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史上最慘皇帝,功績可比肩秦皇漢武,罵名卻睥睨夏桀紂王

中華泱泱數千年曆史,昏君、暴君有很多,而隋煬帝楊廣就是其中頗為著名的一位。


提起隋煬帝楊廣,人們立刻會想到這些形容詞:好大喜功、好色風流、殘暴無度、蔽國疲民、窮奢極欲、昏君、暴君、亡國之君……


隋煬帝:史上最慘皇帝,功績可比肩秦皇漢武,罵名卻睥睨夏桀紂王

影視劇中隋煬帝形象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在隋煬帝廣為流傳的皇帝軼事中,有這樣一件:


民間有傳聞,楊廣好女色,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他讓寢宮、後宮中的宮女、嬪妃都穿上了開襠褲。


這個傳聞也確證了楊廣的好色風流,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的考究,史學家們發現,在隋煬帝的記載中,無論正史還是野史都未有過這樣的描述和記錄。


而“為滿足私慾,讓宮中女人穿開襠褲”一事雖真實存在,確是在漢朝漢靈帝時期。


此風流軼事被“移花接木”到了楊廣身上,可見,楊廣好色風流之名不過是被蓄意抹黑,也證明了隋煬帝確實存在被汙名化的問題。


細細瞭解一番隋煬帝的生平,最後大概只能感嘆一句:背鍋技術哪家強,中華隋代找楊廣。


01 勤儉善武,仁孝兩全


楊廣是隋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的次子,五子中排行老二,不靠前、不靠後、不居中,這樣尷尬的位置,常常伴隨著尷尬的處境,而事實也確實如此。


長子楊勇從小被立為太子,寄予厚望,隋文帝和獨孤皇后也對這個兒子各種滿意,相比之下,楊廣就是個長期被忽略的可憐兒。


可就在這種處境下,楊廣卻一步步取代了楊勇,得到了父母的喜愛,並最終登上皇位,實在是有些不可思議。


事情還要從隋文帝統一全國說起。


彼時,楊廣和楊勇都已經長大到能替父分憂的年紀。楊勇身為太子,又得父母喜愛,出征四方、攻滅天下這樣的危險活兒自然是能躲就躲,安心的留在都城中。而不得寵的楊廣卻選擇了替父分憂。


在隋朝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楊廣不斷征戰,西征平定了突厥,滅陳降服了陳朝大小官員。可以說,隋朝的統一,楊廣功不可沒。


等到隋朝統一南北以後,江南諸地仍然頻發叛亂,楊廣前去鎮守,他沒有選擇強力鎮壓,而是通過宣傳佛教,控制民心。最終,不費一兵一卒,消除了江南民眾對新王朝的敵視。


其後,楊廣鎮守江南十年之久,期間江南人心穩定,經濟文化日益繁榮。


楊廣通過自己的能力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威望,也得到了父母的肯定。


隋煬帝:史上最慘皇帝,功績可比肩秦皇漢武,罵名卻睥睨夏桀紂王

隋文帝楊堅


與此同時,楊勇卻在後方“自毀長城”。


隋文帝楊堅提倡節儉治國,楊勇卻驕奢淫逸,廣搜天下珍寶;獨孤皇后討厭好色之徒,楊勇卻妻妾如雲尚不知足。


更甚者,隋文帝尚且春秋鼎盛,楊勇就已在東宮接受百官朝賀,這在帝王看來實在是一件犯忌諱的大事兒。


兩相一對比,孰優孰劣,高下立現,帝王思慮再三決定:廢太子,新立楊廣。


人生之路終於改寫,那一年,楊廣已經三十二歲。


做了太子之後,楊廣更加謙恭克己,勤勉自律。從前東征西戰,如今國家安定了,他便閉門不出,潛心讀書。


某次,隋文帝去他府邸看望,發現府中樂器大多斷絕,又有塵埃,像是很久沒有使用,因此推斷楊廣不喜歌舞藝伎,大讚他仁孝。


此後,帝后對楊廣這位太子更加滿意,也更加信任了。


02 聰明多才,文藝青年


楊廣從小聰慧,不僅武能平南陳、卻突厥,在文學方面,他也擁有極高的才華。


史書稱他:“美姿儀,少聰慧。”

《隋書》則介紹他:“好學,善屬文。”


做皇子的時候,他就常和一些士大夫們作詩,並且有一些詩作還廣為流傳,那時他更偏愛梁陳宮體。


直到後來,他登上皇位,文風才有所改變。


此事《隋書·文學傳序》中也有記載:“煬帝初習文藝,有非輕側之論。暨乎即位,一變其風。”


現在留存下來的楊廣的詩大多是樂府歌辭,內容或為應酬贈賜,或寫生色遊娛,顯然沾染了梁陳之風。但其中也有幾首彰顯他帝王之尊的雅體。


他的代表作《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被後人評價為:“景美、意正、情濃、味雅。”


還有如《飲馬長城窟行示從徵群臣》和《白馬篇》等,被評價為:“雖意在驕淫,而詞無浮蕩。”


後又有清代沈德潛評價他這類作品“氣體自闊大,而骨力未能振起”,“比陳後主勝之。”


楊廣的詩歌色彩明麗,形象鮮明,不似梁陳詩歌的豔麗輕浮,雖做不到文質彬彬,至少也算得上是細膩清麗,在帝王之作中當屬上品。


在《全隋詩》中錄存他的詩有四十多首,由此可見,楊廣學霸和文藝青年之名實至名歸。


隋煬帝:史上最慘皇帝,功績可比肩秦皇漢武,罵名卻睥睨夏桀紂王


楊廣無疑是位優秀的詩人,但據統計,他應該也是被抄襲最多的詩人之一。


楊廣評價楊素寫下的兩句詩“疾風知勁草,世亂有誠臣”,就曾被唐太宗李世民剽竊借鑑後改成了“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此外還有,如《失題》中的“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被秦觀化用為“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而楊廣在文學上的成就與貢獻還不止是詩歌,他編寫的三十卷著作,內容涵蓋了各個方面,令唐太宗李世民都“不明覺厲”。


拋開政治形象,楊廣的詩文、著作在中國文學、詩歌史上也是能佔有一席之地的。


03 眼光超前,幹出一番大事業


三十六歲時,楊廣登上了皇位,次年,他將年號改為大業,雄心壯志,不言而喻。


《隋書·煬帝紀》中描述:楊廣處處把秦皇漢武當做自己的人生偶像,誓要如他們一般。為了達到偶像們的高度,楊廣必須要有一番作為,才能像偶像們一樣永垂青史。


楊廣是位胸懷大志且目光長遠的皇帝,關於治國的好點子,在他腦中一個接著一個的往外冒;他又是位勤勉且雷厲風行的皇帝,所以想到的好點子他馬上就去實施,而且恨不得一股腦全部完成。


最先被他提出來實施的就是科舉制度,此制度改變了南北朝以來人才選拔被牢牢掌握在名門貴族手中的局面,給了底層有才華的人施展的機會,也鞏固了新生的政權。


後來,科舉制度一直被各個朝代所沿用,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然後,此後十幾年的在位時間裡,楊廣就專心地幹了兩件事:基建和打仗。


後世人稱隋煬帝楊廣是個“基建狂魔”,這話真的沒有說錯。


科舉制度之後,他第二個提出來實施的就是營建東都洛陽。


隋煬帝:史上最慘皇帝,功績可比肩秦皇漢武,罵名卻睥睨夏桀紂王

隋唐洛陽城宮城


楊廣真的很聰明,他知道直接提出遷都大臣們肯定會強烈反對,所以,他先下了一道詔書:“徵發十萬民夫,在洛陽北邊修建塹壕,以備突厥騎兵南下。”


眾朝臣聽了旨意都不明所以,都城在西安,有萬里長城守護固若金湯,為什麼要費力地遠赴洛陽修建塹壕?


儘管不明白,但朝臣也沒有大反對,畢竟皇帝也是為了國家著想,再說也不是什麼大事兒。


十七天後,楊廣又下了第二道詔書:“在洛水之濱建造一座全新的都城——洛陽。”


這時候,前去修建塹壕的人已經快到了,大臣們不同意又能怎麼辦呢?再後來,遷都都同意了,加徵勞力,百官也就默認了。


楊廣徵用了數百萬人一起修建洛陽,規模可謂空前絕後,人多力量大,僅僅十四個月,隋朝的第二個國都洛陽就修建完成了。


新建東都洛陽完成了,楊廣又開始新的計劃——開鑿南北大運河,然後接下來是築長城、蓋行宮、造龍舟……每一個都是大型工程,楊廣馬不停蹄地幹了個熱火朝天。


隋煬帝:史上最慘皇帝,功績可比肩秦皇漢武,罵名卻睥睨夏桀紂王


然而,光是建設國家內部還不行,偉大的帝王都是“內外兼修”的,所以,楊廣又把目光放到了周邊鄰國。


西打突厥、契丹、吐谷渾,南征越南、臺灣、馬來半島,國土越打越廣闊,柬埔寨、馬來、日本等諸國也來俯首臣稱,繳納朝貢,楊廣在軍事上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眼光超前又雷厲風行的皇帝,真的幹出了一番大事業,他似乎離自己的偶像們越來越近,偉大目標實現似乎也指日可待了。


04 步子太大,有些事情急不來


然而,政策雖然都是好政策,但楊廣步子邁得太大,走得也太急了。


修建洛陽每月需徵用民夫200萬,十四個月後都城建成,卻有十分之四的民夫死在了城牆之下。


開鑿運河,徵發民夫三百六十萬,最終,死在河床邊的人數達到了二百五十萬之巨。


再說征戰各國,眾所周知,打仗最是勞民傷財,國家兵強馬富才能打仗。而隋朝,經過一系列的大型基建工程之後,國窮人疲,實在不是出兵打仗的好時機。


但就當時情況來看,隋朝雖然政治實現了統一,思想卻未一統,如果偏居西南一隅,確實難對全國局勢盡心迅速地掌握,而都城東遷到洛陽,就可以更好的控制全局。


大運河的開鑿確實也對中國的統一,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取得了重要的作用,只是效果展現有些緩慢,被後來的唐朝撿了漏。後世也對這一工程給予了肯定的評價:“功在當代,力在千秋”。


隋煬帝:史上最慘皇帝,功績可比肩秦皇漢武,罵名卻睥睨夏桀紂王

現代運河沿岸


而楊廣一生致力於開疆拓土,也開通了絲綢之路,對促進沿線各國的經貿合作、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意義非凡。


還有被後世認為:導致隋朝二世而亡的戰役——遠征高句麗。


當年楊廣三徵高句麗,確實給國內帶來了沉痛的災難,甚至於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但對高句麗用兵,他絕不是一時興起,而是審時度勢之後的決策。


當時隋朝的邊患問題主要來自北方,以突厥、高句麗等為首的少數民族對隋朝北部邊境形成了一個半圓的巨大包圍圈,不斷侵襲北境人民。


且高句麗在中國歷史上就像一個打不死的小強,曾在不同歷史時期,多次引起戰亂。楊廣認為:


“(高句麗)今日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患。”


所以,征戰高句麗,楊廣不是一時興起,也不是為一己之私,卻正是他眼光超前的展現。


雖然,最終三徵高句麗都失敗了,也確實讓人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楊廣對隋朝的滅亡也負有重要責任。


但不得不承認,楊廣三徵高句麗也向北方的少數民族表明了中原政權的態度,併為日後唐朝攻下高句麗無論是在經驗上還是軍事策略上都打下了重要基礎。


楊廣雖然因為步子太大,走得太急,導致民力承受不住,使隋朝最終走向了滅亡,但他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也確實有著超前的眼光,他一系列的舉措對後世產生的巨大影響也是不可磨滅的。


隋煬帝:史上最慘皇帝,功績可比肩秦皇漢武,罵名卻睥睨夏桀紂王


05 仁厚皇帝,死後成昏君


俗話說“龍眼無恩”,後世也曾有不少實例證實了楊廣是個不折不扣的暴君,然而傳言卻不可妄然輕信。


楊廣其實是位非常仁厚的帝王,他的寬容仁厚在史書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他對身邊的人,甚至是宮女太監都非常的溫和,鮮少發火。


隋文帝寬減刑法,去除了前朝的一些殘酷的施刑手段,但對犯了“十惡之罪”的人仍然不予赦免,而楊廣在即位後,卻進一步寬減刑法,連“十惡”之條也一起廢除了。


即位後,楊廣只殺了廢太子楊勇,因他身份太特殊,可能會被某些對新朝不滿的人利用,造成朝局動盪,甚至是國家內亂,不得不殺。


而對於謀反作亂的兩位弟弟,他在擒獲後也都只是幽禁,禮遇未殺,甚至還允許他們與家人相聚。


對於臣子,楊廣也是一向優容寬待,對多年老臣從未慢待半分,對造反時投降叛軍的世家子弟也不禍及滿門,甚至連很多造反者本人都多有寬恕。


甚至,如果只論起不亂殺臣屬,楊廣肯定能位列歷代帝王前十。


也許在皇位的爭奪上,楊廣確實用了手段,但自古以來,皇位更迭哪有不流血的。


相比於李世民的兵變篡位、暴力奪權,楊廣無論是才華、能力、以及在大臣們心中的口碑,和老皇帝心中的認可度,都是優於楊勇的,所有手段也溫和得多。


而且,即使他不奪權,等到楊勇登基,面對這樣一位處處優於自己的弟弟,恐怕也沒有膽量和氣度去包容。


所以,競爭在所難免,楊廣只是把它提前了,也減少了傷亡和損失而已。


隋煬帝:史上最慘皇帝,功績可比肩秦皇漢武,罵名卻睥睨夏桀紂王

隋煬帝楊廣


寫在最後:


隋煬帝楊廣在中國歷史上爭議很多,罵名也很多,歷代統治者、儒家學者以及不少史學家對他口誅筆伐,將他視為“十惡不赦”的昏君,但事實上,罪名多不屬實。


楊廣生前做了很多遺惠後代的大動作,卻因此在死後身敗名裂,歷史上大概再也沒有哪個皇帝像他一樣。


毋庸諱言,在當時,這些大手筆的施展對社會生活造成的破壞是災難性的,但同時,它們對於後世,乃至現今,所產生的正面影響也同樣不可磨滅。


古代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帝王在成就一番偉業的時候無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若只因為某些舉措曾經造成過負面的影響,就簡單粗暴地對隋煬帝做出“暴君”、“昏君”的評價,確實是有失偏頗的。


明明功績可比肩秦皇漢武,罵名卻能睥睨夏桀紂王,隋煬帝楊廣大概是史上被黑得最慘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