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大熱點—鄉村振興戰略,你得了解!


申論|面試|公考大熱點—鄉村振興戰略,你得了解!


市場主體參與“新基建”大有可為


進入2020年,中央密集部署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其中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為“新基建”摁下快進鍵。


從公開信息看,“新基建”不是一個新概念。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隨後“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寫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開年的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明確提及“新基建”。在當前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的大背景下,由於在穩定投資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新基建”進入一個加速推進的快車道。


“新基建”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其主要瞄準的是面向未來的新科技,其所涉及的領域中,5G基站、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佔了一半以上。這些領域,代表了未來技術進步、經濟發展乃至國際競爭的大方向。與此同時,在確保有效投資和穩定就業方面,“新基建”也可發揮“壓艙石”的作用。


“新基建”之“新”,不僅僅體現在其代表的新科技方向上,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體現為投資主體、參與主體的多元化。換言之,“新基建”固然需要公共財政的直接投入,也依賴於各類企業和市場主體發揮能動性。這一是因為,現代企業在技術研發和相關投資上具有效率優勢,二是由於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多個“新基建”領域,不少實力企業已經邁出了“新基建”的步伐,並有相應的成果面世。


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多種“新基建”涉及的新技術及其基礎設施,發揮了重要作用。疫情發生後,大量醫療物資、民眾生活必需品的運輸,對物流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諸如中國郵政、順豐、京東等企業提供的物流服務,為物資的順暢流通提供了重要保障。而各種“雲平臺”、人工智能技術,在抗擊疫情以及隨後的復工復產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人們在武漢、長沙等多個城市看到的智能配送站和為社區服務的配送機器人,不僅僅會減少配送過程中的感染風險,而且會在未來有更為廣闊的用途和市場。


目前要加快“新基建”進度,對不少企業都是難得的機會,尤其那些已具備相當實力的頭部企業。這些企業前期的研發和基建投入,已為“新基建”打下了良好基礎,並且一些技術和應用經受了市場的檢驗,起到了探路者的作用。智能供應鏈之類的數字供應鏈體系,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新一代基礎設施,繼續強化智能供應鏈、智能物流的建設打造,將為“新基建”注入更多活力。


說到底,“新基建”之“新”不僅在新技術、新方向,更是新的投資建設主體與運行機制——因為有更多市場化主體的先行探路和積極參與,“新基建”必將展現出新氣象、新活力,在運行效率和市場競爭力等方面確立更多優勢。這也要求在“新基建”推進過程中,政府部門應做好監管和服務工作,發揮好投資引領作用,為市場主體參與“新基建”創造更好的條件。(via人民網)


申論|面試|公考大熱點—鄉村振興戰略,你得了解!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創新發展空間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這一要求,為“新基建”按下快進鍵,彰顯著以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心,賦予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的機遇紅利。


戰疫期間,助力線上交易、遠程辦公、在線教育,雲服務無處不在;從流動人員健康監測,到疫情態勢研判,大數據應用身手不凡;廣泛應用機器人配送、無接觸方艙CT、紅外人體溫度快速篩檢儀,人工智能嶄露頭角……數字技術的普及運用,人們愈發感受到託舉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性。“新基建”作為新興產業,一端連接著巨大的投資與需求,另一端連接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必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重要支撐。


實際上,當我們從工業經濟邁向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內涵也隨之革新。過去,大量經濟活動建立在以鐵路、公路、機場等為代表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上。如今,5G網絡、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網絡基礎、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人工智能等運算基礎,成為必要而普遍的新型基礎設施。加快“新基建”進度,不是簡單的基礎設施建設,而是與產業化應用協調推進,既能增強基建穩增長的傳統屬性,又可以助推創新和拓展新消費、新制造、新服務。因而,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新型基礎設施產業化水平,既是國家通過投資促發展,也是企業面向未來謀佈局。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基建將為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消費驅動經濟增長、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等方面提供堅實支撐。比如,我們調研發現,96%的中小企業資金缺口在100萬元以下,扶一把就能活。推進數字基建,不僅可以幫助中小企業利用數字工具提高市場響應能力,而且有助於金融機構快速分析和評價授信企業、及時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又如,越來越多的人在疫情期間習慣了線上消費,促使更多傳統企業轉型線上尋找新機遇。推進數字基建,可讓數字化進一步深入各類消費場景。對高校畢業生來說,也將在數字基建中獲得並創造就業新機會。只有夯實數字化基礎,完善智能化發展生態,企業才能更好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助力我國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數字基建的賦能,還將成為各地政府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的有力抓手。如何提升政府效能,推動政策精準落地,背後是對政府數字化轉型的考驗。作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積極探索,杭州不久前上線“親清在線”數字平臺,一週內為11.4萬家企業、37.1萬員工兌付政策補貼3.36億元,而按照傳統線下方式,則需要企業提供更多證明,週期更長。疫情期間,浙江首創的健康碼推廣全國,其深層意義在於,如果進一步普及健康碼的應用,與更多現實場景融合,將叩開城市數字化治理的大門。可以說,推進數字基建,拓展應用服務,有助於政府把公共服務高效地“精準滴灌”至企業和群眾手中。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依然是世界上互聯網最活躍、迭代最快的市場。我們期待和更多企業一起,共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託舉的廣闊未來。(via人民網)


申論|面試|公考大熱點—鄉村振興戰略,你得了解!


粉筆思維


申論|面試|公考大熱點—鄉村振興戰略,你得了解!


粉筆視角


當前,世界疫情進入新階段,西方國家資本市場動盪不斷,國內經濟活力也亟待復甦。在重要關口,我們不能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也不能無序無度地用寬鬆貨幣政策掩飾問題。而新基建既能拉動經濟增長、又能補齊弱項短板,是當前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新基建的“新”,主要是聚焦了5G網絡、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發展導向,也為科技智能的未來生活搭建了基礎設施框架。伴隨著新基建的產業化應用,新消費、新制造、新服務也將不斷提檔升級。所以,地方政府和市場主體應該同向發力,共同以新基建為支點引擎,跑出新一輪發展“加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