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頭條:研究生畢業“雲答辯”,英國大規模抗體測試,一滴血預測老年痴呆

學術頭條:研究生畢業“雲答辯”,英國大規模抗體測試,一滴血預測老年痴呆

英國將開展大規模新冠病毒抗體測試

根據 Nature 報道,英國政府官員 3 月 25 日表示該國已經下令進行 350 萬次手指血測試,以分析受試者血液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抗體,從而瞭解目前產生免疫的人群數量,並研究病毒的傳播情況。據稱,英國將持續推行數百萬次類似測試。

新冠損傷男性生殖功能首個臨床證據:性激素水平顯著改變

3月24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醫學預印本平臺medRxiv 發表了題為:Effect of SARS-CoV-2 infection upon male gonadal function: A single center-based study 的研究論文。該論文顯示,性激素水平為新型冠狀病毒影響男性性腺提供了首個臨床證據。研究人員再次提醒應關注育齡男性患者的生殖功能。

Nature發表管軼團隊新冠論文,穿山甲攜帶新冠相關病毒

2 月 20 日,管軼教授和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教授團隊共同在預印本網站 bioRxiv 發表新冠相關研究論文,指出在穿山甲樣本中發現了新冠病毒相關冠狀病毒,屬於此次新冠病毒的兩個亞型,其中一個受體結合域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3 月 26 日,Nature 雜誌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研究發現,從走私到中國的少數穿山甲中檢測到的冠狀病毒,與 SARS-CoV-2 冠狀病毒具有較近的親緣關係。

中科院最新論文發現簡單幾個變異,讓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力猛增4倍

今日,頂尖學術期刊《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來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嚴景華研究員和齊建勳研究員聯合團隊發表的最新論文。論文指出儘管“新冠病毒-受體”與“SARS病毒-受體”的結構存在很高的相似性,一些關鍵氨基酸的替換,卻讓新冠病毒擁有更強的受體結合能力。研究人員們通過計算與受體的解離常數,發現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力,約為SARS病毒的4倍。

西湖大學“新冠”研究登上Science封面,揭秘病毒進入人體那一刻

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在論文《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the SARS-CoV-2 by full-length human ACE2》中,首次公開了新型冠狀病毒表面 S 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 ACE2 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展示了新冠病毒侵染人體細胞的詳細過程。剛剛,這項成果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雜誌的封面。這篇論文最早於 2 月 21 日發佈在預印本平臺 bioRxiv,3 月 4 日被《Science》雜誌正式接收。

JAMA發佈3項新研究:胎兒是否在子宮內就已感染新冠病毒?

此前數例新生兒病毒核酸陽性報道,認為感染更可能源於分娩時的接觸。但來自武漢3家醫院的3項研究顯示,孕婦患新冠肺炎,可能經胎盤傳染子宮內胎兒。這3項研究昨日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新冠肺炎孕婦戴口罩接受剖宮產,以降低新生兒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但仍有9%新生兒感染。部分新生兒出生2小時,血液即可檢出新冠病毒抗體。

吉利德宣佈已申請取消瑞德西韋孤兒藥資格

3月25日,FDA授予吉利德研發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孤兒藥的資格,適應症為新冠病毒病(COVID-19)。但由於孤兒藥資格可能會影響瑞德西韋的使用範圍,這一消息引起了不少爭議。3月26日,吉利德宣佈已經向FDA提出申請,要求收回授予瑞德西韋的孤兒藥資格,放棄相關的所有優惠權益,並表示有信心保持瑞德西韋監管審評過程的加速完成。

吃鹽太多會導致免疫力下降

大量研究顯示,吃鹽過多會導致血壓升高,而一項發表於《科學·轉化醫學》的最新研究發現攝入太多鹽的另一個危害——削弱免疫系統。研究分別測試了小鼠和人類志願者在高鹽飲食後的免疫能力,結果顯示,吃鹽過多的小鼠更容易遭受嚴重的細菌感染。而健康的人類志願者在日常飲食基礎上每天多吃6g(約為一茶匙)食鹽,持續一星期後,從體內取出的中性粒細胞的抗菌反應更弱。作者認為,這可能是由於過多的鹽分攝入導致糖皮質激素水平升高,從而削弱了免疫系統。

人的牙齒能反映一生的不同生理階段

一項發表於《科學報告》的研究顯示,人口腔中的牙齒在形成後,仍然會出現動態的變化。牙齒根部每年新形成的牙骨質微結構,會隨著人進入不同的生理階段(生殖期、更年期和疾病階段)而發生變化。通過檢測近50顆人類的牙齒(年齡區間從25至69歲),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人的疾病史和生活信息(年齡和疾病等)會對牙根上的“牙骨質帶”會產生永久性改變,而兩者在時間上密切相關。這項發現或能用於研究人類生活史的演化。

大連化物所等提出代謝干預治療肝衰竭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許國旺團隊與鄭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餘祖江團隊及美國NIH教授莊正平團隊合作在肝衰竭轉化醫學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共同揭示了肝衰竭的代謝重編程機制,提出代謝干預治療肝衰竭的新策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尖端科學》。

茶多酚蛋白自組裝水凝膠可精準調控腸道健康

如何實現“未來食品”(Future Food)對營養健康的精準調控,是科學家們普遍關心的議題。近日,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胡冰團隊構建了一種新的食品分子加工新策略,有望精準調控腸道健康。3月24日,相關研究成果正式發表於《美國化學學會納米雜誌》(ACS Nano)。

科學家揭示蚜蟲翅型分化的分子調控機制

近日,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王進軍帶領團隊發現小分子RNA介導生物脅迫因子調控蚜蟲翅型分化與翅發育的分子機制,研究結果有利於尋獲新的小分子RNA控制劑靶標,為蚜蟲類害蟲防控提供新的思路。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一滴血”預測老年痴呆,15年臨床跟蹤UCSD鐘聲團隊帶來液體活檢突破

3月26日,由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D)鐘聲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與Edward Koo教授、Genemo公司(rnadiagnosis.com)合作,在學術期刊Current Biology上報告了最新開發的一項液體活檢技術,為阿爾茨海默病(AD)的早期診斷提供了一種簡便方法。只需要驗血,可以早在患者還沒有出現認知障礙時就做出診斷預測。經過長達15年的臨床跟蹤,研究人員目前已在來自6箇中心的8個獨立人群中驗證了這項技術的預測能力。

廣西科技廳撤銷12家院士工作站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網站發佈通知,公佈撤銷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等12家單位建設的廣西院士工作站名單。

北大藥學院院長論文造假?同組院士回應

今年1月,曾供職於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的Elisabeth Bik在pubpeer網站上指出,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作為通訊作者或共同作者的6篇學術論文,存在明顯的一圖多用現象。其中包括一篇發在Science上的重磅論文。這讓周德敏陷入涉嫌學術造假風波中。3月26日晚,與周德敏同課題組的中科院院士、北大藥學院教授張禮和回應《中國科學報》:“北京大學已經做過調查,發表的(論文)結果都沒有問題。”

河北大學129名研究生參加畢業論文“雲答辯”

日前,河北大學新聞與傳播碩士研究生中129名研究生中有122名碩士研究生和7名博士研究生以“雲答辯”的方式完成了畢業論文預答辯。據悉這129名研究生共分為7個預答辯組。他們主要通過QQ分享屏幕和騰訊會議的方式完成預答辯工作,每位同學先分享屏幕,再進行PPT演示,最後由各位老師評委依次點評,指出學生論文中的不足和缺陷。

京漢高校畢業生線上招聘活動啟動

“攜手同心職為你來——京漢地區高校畢業生線上招聘活動”3約6日啟動,將持續到4月30日。北汽集團、小米等企業崗位需求將向武漢地區畢業生持續推送。

合肥公交推出“高校復學專線” 車站至學校點對點開行

從合肥公交集團獲悉,該公司從即日起推出 " 高校復學專線 ",根據各高校復學時間,開行由合肥南站、合肥火車站、市內各長途汽車站開往各高校的定製復學專線,實行定時定點發車,為在肥高校師生順利復課提供滿意安心的出行服務。

第五批寧波市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名單公佈,共8箇中心

寧波市教育局正式下發文件,公佈了第五批寧波市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名單。寧波大學牽頭的“寧波陸海國土空間利用與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等8箇中心榜上有名。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四處申請代碼調整說明

優化申請代碼設置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改革舉措之一,2020年,信息科學部作為試點學部,重新梳理了一級和二級申請代碼,不再設置三級申請代碼。根據學部工作部署,信息科學四處多次組織領域專家圍繞優化學科佈局這一基金改革目標,對半導體科學與信息器件(F04)、光學和光電子學(F05)兩個學科的申請代碼進行了調整。

我國“可燃冰”試採創造兩項世界紀錄

從自然資源部獲悉,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第二輪試採日前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世界紀錄,攻克了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鑽採核心技術,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跨越,我國也成為全球首個採用水平井鑽採技術試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

受疫情影響,韋伯太空望遠鏡研發工作再度推遲

根據 Nature 報道,美國國家宇航局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項目因疫情爆發而被再度推遲。韋伯望遠鏡是有史以來最複雜的太空望遠鏡,原本計劃在 2021 年 3 月發射,它將在太空中觀測宇宙深處的行星和星系,為早期和現代宇宙研究提供線索。

山東出臺法規突圍“人才大戰,高校可直接考核引進急缺人才

3月26日下午,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山東省人才發展促進條例》,就人才培養與開發、人才引進與流動、人才評價與激勵等方面作出規定,該條例將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高校可直接考核引進急缺人才,科研機構等可按規定自主開展職稱評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