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历史传统美德之“君臣丰乐”

在上两期中已经讲了日本战国时代有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闹剧,而本期则会继续与大家分享“君臣丰乐”的故事。在这之后还会有“民风淳朴”一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日本战国时代,因为利益纷争,父子兄弟尚且刀兵相向,君臣之间更无君臣之理可言。长尾为景、宇喜多直家等人皆通过杀死主君的恶行而成为一方豪强。但是今天“君臣丰乐”的主角并非长尾为景等盗国者,而是素有“忠勇”之名的三河武士。三河武士之勇暂且不谈,以下我们便聊聊所谓“忠诚”的三河武士,是如何害惨德川(松平)四代的。

日本战国:历史传统美德之“君臣丰乐”

长尾为景


守山崩-松平清康遇刺

松平清康-德川家康之祖父,乃是松平氏的英雄。1523年,年仅十三岁的松平清康继任家督,并展示出超越常人的才能。次年,松平清康出兵夺取了三河重镇冈崎城,在此之后更是致力于三河的统一。同时松平清康也被赞誉为目光如鹰、宽宏大量之人。然而就是如此一位英主,竟在二十四岁死于自己家臣之手。

1535年,为讨伐与自己为敌的松平信定,松平清康率军包围守山城。围城期间,清康军中传闻家臣阿部定吉与松平信定、织田信秀等人内通。为消除清康的担忧,阿部定吉决定前往清康处辩解,并对其子阿部定丰交代后事,表现出一去不复返的决心。

然而松平清康并非庸主,面对军中谣言,清康只是一笑而过,并未处罚阿部定吉。可就在此时,清康军阵之中闯入一匹脱缰野马,清康乃命家臣追捕。阿部定丰竟以为是清康下令追捕自己父子二人,在尚未了解状况的情况下便持刀将清康斩杀。

日本战国:历史传统美德之“君臣丰乐”

松平清康


清康死后,刚刚有兴起之势的松平家于内部崩溃,之后更是被织田家与今川家所蚕食,陷入生死存亡的绝境之中。而这次危及松平氏存亡的内乱,则被称之为“守山崩”。

出卖家康、杀害松平广忠

在松平清康死后,三河领内迅速遭到织田信秀的入侵。而清康之子广忠被迫东逃寻求今川氏帮助。1548年,为回应今川氏的援助,松平广忠被迫送出其子德川家康(幼时名为竹千代)作为人质。然而事情却向不可预料的方向转变。

同年,正当德川家康到达田原城时,城主户田康光却被织田信秀重金收买,将德川家康的行程汇报于信秀,最终导致年幼的德川家康被织田信秀所俘虏。在“忠诚”的三河武士眼中,幼主的生命竟不值几枚黄金!

日本战国:历史传统美德之“君臣丰乐”

德川家康


年幼的德川家康被劫持后,松平氏的处境更加被动,然而三河武士带给松平氏的灾难并未到此结束。1549年,就在德川家康被织田氏绑架的次年,家督松平广忠再次被家臣岩松八弥杀死。短短十五年间,连续两任家督被家臣杀死,如此惨剧即便在战国时代也不多见。

三河一揆-家康的险境

1561年,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德川家康终于带领松平氏由今川氏手中独立出来。次年德川家康更是与长年敌对的织田氏达成清州同盟,解除了西面的威胁。然而家康的一系列举措,却再次引起了三河武士们的不满。

1563年,在达成清州同盟后,德川家康表现出了反抗今川氏真的雄心。然而松平氏屈服今川氏已久,甚至许多松平亲族都更加亲近今川氏真,不愿结盟织田氏而与今川氏为敌。为了对抗与自己意愿相违背的主君,亲近今川氏的势力竟联合净土真宗势力一同在三河地区发动大规模的一揆。

因为三河国内信仰净土真宗的武士百姓极多,包括本多正信在内的家臣也纷纷倒向一揆势力。

叛乱发展到这种地步,几乎逼得家康自尽,可谓是德川家康一生最艰难的时期之一。在之后,家康整整进行了半年的平叛,三河国内才渐渐恢复稳定。

日本战国:历史传统美德之“君臣丰乐”

日本武士


然而三河武士坑德川家康还不只这一次!1584年,德川家康于小牧.长久手战役中击败德川家康,并与东国的强力大名北条氏政同盟,获得了可以抗衡丰臣秀吉的实力。在两雄对峙的关键时期,又是三河武士站了出来。

1585年,德川家的肱骨重臣石川数正突然倒向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为之大惊,被迫撤回信浓等地军队,开始在远江、三河一带组织防御。就在石川数正反叛的次年,因为军团配置、实力等皆被丰臣氏所知。家康不得已上洛臣服秀吉。

把家康上洛完全归结于石川数正的反叛是不严谨的,其中还与上杉景胜上洛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日本战国:历史传统美德之“君臣丰乐”

日本武士

清康切腹与家中动乱

根据《三河物语》的记载,德川信康乃是被织田信长下令处死,其实这个说法完全得不到佐证。在《安土日记》《松平记》等书中,都指明了真正想处死信康的,正是德川家康本人。虽然关于家康处死信康一事还有许多谜团,但在此事件的背后,恐怕又有家臣动乱的影子。

在德川信康切腹后,石川春重、本多忠富、松平康忠等一批重臣随即遭到处罚;另外战国时期的家中动乱大多有家臣站队因素;再者信康死时年仅二十一岁。从以上三点推断,信康胆敢与家康对立,大概少不了家中重臣的支持与唆使。

日本战国:历史传统美德之“君臣丰乐”

德川信康


结语

所谓落叶归根,多数人对家乡都有着极深的依恋之情,而家康则非如此。在1568年拿下远江后,家康便开始修建滨松城并在此居住。即便是在1605年隐居之后,家康也是居住于骏府城。不知家康始终不愿回归三河,是否与三河武士数代的叛乱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