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新時代——營養抗癌,但要小心了,不能踏入這些誤區

隨著時代進步,抗癌模式已經日趨多元化。

營養抗癌就是對抗癌症的一大利器,不過,不少患者並不知道如何科學地進行營養抗癌。營養抗癌,尺度很重要,切忌因盲目濫用而犯錯,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營養抗癌的那些誤區吧……

抗癌新時代——營養抗癌,但要小心了,不能踏入這些誤區


一、營養抗癌需要專業指導

去年在我院被診斷為食管都會吃一堆的營養補充劑,但是最近他在網上看到美國防癌指南說不能亂用營養補充劑,關於補還是不補,他有些無所適從。其實有這類疑問的患者很多,類似:是否能服用營養劑?究竟要怎麼進補?是不是補得越多越好?等等這類問題總能聽到,而我的建議都是先行檢查,在檢查結果中尋求答案。

許多臨床數據表明,在接受規範抗癌治療的同時,輔以臨床營養支持的癌症患者,其生活質量改善及臨床康復的機會,有可能會增加。但是對於營養抗癌,必須諮詢專科醫生後再進行才是最明智的。俗話說,“缺啥補啥”,醫生會根據您的實驗室檢驗指標(比如:血常規、血生化、電解質等),幫您評估需要補充哪些營養成分,進而適當使用白蛋白、脂肪乳、維生素、電解質等;尤其需要判斷的是,所攝入的營養素是否對正在使用的治療藥物有不良影響。另外,風險評估是臨床選擇營養支持治療的關鍵點,即通過主動評估患者的營養風險,包括:體質指數測量、近期體重變化、近期營養攝入變化、疾病結局與營養支持的關係這四部分,來預測患者臨床結局,進而決定患者是否適合營養支持,這才是

科學的營養抗癌方式。

抗癌新時代——營養抗癌,但要小心了,不能踏入這些誤區


二、營養劑不可胡亂嘗試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正在犯錯。一些腫瘤患者總會自作主張地服用各類市場推廣的營養補充劑,其實這樣的行為有可能是危險的。患者們應當在腫瘤專科醫生那裡得到科學的、系統的營養指導,而不是自己聽信商家推銷,或到處搜索些支離破碎的“營養知識”然後胡亂地嘗試。隨意添加營養劑可能與預防腫瘤復發這個目標背道而馳,為什麼這麼說呢?

目前市面的營養補充劑大多製成藥丸、片劑、膠囊、沖劑或口服液等,隨餐服用或餐後服用,表面看起來它們像是藥品,但目前沒有一種營養劑具備“抗癌”的藥用價值。首先,由於它們既非普通食品,又非食品營養強化劑,當患者過度補充單一營養素時,有可能會加重身體的代謝負擔;或使你體內某種元素堆積過多,不利於人體內環境的平衡;最重要的是,額外補充過多營養劑,即使人體可以吸收一些,但在體內還有癌細胞的情況下,正常細胞很是競爭不過癌細胞的,如此這般就等於“餵養”了癌細胞,讓它們生長的更加“茁壯”,很可能間接導致復發和轉移;除此之外,市面上五花八門的營養補充劑中有一部分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抽檢中表現欠佳,被檢測出β-胡蘿蔔素或煙酸含量過高,長期使用有可能損傷肝腎。因此,

我們不建議患者在缺乏專業指導的情況下,自行使用各類營養劑。

抗癌新時代——營養抗癌,但要小心了,不能踏入這些誤區


、日常飲食“九要訣”

積千累萬,不如有個好習慣。回顧這幾期節目的內容,在這裡給大家再總結下防癌抗癌,日常飲食的“九要訣”:

1. 吃紅肉(如:豬肉、牛肉、羊肉等)不要過多,因紅肉中的脂肪含量高,可以多吃些白肉(如:魚、蝦、貝類)以滿足機體對蛋白質的需求;

2. 儘量多吃富含纖維素的新鮮果蔬,如芹菜、菠菜、西藍花、菌菇類、蘋果等;

3. 多吃澱粉類食物:比如穀類、豆類、植物類根莖食物,且加工越少越好,因為食物中的澱粉有預防結直腸癌的作用;

4. 發黴的米、面、花生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的黃麴黴素,一旦發現,應丟棄不吃;

5. 做米飯、煮粥之前要把米淘洗乾淨,以減少黴變對身體的損害;

6. 鹹菜、醃肉等醃製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質亞硝酸鹽,應儘量少吃;

7. 燻烤的魚、肉、香腸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的煙焦油,應少吃;炒菜時控制放油量,研究表明,乳腺癌、大腸癌、卵巢癌的發生都與脂肪攝入太多可能有關;

8. 經常煎炸爆炒食物會加重廚房油煙汙染,對呼吸道產生損害,使人易得肺癌;

9. 不要貪圖便宜買不新鮮或變質的蔬菜和水果。

抗癌新時代——營養抗癌,但要小心了,不能踏入這些誤區


好了,這次的主要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最後做個小結:癌症患者的營養是各種治療措施的基礎,同時也是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患者生命的保障,但是千萬不能“自作主張”,想補什麼就補什麼,更不能胡亂使用市面上推銷的各類營養補充劑,要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進行個體化的營養支持。人無泰然之習慣,必無健康之身體,合理的飲食,規律的起居,才是您身心俱健的基石!

好了,今天的話題我們就探討到這裡,我是腫瘤科吳福榮,如果您想了解腫瘤相關的問題,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立即諮詢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