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巨无霸”,近战远攻都不怕,统一全国全靠它

海上“巨无霸”,近战远攻都不怕,统一全国全靠它

隋朝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和航海造船领域,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我们可以这样说,造船业和航海业支撑起了隋朝,保证了隋朝军事政策的贯彻和执行。

比如由杨素统帅的以五牙舰为主力的舟师,在消灭陈朝统治,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实现统一全国大业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隋炀帝龙舟下江南,船队涉及多种船型,数量丰富,可以说是中国造船技术的一个大检验……在之后的推送中,小编会更深入的分享这些内容。现在小编要介绍的,是在隋朝统一全国战役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五牙舰。

海上“巨无霸”,近战远攻都不怕,统一全国全靠它

隋文帝杨坚画像

为了讨伐江南的陈叔宝,隋文帝杨坚学习了晋代伐吴的历史经验,就是前文提到的晋朝在益州造了一艘古代“航空母舰”——大船连舫,于是杨坚也命令当时的行军元帅杨素在永安(今重庆奉节)大造船舰,训练水师。

海上“巨无霸”,近战远攻都不怕,统一全国全靠它

陈叔宝画像

史书记载,杨素呆在永安的时候仿照前辈建造了战船五牙舰。这艘战船甲板上数有五层楼,高一百多尺,前后左右还安装了六个拍竿。整艘船可以容纳八百名战士。《晋书•王濬列传》中记载的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围长约170米),受二千余人”,两船并列称连舫,总长为55米。而按照现代的标准换算,五牙舰也是总长为55米的大舰,同样是一个庞然大物,与大船连舫相比毫不逊色。此外,杨素还造了黄龙舰,比五牙舰要小很多,可以容纳一百名士兵。隋开皇八年(588年),隋朝大举伐陈,杨素就统帅以五牙舰为主力的,还包括黄龙等各型战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南下征伐,在长江上与陈朝的守军展开激战。

海上“巨无霸”,近战远攻都不怕,统一全国全靠它

五牙舰模型图

战斗第一回合,时间是开皇八年(588年)冬,地点在长江三峡。陈朝将领戚欣统帅一百多艘青龙战船,几千名士兵驻守在狼尾滩,打算在这里阻击杨素南下的脚步。杨素对这次战役非常重视,分别用步卒攻击南岸,用甲兵攻击北岸,本人则亲自率数千艘黄龙战船,直攻而来。戚欣大败侥幸逃命,他的手下全部做了俘虏。

海上“巨无霸”,近战远攻都不怕,统一全国全靠它

战船图

战斗第二回合,时间是开皇九年(589年),地点在岐亭,陈朝内史吕仲肃屯兵驻扎此处。为了抵御杨素大军,他命人在两岸凿破岩壁,安装了三条巨大的铁索。铁索横跨江面,战船难以突破。可惜这条计谋虽然能够抵挡水军,却被杨素发现了其中的漏洞,他与另一位将军刘仁恩半夜登陆,夜袭吕仲肃,攻其大本营,仲肃军队很快崩溃,横江铁锁随即告破。

海上“巨无霸”,近战远攻都不怕,统一全国全靠它

杨素画像

战斗第三回合,最为激烈。吕忠肃卷土重来,占据了荆门的延洲。在此战中,杨素使用了特殊部队——巴蟹,巴蟹是一个水性很好、善长驾驶船舶的部族,一千巴蟹人乘坐四艘五牙舰,凭借五牙舰设置的拍竿轻易破碎了吕忠肃十多战船。吕忠肃又一次失败,手下两千多人成为俘虏,只有他逃过一劫。

以上三战过后,“巴陵以东,无敢守者”。通过这些战斗,我们可以看出,以五牙舰为主力的舟师,在消灭陈朝统治,结束南北分裂局面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那么五牙舰是什么型制的战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设置在五牙舰周围,能够轻易破碎十多战船的“拍竿”又是什么?

海上“巨无霸”,近战远攻都不怕,统一全国全靠它

《四库全书》书影

从型制上分析,起楼五层是五牙舰的重要特征。《四库全书》载有五牙舰的图样,这张图与史书文字记载保持一致,很明确的显示出“起楼五层”的特征。不过图中的楼船呈现长条形,高大并且丰满,令人怀疑。

海上“巨无霸”,近战远攻都不怕,统一全国全靠它

《四库全书》所载图样

小编在分享“汉习楼船”的相关知识时曾经说过,我国自汉代起有楼船,但只起楼三层。即使是三层楼的楼船,也是出于壮军威的目的而设,在航行性能上并无好处。《太白阴经》记载“楼船:船上建楼三重……忽遇风暴,人力不能制,不便于事。然为水军,不可不设,以张形势”。楼船威严有余,但是有容易倾覆的危险,具有三层楼的楼船,在暴风中都有麻烦,何况五层楼的五牙舰?

我国古籍中的船舶图样,往往与实际相差甚远,小编认为五牙舰图应当也是这样,从船舶的稳性和航行性能这些角度来审视,真正的五牙舰不一定如图中表现的那样高大丰满。鉴于各种文献都强调“起楼五层”,同时也考虑到五牙舰是航行在长江航道上的船型,与航海船毕竟有差别,小编斗胆猜测,真正的五牙舰型制应当呈现宝塔形状,即越向上走楼体的形状越小,这样才比较符合五牙舰在实战中展现出战斗力。关于五牙舰真正的形状,欢迎读者们在评论区发表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观点。

除此之外,这张图样也没有说明拍竿的型制和机理,拍竿为何威力巨大?图样并没有解释。

《文献通考》等文献关于五牙舰及隋陈水战的记述,大体与《隋书•杨素列传》相类似,但是也没有对拍竿做过多描述。

海上“巨无霸”,近战远攻都不怕,统一全国全靠它

《金汤借箸十二筹》书影

李盘所撰《金汤借箸十二筹》终于向我们解释了拍竿的工作机理:“拍竿:其制如大桅,上置巨石,下作辘轿,绳贯其颠,施大舰上。每舰作五层楼,高百尺,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战士八百人,旗帜加于上。每迎战敌船,迫逼则发拍竿击之,当者立碎。”

海上“巨无霸”,近战远攻都不怕,统一全国全靠它

拍竿示意图

​从这段文字看,拍竿是一根像横梁一样粗的桩子,桩子的其中一端绑一个大石头,另一端固定在船舷上,桩子可以以固定点为支点活动。将绑大石头的一端高高举起并用绳索固定。等到水上近战时放开,又因为五牙舰高大,就如同高处抡锤砸钉子,碰到哪个船哪个船就会碎,威力格外巨大。小编这样解释拍竿,不知道是否读者们的想象。

总之,依靠五牙舰的威力,隋朝终于了统一全国,下期文章,我们来介绍那段开凿运河、龙舟下江南的历史。

感谢大家的阅读,我是作者良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苏家酒窖,每天都有最有趣的文化资讯~也欢迎评论留下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哦!如果你有想进一步了解的传统文化内容,也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小编会为你“定制”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