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大热点—乡村振兴战略,你得了解!


申论|面试|公考大热点—乡村振兴战略,你得了解!


市场主体参与“新基建”大有可为


进入2020年,中央密集部署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其中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新基建”摁下快进键。


从公开信息看,“新基建”不是一个新概念。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开年的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提及“新基建”。在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的大背景下,由于在稳定投资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新基建”进入一个加速推进的快车道。


“新基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主要瞄准的是面向未来的新科技,其所涉及的领域中,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占了一半以上。这些领域,代表了未来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乃至国际竞争的大方向。与此同时,在确保有效投资和稳定就业方面,“新基建”也可发挥“压舱石”的作用。


“新基建”之“新”,不仅仅体现在其代表的新科技方向上,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体现为投资主体、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换言之,“新基建”固然需要公共财政的直接投入,也依赖于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发挥能动性。这一是因为,现代企业在技术研发和相关投资上具有效率优势,二是由于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个“新基建”领域,不少实力企业已经迈出了“新基建”的步伐,并有相应的成果面世。


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多种“新基建”涉及的新技术及其基础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发生后,大量医疗物资、民众生活必需品的运输,对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诸如中国邮政、顺丰、京东等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为物资的顺畅流通提供了重要保障。而各种“云平台”、人工智能技术,在抗击疫情以及随后的复工复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在武汉、长沙等多个城市看到的智能配送站和为社区服务的配送机器人,不仅仅会减少配送过程中的感染风险,而且会在未来有更为广阔的用途和市场。


目前要加快“新基建”进度,对不少企业都是难得的机会,尤其那些已具备相当实力的头部企业。这些企业前期的研发和基建投入,已为“新基建”打下了良好基础,并且一些技术和应用经受了市场的检验,起到了探路者的作用。智能供应链之类的数字供应链体系,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新一代基础设施,继续强化智能供应链、智能物流的建设打造,将为“新基建”注入更多活力。


说到底,“新基建”之“新”不仅在新技术、新方向,更是新的投资建设主体与运行机制——因为有更多市场化主体的先行探路和积极参与,“新基建”必将展现出新气象、新活力,在运行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确立更多优势。这也要求在“新基建”推进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做好监管和服务工作,发挥好投资引领作用,为市场主体参与“新基建”创造更好的条件。(via人民网)


申论|面试|公考大热点—乡村振兴战略,你得了解!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创新发展空间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一要求,为“新基建”按下快进键,彰显着以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心,赋予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机遇红利。


战疫期间,助力线上交易、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云服务无处不在;从流动人员健康监测,到疫情态势研判,大数据应用身手不凡;广泛应用机器人配送、无接触方舱CT、红外人体温度快速筛检仪,人工智能崭露头角……数字技术的普及运用,人们愈发感受到托举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新基建”作为新兴产业,一端连接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


实际上,当我们从工业经济迈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内涵也随之革新。过去,大量经济活动建立在以铁路、公路、机场等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上。如今,5G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基础、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人工智能等运算基础,成为必要而普遍的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新基建”进度,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与产业化应用协调推进,既能增强基建稳增长的传统属性,又可以助推创新和拓展新消费、新制造、新服务。因而,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化水平,既是国家通过投资促发展,也是企业面向未来谋布局。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基建将为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消费驱动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等方面提供坚实支撑。比如,我们调研发现,96%的中小企业资金缺口在100万元以下,扶一把就能活。推进数字基建,不仅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利用数字工具提高市场响应能力,而且有助于金融机构快速分析和评价授信企业、及时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又如,越来越多的人在疫情期间习惯了线上消费,促使更多传统企业转型线上寻找新机遇。推进数字基建,可让数字化进一步深入各类消费场景。对高校毕业生来说,也将在数字基建中获得并创造就业新机会。只有夯实数字化基础,完善智能化发展生态,企业才能更好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助力我国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数字基建的赋能,还将成为各地政府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有力抓手。如何提升政府效能,推动政策精准落地,背后是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考验。作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积极探索,杭州不久前上线“亲清在线”数字平台,一周内为11.4万家企业、37.1万员工兑付政策补贴3.36亿元,而按照传统线下方式,则需要企业提供更多证明,周期更长。疫情期间,浙江首创的健康码推广全国,其深层意义在于,如果进一步普及健康码的应用,与更多现实场景融合,将叩开城市数字化治理的大门。可以说,推进数字基建,拓展应用服务,有助于政府把公共服务高效地“精准滴灌”至企业和群众手中。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依然是世界上互联网最活跃、迭代最快的市场。我们期待和更多企业一起,共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托举的广阔未来。(via人民网)


申论|面试|公考大热点—乡村振兴战略,你得了解!


粉笔思维


申论|面试|公考大热点—乡村振兴战略,你得了解!


粉笔视角


当前,世界疫情进入新阶段,西方国家资本市场动荡不断,国内经济活力也亟待复苏。在重要关口,我们不能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也不能无序无度地用宽松货币政策掩饰问题。而新基建既能拉动经济增长、又能补齐弱项短板,是当前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新基建的“新”,主要是聚焦了5G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导向,也为科技智能的未来生活搭建了基础设施框架。伴随着新基建的产业化应用,新消费、新制造、新服务也将不断提档升级。所以,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应该同向发力,共同以新基建为支点引擎,跑出新一轮发展“加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