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中國古代為什麼有千乘之國,萬乘之國的說法

從中國原始社會末期,經歷奴隸社會時期,直到封建社會初期,戰爭是各個部落,王國必須要經歷的痛苦過程。

當時的作戰模式主要是以車戰為主,用馬拉的兵車是當時最有威力的戰鬥工具。戰車車廂是方形的,三名兵士站在這個方形的狹小空間裡。左邊的士兵手執弓箭,負責遠射和指揮;右邊的士兵手持戈矛,負責近距離的刺殺;中間的士兵負責駕馭馬車。駕車的馬,兩匹在車轅內,稱“轅馬”;兩匹在車轅的左右邊,稱為“兩驂”。用四匹戰馬拉的車,稱為“駟”,一輛戰車稱為一乘。雙方戰鬥開始時,雙方將戰車排列成陣,指揮戰鬥的國王或將軍坐在“戎車”裡擊鼓進軍,兩軍便開始廝殺。戰車的後面,往往還跟著手執刀槍劍戟戈矛的步兵。據《史書》記載,商湯伐夏桀時,用“良車七十乘”;武王伐紂時,率戎車三百乘。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戰爭規模進一步擴大,人們就以擁有多少輛戰車來衡量一國的實力,因此就出現了千乘之國,萬乘之國。

中國古代為什麼有千乘之國,萬乘之國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