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雄:以1.7万和敌军10万相抗,打的敌军颤抖,却被世人所骂

我国在抗战时期涌现出大批的英雄人物,是她们舍己为人,为国捐躯的精神才让我们能有今天和平的生活。很小的时候学过一些有名的抗战人物:勇敢顽强的抗日女英雄--刘胡兰,拿生命炸碉堡--董存瑞等,今天要说的是另一位饱受争议的英雄--方先觉。

方先觉1903年在江苏省萧县出生,现在已经隶属安徽省。小时候在私塾上学,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一路成绩优秀,大学考入上海政法大学,主攻法律。他的志向是做一名教师。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三民主义,对革命有了兴趣,恰好赶上黄浦军校到大学里招生,方先觉就放弃学文决定从军。

抗战英雄:以1.7万和敌军10万相抗,打的敌军颤抖,却被世人所骂

经过层层考核筛选,他成功地成为了一名军校的入伍生。可是刚刚才开始正式学习了几个月,方先觉就碰上了麻烦。学校里有人在伙食费上做手脚,导致同学们的生活质量下降。他知道后,就带头把人打了,校方决定把他开除学籍,一时的冲动让他没能毕业,但是他并没有一蹶不振。在同学的帮助下,被调到侦查队实习,而后任职排长。侦查队的团长非常看重方先觉,便一路帮助他成了第三营的营长,让他有机会跟随军队参加了第一次实战。方先觉在第一次实战中的英勇作战让他的上级非常满意,他得到器重后带的兵自然也是越来越多。

抗战英雄:以1.7万和敌军10万相抗,打的敌军颤抖,却被世人所骂

他最有名的一场战役就是1944二战时期,在太平洋战场上,中国和日军的一场长衡会战。当时方先觉所在的第十军身上肩负着保卫湖南衡阳的大任。1944年,日本军队在东南亚海上战争屡次败给美国,所以把方向转向中国,湖南就是日本的主要战场之一,派军达到五十多万,战备武器和运输工具等也是战争以来最大的。长沙在战争开始后的第四天就被攻下,接着衡阳成了下一个目标,方先觉根据衡阳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做出判断,断定日军会从西南方向进攻,所以就带军在西南方开始设置防线,主要利用当地丘陵地形挖掘战壕和布置铁网,建起了强大的防御体系。

抗战英雄:以1.7万和敌军10万相抗,打的敌军颤抖,却被世人所骂

6月底,衡阳会战正式打响,第一阶段我方利用有利地形和提前做好的陷阱赢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日军的死尸遍布整个山丘,血流成河。没过几日,日军重整旗鼓发动第二次战争,战事持续了一个礼拜也没攻下衡阳,随后日本改变战略,准备各个击破,但是作用仍然不大。虽然战地没有失守,但是我方的伤亡也十分惨重,数量整体达到将近全部的一半。方先觉的军队总共才1.7万人,日军人数将近十万,这个人数的悬殊就注定了这是一场硬仗。

抗战英雄:以1.7万和敌军10万相抗,打的敌军颤抖,却被世人所骂

战争一直持续到8月,日本又增派了军力,增加了一倍的士兵,再一次准备攻击,方先觉和将士们仍然坚决不退,能争一个阵地就要坚持到最后,结果整个军队最后就只剩下五百人,作战物质也消耗殆尽,迟迟没等到援军。再这样下去最多也只能撑两三天。

终于坚持到战争的最后时分,方先觉走投无路向蒋介石发出电报,汇报了战争的情况,以死表决心。他上级告诉他在坚持七天,但他却听成47天了,心想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他还是毫不犹豫接受了上级的这个命令,因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哪怕明知是不可为也要为之。于是他一直坚持抗战了47天,最终悬殊的兵力和物质让我方败下阵来,这是我国历史上敌我双方死伤最多,历时最久的正面战争。

抗战英雄:以1.7万和敌军10万相抗,打的敌军颤抖,却被世人所骂

方先觉和日军谈判,要求日本立刻停战,而且不能进城迫害人民,还要人道地对待剩下的士兵。条件达成后,方先觉便投降了。

引起人们争议的关键是方先觉最后不是战死沙场,反而是投了降。一方面人们对他高度的认可,另一方面有人说他贪生怕死。毛主席曾说过,坚守衡阳的士兵都是英雄;连日本人都说从未见过如此顽强的对手,这种抵死不从坚持奋战的精神让日本人都觉得敬佩。评价一个人要客观,虽然战争的结果是失败,是投降,可是方先觉在为期47天的战争中,进行不遗余力的反抗,而且仅用不到敌人四分之一的军力就歼灭了敌军一大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抗战英雄:以1.7万和敌军10万相抗,打的敌军颤抖,却被世人所骂

他的投降听起来很丢人,但是这个举动也没有对战争造成任何扭转性的影响,反而因为投降,剩下的几百士兵的性命保住了。投降保住了剩下士兵的性命,也保住了衡阳城里老百姓的性命,继续打下去,如果日军屠城,那死的就不是这一万多的士兵那么简单。而且当时的情况,一直等不来援军,让方先觉看不见希望,他气得还说出了不是我们不要国家,是国家不要我们的痛心话。

在方先觉去世以后,当时参加会战的对手日军还组织前往他的墓地进行慰问,可能在日本人的心中方先觉就是那个所谓可敬的对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