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願清單》: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給他人帶去快樂

仲念念 | 情感影評系列

#遺願清單#

《遺願清單》: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給他人帶去快樂

插圖:電影《遺願清單》劇照

01.

如果說讓自己快樂是一種能力,那麼讓別人快樂,就是一種境界。

比起自己過得快樂,讓別人快樂更能看出一個人的高度。

我們生而為人,本能會讓我們爭先恐後地搶奪更多的食物,籠絡更多的資源,謀取更大的利潤,很少去顧及謀利的過程,是否符合本心,又是否傷害了他人。

利益永遠存在,而生活原本的意義卻被忽略了:我們真的過得快樂嗎?這樣不顧一切的謀生,是否顧及到身邊的人,是否快樂?

關於如何活著,電影《遺願清單》曾提到兩句關鍵的話:你快樂嗎?你讓別人快樂過嗎?

這兩句對立又融合的話,給我們提了醒。

只有快樂,讓自己快樂,讓他人快樂,才是我們應該終其一生去追求的東西,這也是兩位主角,愛德華和卡特的人生投射。

《遺願清單》: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給他人帶去快樂

愛德華和卡特是兩位身患癌症的80歲老人,一個是億萬富翁,一個是汽車修理工。

汽車修理工卡特,一直為家庭所累,為了養活妻兒,他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可以說,他的一生做到了讓別人快樂。

反觀愛德華,他身價不菲,活得非常自我,追求極致的自我主義,眾人之上,唯我獨尊。他擁有很多資產,但卻沒有做到讓自己快樂,讓別人快樂。

可以說,他除了錢,什麼都沒有。

先學會快樂,再去考慮謀生,這才是正確的順序。當你某天回首往事,才不會覺得太過遺憾,才會真正感受到,人間有溫情。

《遺願清單》: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給他人帶去快樂

02.

電影《遺願清單》,講的是兩位癌症晚期的老人——愛德華和卡特,在生命最後的階段勇敢的選擇為自己而活,努力實現遺願,從而收穫友誼和快樂的故事。

愛德華原本自由自在地享受著富翁生活,經營著一傢俬人醫院,不愁生計,每天思考的都是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卻不幸患癌,入住自己的醫院。

《遺願清單》: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給他人帶去快樂

在醫院裡,他遇到同住一間病房的病友卡特。

卡特是一名普通家庭的頂樑柱,在汽車修理廠工作,家中兒女孝順,有著和諧的居家氛圍,但卡特也因為家庭的緣故,放棄了自己年輕時的夢想——當一名歷史學教授。

他不得不為了家中生計找一份更合適的工作,於是做了一名修理工。

令人感慨的是:這兩個矛盾體在經歷了遺願清單和生死碰撞之後,終於在彼此的幫助下,完成了自我救贖,找到了各自人生的意義。

當卡特向愛德華問出那個人生命題時,兩個人都沉默了:

——你快樂嗎?你讓別人快樂過嗎?

《遺願清單》: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給他人帶去快樂

卡特在旅行中發現,家庭雖然是自己的負累,但在生命最後,卻是自己最溫暖的歸宿。原來讓別人快樂,也會讓自己快樂,自己給了一家人穩定和諧的生活,孩子們才能因此熱愛家庭,疼愛父母。

愛德華在經歷了與卡特的願望旅程之後,終於意識到自己也是個普通人,需要普通的親情,需要家人的愛和陪伴,所有榮華富貴,在生命面前都那麼不值一提。

他開始明白生活的真正要義:讓別人快樂,讓別人舒服,才能體現出一個人更大的價值,眾樂樂有益於獨之樂。

卡特在留給愛德華的信中提到:“維吉妮亞說我離開前像個陌生人,回來後又變回了她的丈夫,這一切該歸功於你。對你為我所做的一切,我真的感激並且無比滿足,我無以為報。既然如此,我也不客氣了。

我想要你再為我做點事——找到你生命中的樂趣。

你說過你不是普通人,這話不假,你當然不是普通人,但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相通的。”

《遺願清單》: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給他人帶去快樂

卡特希望愛德華可以面對自己的內心,找到自己的家人,扔下多年前的隔閡,放下高高在上的自尊,找回那份親情。

親情遠比那些金錢更重要,它讓你有了歸宿感,讓人感到快樂。愛德華也兌現了承諾,去找了自己的女兒,了卻了多年的心事。

愛德華在卡特的葬禮上說:“他拯救了我,他比我更早知道了我的生命意義。他認為結識我沒有浪費他的時間,對此我深感自豪。

最後,我可以很自信地說,我們給彼此的生命帶來了樂趣。”

與卡特相處的時間裡,愛德華真的成長了,越來越看得清自己,越來越看清生活。

《遺願清單》: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給他人帶去快樂

以前的愛德華,總是高高在上,一味地追求更大的利益,為了收益將病房調整成兩張床位,在自己真正住進去以後才發現,兩張床真的很不方便。

這才開始察覺醫院服務的不周,開始明白身為病人對醫療資源的真正訴求。

愛德華逐漸意識到,從前只看利益而沒考慮到病患的感受,是非常自私的。原來自己做事從沒讓別人快樂過,也沒去體諒過別人。

可一個沒有辦法讓別人快樂的人,自己又如何能活得快樂呢?

《遺願清單》: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給他人帶去快樂

03.

人生最難的,就是走了很久以後才發現,自己已經忘了為什麼而出發。

愛德華成立醫院的初衷,是提供更高端的醫療設備,更高水平的醫師資源,為患者服務,讓患者安心養病,儘快康復。卻在前進的路上被名利遮住了雙眼,忘記了患者的需求,也不去詢問自己的做法,是否讓患者感到快樂。

作家李筱懿在《先謀生,再謀愛》一書中談到:“先要有謀生的資本,有了穩定的工作收入以後,再考慮個人感情。”

我想,在謀生的道路上,先學會推己及人的做事,讓別人感到舒服、快樂,應該比謀生本身更重要。為你的客戶考慮周到,拿出讓對方舒服的方案,會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你的資源積累。

我們都願意與那些讓自己舒服快樂的人溝通交往,快樂的相處模式,其實就是儲備資源,為謀生攢人品的過程。

讓別人感到快樂,你肯定會更加快樂,甚至會放大這部分快樂。

《遺願清單》: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給他人帶去快樂

卡特為了家庭努力工作,妻子才得以安心陪孩子們成長。現在孩子們都長大了,換來兒孫滿堂,家庭和睦,卡特才能安心在醫院接受治療。

他的付出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愛,讓妻子看到了丈夫的責任感,一家人是快樂的。

而愛德華始終自我的活著,用自以為正確的方式,去表達和行動。年輕時因為用暴力解決了女兒的事,讓女兒恨透了他。作為父親,為孩子伸張正義沒有錯,但愛德華用錯了方式,沒有考慮女兒的感受。

經營醫院也是一樣,他從不考慮患者的訴求,一味按照自己的邏輯去安排。這樣做確實獲得了更大的利潤,卻讓患者內心痛苦,沒有落到好的名聲。

《遺願清單》: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給他人帶去快樂

我們都會本能地為自己創造快樂,不斷追求更多的自我快樂,但能做到讓別人快樂,才是擁有了慈悲,進入了更高的境界。

莊子說,人生應該“乘物以遊心”,道教告訴我們,要以智慧之心轉身外之境。

而我們呢,卻一次次地在名利場上被物質奴役,被外境所轉,最後丟了口碑,失了人心,淡漠了親情,打折了友情,甚至丟失了愛情。

而那些懂得為別人考慮,站在對方立場上思考問題,讓別人感到開心舒服的人,往往會潛藏更大的資本與能量。

學會讓自己快樂,學會讓他人快樂,再去考慮謀生和謀愛,才是最高境界的處世之道。

這不僅是你的情商,而是你的格局和個人魅力,而這種格局和魅力,他人一定感受得到。

《遺願清單》: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給他人帶去快樂

END

今日話題:

你覺得在生活中,你算一個情商高的人嗎?

來留言聊聊你的觀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