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农民已认识到种植养殖的重要性了,是这样吗?

用户1538635313


自从分田到户之后,农民在农村种植庄稼基本上就属于分散小农种植模式。这在当年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提升了粮食产量,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社会在变时代的发展,进入2000年以后,农村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种粮食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所以必须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挣更多的钱,这样才能改善农民的家庭收入状况,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人问是不是农村单干的小农分散种植导致了田地大量抛荒?当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分析。

第一,农民种地收入远远不如打工

现在农民外出打工的非常多,因为农民在家里种地的收入跟在外面打工的收入相比差了太多。正常情况下,一个农民在家里种地,一年收入也就几万块钱,扣除掉各种经营成本,最后能够获得一两万块钱的纯收入,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而农民在外面打工的话,一个青壮年劳动力一年至少能够挣到七八万块钱,有一些甚至超过10万。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肯定选择外出打工,因为挣的钱更多。

第二,年轻的农民子弟不愿意种地

对于很多90后00后的农村子弟来说,她们出生以后,农村的总体经济情况已经有所好转,而且当时要求必须接受9年义务教育,所以农村人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一般孩子都要读完高中,甚至大学。即使高中没有考上大学的,可能也会选择复读或者去一个大专就读。最后的选择才是在高中毕业之后出去打工,但是几乎没有人愿意留在农村种地。因为他们从小实际上虽然是农民子弟,但确实没有经历过多少农业耕作的精力,最多就是帮父母亲在暑假的时候帮帮忙,但实际上他们没有什么经验,而且也不愿意去种田,这样就等同于农村的劳动力是在不断流失状态,也就造成了土地大量抛荒。

第三,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前面已经讲过,有一部分农民是外出打工导致了农村的土地没人种植,还有一部分农民其实已经从农村走了出来,并且来到城市购房定居,基本上不会再回到农村生活。这样的人群数量其实也不是一个小的数目。因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都来到城市中生活。现在我们回到农村去,你会发现平时的时候村庄非常安静,根本就看不到几个人,而即使能看到人,大多也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所以说现在农村人人口不断地向城市流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的田地无人耕种,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未来农村的人口会逐步向城市分流,只会有一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另一部分人从事其他的活动。


木原园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廖剑文398


道理谁都懂,但不是每个人都去做。

现在的人,宁愿在城里打工拿三千一个月也不会回村种五千一个月的地。

很现实的问题。城里混机遇肯定比家里窝着多。




三好学生的家长


虽然说农民已经认识到种植和养殖都有前景,因为中国的资源还是匮乏的嘛,嗯,说取之不尽用之不尽那是假的,你不种植不养殖的话,像现在猪肉价格这么高,谁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关键没有好的技术去帮助农民。

没有好的思路去指导农民没有好的科技去指导农民。

所以说收入还是不高,没有办法才选择出门务工,谁不想待在家乡陪伴父母小孩的身边呢,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