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貴”了科技類基金,何去何從?

買“貴”了科技類基金,何去何從?

​大A股市場中,主題投資一直是很多人偏好的方式。


2019年底的偏股基金排名,與科技類相關性較高的基金,排名出盡了風頭。2020年的開門紅,科技類主題投資更是水漲船高。隨著近期全球資本市場震盪加劇,很多投資者仍然會將關注的焦點放在科技行業上。可惜的是,其中一部分人可能是不得不關注,因為他們對這類行業的投資佔比偏高,已經影響到投資心態。


這一幕是否似曾相識?低迷期不感興趣、啟動時沒注意、高潮階段各種找理由上車、回落後執著於什麼時候回本、回本後沒多久選擇逃離……週而復始,即使資金沒有受到創傷,也會喪失時間和機會成本。

買“貴”了科技類基金,何去何從?

(數據來源:wind,2005/6/6-2020/3/12)


買“貴”了科技類基金,何去何從?

(數據來源:wind,2005/6/6-2020/3/12)


從上圖新發基金份額可以看出,很多人都在以這種投資方式,頻繁選擇高位接盤。對比於逆勢進行投資的情況,最後的結果會有巨大的差異。參考下圖2019年至今的通信行業走勢、交易量,

您是在什麼時候上車科技行業的呢?

買“貴”了科技類基金,何去何從?

(wind,2019/01/02-2020/03/17,通信(申萬))


從2019年12月後上漲階段上車的客戶,目前可能已經進入等待回本的佛系階段。但是如果要跳出上面令人失望的循環模式,至少對於已經持有的投資者,應當先理解我們買的到底是什麼。

買“貴”了科技類基金,何去何從?

(數據來源:wind,2011/1/1-2019/12/31)


首先,從上圖不同指數的波動率能夠看出,高科技行業的代表,電子、計算機、通信的波動明顯要高過整體市場以及其它行業,這是高科技企業發展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導致的。

買“貴”了科技類基金,何去何從?

(數據來源:wind,2007/1/4-2020/3/12)


其次,高科技企業從來都不是一個“便宜”的投資方向。因為投資講預期,而“高科技”本身就賦予了人們想象力的空間,進而提升了投資預期和行業價格。所以,這兩點決定了,我們買入或持有的科技類行業,是一個波動率高、波動空間大的投資領域。

那為何現階段有這麼多資金會去看好如此高波動的領域呢?一切要從“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說起。


人類社會發展經歷過很多次重要的轉變,大多數與科技進步相關的轉變,都通過提升效率讓人類經濟躍升一個臺階。如造船和航海技術於大航海時代、蒸汽機於工業時代、電氣技術於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子信息於互聯網時代等。科學技術決定了生產力,而生產力決定了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則決定上層建築。因此近幾年科技創新不足,是導致目前全球政治、經濟動盪的根源。

這種情況也影響了其他行業的發展,倒逼部分資金去尋找更可能破局的方向,這是投資於高科技行業的主觀意願。


其次是科技創新應用空間正在被打開。從本次疫情為例,非接觸式應用領域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對應的是5G、VR/AR、雲服務、機器人、人工智能、芯片等行業廣闊發展空間。工信部2019年底提出,在2020年實現所有地級市5G覆蓋,其實就是開啟了新經濟結構的基礎建設工作。再考慮新能源、醫療服務、生物科技等領域的剛性需求,科技行業至少在國內是確定性較高、又具備想象力的賽道。而應用場景越豐富,越可能加快科技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投資預期可能又會被進一步提升,這是投資於高科技行業的客觀條件。


因此,雖然我們不能準確預測科技行業下一次啟動的時點、有哪些明顯的啟動動因,但是對於已經持有此類行業的投資者,如果能接受高波動對於整體資產的影響(取決於投資比例)、願意耐心等待預期兌現(取決於現金流),那麼我相信投資結果值得期待,一切只是時間問題。


買“貴”了科技類基金,何去何從?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材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應認真閱讀相關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