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千年商道,何去何從

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多是依賴於企業家的個人魅力,依賴於企業家對機會的把握能力,而非建立在機制、流程的基礎上。

全球化背後的中國商業文明

  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小,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成為全球經濟的共同命題,德國的世界盃成為全球的體育狂歡節日,全球化正隨著商業的觸角延伸到政治、體育、文化的每一個角落。全球融合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縱觀中國經濟近十年來的快速增長,得益於全球化的經濟趨勢,得益於中國在國際競爭中低廉的勞動成本所獲得的成本優勢,以及由此產生的巨大的貿易順差。

  作為5000年的文明古國,中國的商業文明同樣源遠流長,更是在唐、宋、明時期成為世界貿易的開拓者和先鋒,成為世界商業文明的領先者。但是近百年的屈辱和落後,中國的商業文明在全球經濟中一度停滯不前。改革開放後,中國的企業如同雨後春筍般茁壯而起,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和國力上升的支柱,中國的商業精神和商業文明再次呈現一片繁榮景象。

  商道是企業家和企業最基本的商業信條和原則,源自於企業處理自然、夥伴、員工等最基本的哲學準則,源於中國5000年的文化內涵和新時代的現實需求。我們可以說中國的經濟沒有優勢,但我們不能否認這片土地上所繁衍出來的商業文明。歸納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經濟軌跡,中國的企業家精神大抵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建國時期的政道和商道合一的時期,建國後,由於我國採用計劃經濟體制,市場是計劃的市場,這一時期,中國的企業家大部分由政府任命;二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冒險和機會把握階段,這一時期,百業待興,遍地是黃金,比的是你有沒有看到、有沒有膽量,這一時期,在商業眼光的背後,還需要具有不懈的商業追求和敢於吃苦的精神品質;三是加入WTO後,理性迴歸和全球化所帶來的商業創新和融合階段,曾經有人說過,“世界上有三種力量最可怕,一是科技進步所帶來的生產力,二是永不磨滅的猶太人精神,三是中華民族的同化力量”,同化意味著融合和創新,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快,中國企業家精神如何進行融合創新成為中國經濟的又一重要命題。

全球化對中國企業家精神的挑戰

  全球化正對中國企業家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經濟的全球化使得各個國家、地區的經濟更加融為一體。資料顯示,跨國公司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世界的50%以上,財富集聚的背後是資源、科技、人才的集聚。從顯性的層面來看,是企業融資方式的全球化,是企業市場的全球化,是企業資源整合的全球化,因此,需要企業家的管理、視野、胸懷更為全面、更為開闊。對於中國的企業家而言,實現全球化生存、全球化發展並不是簡單的康莊大道,需要解決管理粗放、核心競爭力缺失和國際化視野短缺三大問題。

  管理粗放是中國現有企業的普遍缺點。導致中國企業管理的粗放,根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庸和法制規範的不足,也根源於中國市場經濟歷史的短暫。比較西方的企業史,從泰勒的科學管理,到後來的企業管理及現代的文化管理,歷經上百年的時間,法制觀念、職業精神和契約觀念深入人心,成為西方企業現代管理的強大社會基礎。而中國的文化,源自於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文化,中國的企業家精神,融入了民族文化血液中的剛健進取、自強不息精神,但是也造成中國的企業家普遍的法制管理不足、倫理規範有餘的集體性格。同時,由於中國企業的現代管理機制比較缺乏,也致使中國的企業對企業家本身的過度依賴,企業的決策機制不夠科學,家長制、家族管理非常普遍。

  核心競爭力缺失是中國企業家面臨的又一挑戰。競爭力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多是依賴於企業家的個人魅力,依賴於企業家對機會的把握能力,而非建立在機制、流程的基礎上。判斷企業家精神的是非成敗,不能簡單歸結於企業家本身的個人能力和魅力,而是歸結為企業家所領導的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中國巨大的貿易順差,更多是建立在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低端優勢上,而隨著全球化的進程,中國周邊國家如印度、泰國等已經對中國的成本優勢提出了極大的挑戰,隨著全球產業的轉移,中國產業的升級和結構調整已經成為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而作為經濟基本單元的企業,建立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則是中國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關鍵所在。真正的核心競爭優勢,就是如同可口可樂的全球品牌文化優勢,SUN的技術創新能力,寶潔的市場創新能力,在這一點上,中國的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思維就是力量,視野決定高度。一個企業家的胸懷往往決定一個企業的高度和規模。福特的“讓每一個人都有車”造就了福特的規模和發展,三星國際化視野造就了三星的不斷攀升和發展,張瑞敏的民族觀念造就了海爾艱難而堅定的國際化步伐,企業家的精神追求往往成為企業不斷髮展的內在動力。全球化的經濟要求企業具備全球化的視野,在全球範圍內整合資源、發現市場,乃至進行全球併購,實施全球資本運作。

全球化背後的中國商道的融合和創新

  著名經濟學家熊比特認為,企業家的創新變革推動是經濟增長的核心原因。而中國經濟的發展,從上世紀80年代的注重質量,到90年代的追求卓越,再到現在的企業家精神培育和發展,中國企業家的價值和社會認同度越來越高,企業家精神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步入全球化時代,面臨的外部形勢和內在環境都在不斷變化,中國商道的融合和創新也成為一種歷史趨勢。

  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經濟的融合,隨著跨國企業的足跡伸展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西方的先進企業管理模式成為全球企業的學習典範。而中國的優秀文化傳統具有西方所不具備的奉獻精神和集體主義,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隨著日本經濟地位的日益強大,源自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日本企業管理模式成為西方企業學習的典範。歸結起來,各國的優秀文化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傳播和吸納,全球文化的融合正成為新的趨勢,環保、責任、員工關懷也成為全球企業家所共同關注的問題。沒有融合的心態就無法學習他人之長,對於中國企業家而言,商道的融合,不是簡單的捨棄,而是一種根植於本身特徵的集百家之長。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就開始不斷學習西方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先進的管理流程,但是中國還是沒有出現一家通用、沒有出現一家微軟、沒有出現一家可口可樂。因為,流程可以學、模塊可以學,但是在管理背後的文化並非一蹴而就。

  企業家精神的本質在於強烈的創新意識和變革導向,對於中國企業家而言,創新才是中國企業家精神全球化之後的根本發展方向。從“madeinChina”到“innovationinChina”才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根本力量。在兼容幷蓄,開放整合的基礎上,在多元文化的交融、整合中,不斷獲取綜合創新的活力,是企業不斷超越和發展的根本原因。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不僅取決於創新投入的多少、創新機制的優劣、創新政策的支持,更取決於企業家對企業創新的追求和意識形態,也就是綜合的創新活力的大小。

  從中國式管理到中國的商道,從管理哲學到商業倫理,中國商業文明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正成為不爭的事實。近幾年來,企業社會責任、環境觀念、競爭觀念都被中國企業和世界企業共同關注,中國正在和世界先進國家接軌;聯想併購IBM的PC部,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中國企業融入國際的步伐不斷加快。但是,在競爭全球化、資本全球化、市場全球化的今天,經濟的全球化不僅僅是中國優秀企業的獨角戲,更是中國所有企業所必須面臨的問題。中國的企業家,也必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化自身的精神內涵,以融合的姿態,以變革創新的意識,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推動中國經濟的進步,肩負起更大的個人和社會使命。

來源:蔡曉利《中國商論》雜誌http://m.lw54.com/chengrenjiaoyu/20190622/8178304.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