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他的爱好是人生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评】他的爱好是人生


对陶渊明的崇拜,大概是从有些烦冗复杂的生活开始。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却也对陶渊明那种“看开了”的心态充满了钦佩。

诗人身处人境,可是好像却对身边的一切根本无感。无感,为什么还能如此引起共鸣?结庐,指的是搭建起房子,居住。在人声鼎沸、人来人往的地方居住却无法听见车马声,这实在是一件怪事。

问君何能尔?答曰:心远地自偏。这里没有任何的修辞比兴,而以平白的语言回答。“其实也就是不在乎凡尘俗事,这样生活就得以宁静。”前两句从心理感受描写了陶渊明对俗世的看法,感受不到车马之喧是因为心灵已经超脱了俗世凡间。这样的君子思想自然不是人人都有的,但是他好像不以此为傲,肉体和躯壳产生了距离感,但是他却非常平静。

“艺术的境界不在热烈。”那样的语气让人对这样的君子更加仰慕。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同为心灵沟通,虽说对象不同,高适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天下距离再远也无所谓”如此豪迈的激情,和陶渊明的恬淡好像不在同一个维度。不是有诗就有激情,但是有诗一定有情,有激情才有诗。

虽然没有从《饮酒》中得出特别强烈震撼的情感,但这种置之世外正是可想而不可得的。转头想想,这种不刻意不造作的安宁的诗意和人生理想,也算是一种强烈的激情吧。

在一本书上读到过古希腊人的一句谚语“把和平静穆看做诗的极境”虽然有人不觉得如此的冷淡、不食烟火哪里好,但是长期属于一种血量满满的状态确实是会自我蒙蔽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是妇孺皆知的千古名句。好在它深、远。采菊花时,不经意的一个抬头,望见了南山。古诗词讲究“炼字”,“见”是用的最好的一个,把那种不经意体现的淋漓尽致,自然远于看似是近义字的“望、看”,二次抽离,更远于世俗,无可争议。这样的意境,比那些在家里养几盆盆景,自我标榜“隐士”的好得多。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有闲情逸致看这样的景色,也是令人羡慕向往的吧。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许圣人的境界就是这样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首诗不是在刻意说理,也不是在故意宁静。不高于言语,不低于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质朴本身不美,美感来自于“欲辨已忘言”。

大概这就是真我了吧,人生终成陶渊明,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