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药学院彭春艳:核酸检测现场的病毒“捕手”

【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全国产经信息不错过】

湖北医药学院彭春艳:核酸检测现场的病毒“捕手”

彭春艳是湖北医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学检验系副主任、附属太和医院检验部副教授、副主任技师,是武汉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美国肯塔基大学附属医院病理检验部访问学者,也是行走在刀尖上的抗“疫”战士。

“每出一份检验报告,身上都背负巨大的压力。它关系着病人的健康,承载着家人的担忧和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但是我会以坦然的心态、专业的技术完成每一份检测。”彭春艳说。

湖北医药学院彭春艳:核酸检测现场的病毒“捕手”

彭春艳在做核酸检测

今年春节,疫情突如其来,彭春艳马上取消休假,除夕夜就投入到抗“疫”中。对于新冠肺炎这种新型病毒,没有成熟的经验,没有既定的方法,彭春艳只能凭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她要在医院收到的众多核酸检测试剂中,挑选出对新冠肺炎病毒最敏感的、和临床诊断最匹配的试剂,通过不断比对,建立一个更加准确的病毒检测方法。

为了尽快找到准确的病毒“捕捉”方法,她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仅用一个星期就完成了这项繁琐而困难的工作。她不仅是一个病毒检验者,更是站在科学的高度、站在病人的角度,确保每一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湖北医药学院彭春艳:核酸检测现场的病毒“捕手”

彭春艳发现,一些患者的新冠肺炎病毒检测结果为弱阳性,这对病毒检测技术有了更高要求。据了解,核酸提取是整个实验流程中“最危险”的一步,也是“最难受”的一步。检验员必须全副武装完成核酸提取,每个细节都不允许存在瑕疵,穿上厚厚的防护服,闷热、缺氧的感觉让每一步操作都变得困难。

为了进一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彭春艳采用危险性最大、准确性最高的手工提取法。这种方法比其它提取方式更耗时耗力。彭春艳凭着超强的医学实力、严谨钻研的科学态度,在高强度的工作下,保障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许多确诊为无症状的新冠肺炎感染者,经过一段病毒潜伏期,症状会慢慢表现出来。虽然我们采用的提取方法耗时长且危险,但可以尽可能地确保每一份检测报告的准确度,这很重要。”彭春艳说。

彭春艳是附属太和医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班成员。她时刻关注感染病科、影像中心、呼吸内科等科室会诊反馈的临床情况,提出采样建议,改进提取流程,专注解读报告,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与抗“疫”以来,彭春艳已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她坚守检验室,全力“排雷”。采访时,她没有提及自己工作中的心酸和担忧,她唯一的信念就是准确无误地发出检测报告,让疫情早日结束。

全国产经平台在疫情期间紧急设立全国疫情信息平台,如有发布需求,请联系霍老师,电话:18511001888;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