的一枚棋子,李治在世时二人合作得很好

李治之所以为史官诟病,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人过不去的心结

这个心结就是武则天把持了朝政,李唐王朝最后被武周王朝替代半个世纪之久。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李治并非成为了傀儡,而是由于身体原因下放了一部分权力给武则天。

显庆五年是高宗李治的转折点,刚刚完胜长孙集团的他身体出现了大问题,在仔细思量之后,他决定让武则天帮着处理部分朝政,这就是武则天进入政坛的肇基。

高宗李治实在冤枉,“不是哥软弱无用,怪只怪哥做得太好”

李治立武则天的儿子李显为太子,意在培植武则天的势力

所谓的“内外二圣”是夸张的说法,李治虽然病重,但是朝中重要的事情还是由他处理。

上元二年,李治任命了两位相,但是不久之后他又废除了其中的一位,可见李治并未完全下放权力。

太子李显资质一般,李治主张早立皇太孙打破了历来的惯例

更重要的是李治并未糊涂,他在世之时极力压制武家势力,武则天的亲戚虽然在朝为官,但大多是微不足道的闲职,并未担任重要职位。

高宗李治实在冤枉,“不是哥软弱无用,怪只怪哥做得太好”

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关系是合作而非对立

唐高宗李显的冤枉之处就在于人们忽视了他的功绩,往往只把目光投向他和武则天的那段关系。

更为可气的是,武则天和他的关系在史书上不仅被大书特书,而且成了对立的关系,人们把对武则天的不满全部放到了李治的身上。

永徽之治是李治最大的功绩,没有他和武则天的合作,唐朝不会出现这一伟大的时期。

只可惜,李治父亲李世民的光芒太过于刺眼,即便是他的贞观之治穷兵黩武,民生凋敝

高宗李治实在冤枉,“不是哥软弱无用,怪只怪哥做得太好”

开启了贞观之治的唐王李世民

一代明君唐高宗李治,一个低调务实的悲情帝王,却遭受到了如此不公的评价,不是因为他做得太差,而是他做得太好。

永徽年间的唐朝国力远远强过贞观年间,是大唐最安定最繁荣的时刻之一。

高宗李治上任之初就完善了唐初的各项法律,同时启动了殿试制度,为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怜的李治,在与长孙集团博弈期间不得不动用武则天这颗棋子,仁慈的他败就败在了过于相信身边的这个女人。

可是武则天,又何罪之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