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工廠——月產炮彈三萬餘發


劉伯承工廠——月產炮彈三萬餘發

“劉伯承工廠”字匾懸掛於舊廠大門上。

去年年底,在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的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認定名單中,劉伯承工廠舊址赫然在目。劉伯承工廠原名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晉冀魯豫軍區兵工二廠,坐落在上黨古城東南約2公里的地方,是我國唯一以軍隊將帥名字命名的軍工廠。

一直以來,劉伯承工廠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隨著檔案的逐漸揭秘,人們才瞭解到中國軍工史上那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前方武器彈藥吃緊,晉冀魯豫軍區所屬的19個兵工廠接到上級命令,夜以繼日地生產炮彈、子彈支援前線。為了提高彈藥產量,1947年2月,晉冀魯豫軍區組織19個兵工廠開展了一場爭創劉伯承工廠生產競賽活動。

當時,晉冀魯豫軍區兵工二廠的規模是19個兵工廠中最大的,主要生產82迫擊炮彈。工廠的生產生活條件異常艱苦:做引信用的銅料,是從農村收購來的銅錢、銅器;產品質量檢驗,靠的是一把把老舊的卡尺;工人們睡的是大通鋪,鋪上連席子也沒有……在這種條件下,老一輩軍工人的信仰與追求、血性與擔當彰顯得淋漓盡致。為了尋找敵機投下的啞彈,敵機每次轟炸時,別人都是隱蔽起來,工人田萬喜卻騎上自行車,追著敵機跑,為的是取回啞彈裡的炸藥;工人郝慶勝用硫化鹽、蘇打、鹼面、水泥和鉛絲為原料,成功製作了生產急需的焊條;工人潘發旺冒著生命危險,近距離試驗炮彈的殺傷力……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兵工二廠創造了我國軍工史上的一個奇蹟:82迫擊炮彈月生產量3萬餘發,生產競賽活動期間共生產炮彈33萬發,為淮海戰役的勝利提供了有力的軍火支援。

1948年4月,晉冀魯豫軍區軍工處在長治大北街駐地,召開爭創劉伯承工廠生產競賽活動表彰總結大會,兵工二廠被評選為劉伯承工廠,獎勵劉伯承司令員題詞的錦旗一面。一個月後,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滕代遠到工廠視察,親筆題寫了劉伯承工廠的廠名。

解放戰爭勝利後,淮海戰役紀念館曾有這樣一段評價:“華北解放區參戰武器82迫擊炮及炮彈攜帶方便、命中率高、殺傷力大,深受前線各級指戰員的歡迎。華北軍工將與淮海齊名,永垂青史。”

如今,劉伯承工廠的字匾依然高高懸掛在舊廠大門上,那些銘刻著歲月痕跡的歷史遺物,彷彿在訴說著老一輩軍工人艱苦奮鬥、忘我奉獻的創業故事,他們的軍工精神永遠值得後人學習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