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寺——春日宴

春風送暖,萬物復甦,蓉城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季。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正是這個道理。


開車沿著成溫邛高速,結伴而行,伴著一路的鳥語花香,春風拂面含楊柳,柳葉新裁如彎月。一路的春日盛景,一路的綠樹繁花。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行至半途,天空淅淅瀝瀝的飄起了雨絲,陽春三月好時節,飄飄落落,春日的雨絲彷彿也夾裹著春日的氣息,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飄飄灑灑的仿若落進了心裡。

一路的緊趕慢趕,終於來到了白巖寺的山腳下,開車上山,滿目的綠色,鬱鬱蔥蔥,讓人不禁想起歐陽修的“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那一抹抹深綠仿若映進了人心裡。縱然上山的路途彷彿過山車一般,山路十八彎,顛簸搖晃中,看向車窗外的綠樹繁蔭,上山路途的艱辛疲憊早已忘懷。


白巖寺——春日宴

秉持著更好的瞭解藏傳佛教文化,同時也能夠讓大家更好的瞭解藏傳佛教的相關文化,我們隨緣堂此次的白巖寺之行,正是如此。車子終於在半山腰停下,高山深處,幽靜空幽,鳥鳴聲夾雜在綠樹繁蔭之間,更是多了幾分空曠撩人。下車眺望,白巖險峰高聳雲端,目及之處,是建在半山腰處的白巖寺主廟,因為位於一塊巨大的白色沉積岩下,故得名為白巖寺。據說寺廟是在東漢永平十六年,由印度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尊者共同修建,重建於明萬曆年間,是川西平原唯一的藏傳佛教寺廟。也許正是因為白巖寺複雜的“身世”,這裡出現了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相互依存的罕見現象。寺內既有佛塔和轉經筒,又有觀音殿便是兩宗佛教相互融合的完美體現。 獨特的藏地風格宗教建築是白巖寺的一大看點,此處不僅有轉經筒,還有極為精緻的印度佛塔,可謂是建築美學上的一筆寶貴財富。


白巖寺——春日宴


白巖寺——春日宴

正所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沿著青石板路繼續向上,青石板路避著險峻的山勢,向上盤旋。綠樹繁陰之中,古木參天,未知名的白色小花夾雜其中,九株同根的銀杏樹就高高佇立在大雄寶殿的圍牆外側,銀杏古樹參天,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九棵樹,實際上九株同根,是一株老樹被雷擊劈死,從樹根處萌發出九棵新樹,都已長成參天大樹,如今是白巖寺銀杏群落裡的鎮寺之寶了。

綠色的嫩芽將將冒出枝頭,嫩綠色的芽尖綻在粗壯斑駁的枝幹上,不知為何,便平添了幾分歷史的厚重。相傳銀杏樹為明朝年間的僧人所親手載種,春發嫩芽,秋至變為滿目金黃,千百年來,伴著悠悠的時光流轉,九株連根銀杏就靜靜地佇立在白巖寺外,在時光的洪流裡,見證著歷史歲月變化的滄海桑田,也伴著白巖寺裡的鐘聲,屹立於時光之輪裡,韶華匆匆。


白巖寺——春日宴


白巖寺——春日宴

白巖寺不同於其他的寺廟之處,除了它是成都市內唯一一座藏傳佛教之外,還因為,在任何時候去,整個寺院看不到“主人”。白巖寺是一座以閉關修行為主的寺院,有著嚴格的寺規。除了偶爾傳來的鐘聲和誦經聲,整個寺廟都看不到一個僧人,正因如此,整座寺廟更加安靜空靈,令人身處其中之時,便自覺地安靜下來,靜靜的欣賞寺廟內的佛法無邊。拾級而上,便可以看到寺院中獨特的印度風格佛塔,佛塔四周就是藏傳傳佛教寺院裡必不可少的轉經筒。白塔掩映在綠樹繁蔭裡,四周的文殊菩薩靜靜地佇立,望之便令人自覺默唸阿彌陀佛。輕輕轉動經筒,饒塔一週,據傳是行善積德之舉。


白巖寺——春日宴


白巖寺——春日宴


白巖寺——春日宴

繼續沿著青石板向上,石梯繼續依著險峻的山勢,向上盤旋,便到了通天梯一般的羅漢洞,洞內有108座形態各異,神態不同的各式羅漢,樣貌雕刻的栩栩如生,進入洞中,便不覺的肅然起敬。據傳在羅漢洞中,根據自己的年齡隨意從洞中的羅漢數起,數到的的羅漢便是自己今年的運勢,其中緣由,不乏代表了人們心裡美好的心願。


白巖寺——春日宴


白巖寺——春日宴

穿過羅漢洞來到白巖寺後面的白巖山壁下,石階在白巖的絕壁下向右一彎,一直繞到白巖峰頂。回頭俯瞰掩映在綠樹繁陰裡的白巖寺,橙黃色的牆壁,紅色的琉璃瓦,令人望之便感到仿若要羽化成仙一般,恍如仙境。


白巖寺——春日宴


白巖寺——春日宴

這一趟白巖寺之旅,更加清楚地接觸了藏傳佛教,對於寺廟中各種藏傳佛教相關知識的講解,也讓我們更加清楚地瞭解和認識藏傳佛教在我國宗教文化領域的獨特性和不可或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