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時期,崇禎皇帝不接受李自成提出的停戰條件?原因竟然是這樣

公元1644年,李自成從西安到北京一路殺戮,這一路兩千多公里的路上幾乎沒有一個人。除了在山西代州西部的寧武關,李自成在那裡遇到了極其頑強的抵抗。雖然起義軍在血戰後終於消滅了駐守的明軍,但寧武的這個小關卻把起義軍耽擱了7天7夜。正是因為這場守城戰爭,讓崇禎皇帝朱由檢不南遷的決心得到了加強。他認為在多個險要關隘的幫助下,他可以抵抗叛軍的進攻,也可以放心的等待勤王之師的到來。但讓崇禎皇帝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真正的險要的關隘不僅在於表面,更在於人心”。而其他重要的軍事城鎮沒有戰鬥就投降了。

明末時期,崇禎皇帝不接受李自成提出的停戰條件?原因竟然是這樣

3月17日,李自成率軍來到北京城下的西直門外,他用大炮轟擊城牆。在早期,大臣們卻都不敢說話,有人則站在那裡默默地哭泣。於是,崇禎皇帝就顯得有點緊張。他不時地在桌子上寫幾句話,寫完後,他立即讓太監王之心抹去。過後有一種說法是,崇禎曾多次寫下這樣一句話:“所有的大臣都是亡國的大臣”,“所有的大臣都可以被殺”。此時此刻,他顯然忘記了這樣一個事實:這些大臣都是在他執政的十七年裡,被他培養和訓練的。

明末時期,崇禎皇帝不接受李自成提出的停戰條件?原因竟然是這樣

在此時所有的京城防衛,已形同虛設,而在朱棣那個時代,為了加強對首都京師的防禦,他設立了三大營,分別是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然而,這麼多年下來,軍營成了許多官吏閒散子女的避難所。這時,那些身子骨頭硬的戰士們已經不見了,只剩下老弱病殘的。

3月18日,李自成攻打彰義城門時,便派人向城內喊話說:“快投降。如果你們不投降,我們就攻打這座城市。於是李自成派人去北京談判,而談判的人則是杜勳。杜勳曾經是朱由檢宮中的太監。歷史上,一般得勢的奴才往往會都比他們以前的主子更囂張。經驗告訴我們:沒有實力的人不能指望有面子。杜勳有些得意地自豪地講述了李自成提出的條件:讓出西北一帶給李自成,分國分王,讓朱由檢出點血,賞李自成百萬兩銀兩。此外,李自成王爺就不必朝覲朱由檢了。當然,如果朱由檢同意李自成的要求,李自成也是有回報的。比如,李自成可以幫助朱由檢除掉其他叛亂分子,如果朱由檢需要,李自成還可以出兵幫助政府軍,與東北女真族戰鬥。

明末時期,崇禎皇帝不接受李自成提出的停戰條件?原因竟然是這樣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李自成的這個條件太寬宏大量了。而李自成也是農民出身的,他還是挺實誠友好的。崇禎皇帝也覺得這個條件可以商量,但他也覺得皇帝接受了農民的條件。他沒有臉面對黎明百姓,也沒有臉面對祖先,所以他不好意思說“成交”。沉默了片刻,他把球踢到站在旁邊的大學士魏藻德面前,問他的意見。

明末時期,崇禎皇帝不接受李自成提出的停戰條件?原因竟然是這樣

聽到崇禎的詢問後,魏藻德立即跪下,一言不發。魏藻德之所以不給崇禎背黑鍋,是因為他害怕,因為歷史經驗告訴他,在這樣一個時刻,如果他把這樣一個喪權辱國的黑鍋帶到自己的身上,他永遠不會翻身。輕則失去了官職,重則秋後算賬,身首異處。但事實證明,每個人總是有點自私,沒有私心,也就不是人了。最終,朱由檢只好讓杜勳回去給李自成送口信。而最終口信只有六個字:朕有旨意,我另有計劃!

李自成見崇禎不買賬,便下令全線進攻內城,說是進攻,但事實上,因為守城門的太監已經打開了內城門,所以舉旗喊話就足夠了。

明末時期,崇禎皇帝不接受李自成提出的停戰條件?原因竟然是這樣

3月18日晚,就連零星的炮彈聲也停止了。殘酷的事實告訴崇禎朱由檢,內城的抵抗也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崇禎帶著短暫的平靜,匆匆趕往後宮,為自己家人安排好後路。在3月19日凌晨,崇禎皇帝朱由檢多次試圖逃離危城,準備逃到南方,但最終都沒有成功。最後,他來到煤山壽皇亭旁,在一棵老槐樹上上吊而死。陪伴他身邊只有一個太監叫王承恩,而這位太監也跟他一起上吊而死。

明末時期,崇禎皇帝不接受李自成提出的停戰條件?原因竟然是這樣

三天後,李自成的部隊發現了崇禎的屍體。而朱由檢沒有戴帽子,光著腳又批頭蓋面,而袖子裡還有一封信。在信中,崇禎首先做了一個自我反省:我朱由檢沒有德行,所以上帝懲罰了我。我有今日,都是大臣誤我,在自我反省後,朱由檢又開始自責到:我怎麼能面對祖先?我現在要帶上帽子,用頭髮遮住臉。至於屍體,任由李自成分取,只是不要傷害我的人民。

明末時期,崇禎皇帝不接受李自成提出的停戰條件?原因竟然是這樣

在公元1644年(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的中午,李自成從德勝門進入北京。最終建國276年的明王朝,就此滅亡。而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國號“永昌”。而一年後李自成準備奪取東南作為抗清的重要軍事基地,但軍隊最終沒有準備充分的情況下進軍,終被清軍逼迫逃亡到武昌,並向東南前進。最終李自成在湖北通城縣的九宮山上遭到當地村民誤殺。從而建立一年的“大順政權”就此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