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 打造營商環境“金字招牌”

<table> 東區 打造營商環境“金字招牌”

中山東區作為中心城區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期、窗口期和機遇期。圖為東區盛景尚峰片區。 葉志文 攝

/<table><table> 東區 打造營商環境“金字招牌”

中山東區將新建一座全日制公辦小學長江小學,可向適齡學童提供1800個學位。 受訪者供圖

/<table>

三月初春,紫馬嶺公園內春意盎然。中山路和起灣道車流穿梭,位於十字路口旁的東區CBD又恢復了往日的喧鬧。通過早謀劃、早研判,中山東區靶向精準施策,制定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十條措施,發放暖企補助超2000萬元,助推企業渡過難關。近年來,東區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完善服務配套、強化創新引擎,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提升中心城區的承載力和吸引力。

去年,東區始終保持著長期穩而向好的經濟“基本盤”,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3.26億元,增長5.1%,位於全市前列。服務業增加值總量全市第一。第三產業增速常年居全市前列,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116.86%,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東區作為中山的中心城區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期、窗口期和機遇期。面對新時期的挑戰,東區正以時不我待的姿態,奮力推進各項工作,通過快速連接交通大動脈、深度挖掘空間潛力、完善城市“硬配套”、提升引才“軟實力”等方式,打造營商環境“金字招牌”,高質量發展再增新引擎。

從內聯到外通 以交通突圍謀機遇

作為中山市的中心城區,東區路網四通八達,形成了孫文路、中山路、博愛路、南外環等4橫,岐關西路、興中道、起灣道、長江路等4縱的城市主幹道框架,快速連接市內各鎮區及周邊城市。

中山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提出,2020年是“中山市交通攻堅年”,全市將投入超200億元,推進“四縱五橫”高速公路和“二環十二快”幹線公路建設,加快推進38條瓶頸路建設。

於東區而言,交通攻堅戰也是區域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戰。為加快建設快捷通暢的區內交通體系,織密區內道路網布局,東區全力推進重大交通項目的徵地拆遷工作。作為屬地,東區計劃今年完成悅民路道路工程項目、悅賓路道路工程項目兩條“瓶頸路”項目的徵地拆遷任務。今年底,兩條瓶頸路將全線打通,大大緩解廣珠公路和軒朗路的交通壓力,暢通東區南部區內交通,改善市民出行狀況。

除打通瓶頸路外,為更快實現交通線路“內聯通”,東區多條道路主幹線快速化提升改造工作正快速鋪開。長江路快速化改造項目在2020年開年已全面收官,實現全線貫通。長江路快速化改造聯通了南外環和北外環,成為東區乃至整個中山主城區的“黃金景觀走廊”。

市民驅車從長江路的濠江西路路口駛入,抵達南外環路口只需10分鐘,沿線不再設置紅綠燈,實現車輛快速通行。這將有效破除跨區域交通的時間壁壘,為其他鎮區與東區間區域聯動增添一條“綠色通道”。

在“外聯通”方面,中開高速的建設將打開東區區位優勢的新局面。根據招標計劃,中開高速中山段南線將在3年後建成,並穿過東區,聯通深中通道。這意味著東區有望成為深圳通往中山城區的第一站。

隨著東區瓶頸路工程、主幹線的高速化改造等項目的推進,以東區為中心的“半小時經濟圈”,有望實現一輪“交通大提速”。在“半小時經濟圈”內,東區將設有連接深中通道的中開高速中山城區出口、直通港澳的中山港碼頭及多條高速入口,隨著中山總部經濟區東區片區的建設,還將增添濠江西路站、東祥路站2個城市軌道樞紐站,這將為東區經濟發展、內外聯通提供極大的便利。

加速高端服務業態集聚 打造一流特色產業平臺

東區作為全市現代服務業集聚程度最高的鎮區之一,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約90%。近年來,吸引了不少金融機構入駐,如去年9月,來自新加坡的大華銀行中山分行入駐東區,成為首家入駐中山的外資銀行一級分行。

目前,東區金融服務已形成成熟的產業鏈,並凸顯集聚效應,吸引了1700餘家金融和類金融企業入駐。全市三分之一以上的金融及類金融機構集聚在東區。2019年,該區實現金融業增加值54.63億元,佔全市金融業增加值約23%。

金融業作為東區龍頭產業之一,下一步將打造“金融+科技+產業”的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擴大規劃範圍,通過完善扶持政策,進一步推動眾創金融街提升發展。

除了金融業在全市的龍頭地位十分穩固以外,隨著東區信息傳輸、軟件技術產業迅速壯大,該區互聯網用戶、快遞等新業態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為推動新業態發展,在2020年“3·28”投資經貿交流會暨中山人才節上,東區簽約了“黔龍智能視頻大數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項目”。

該項目主要開展數字內容產業的音視頻、圖形圖像、電子文檔等大數據的採集、壓縮、存儲及智能分析與利用的研究應用。項目將搭建實驗平臺,註冊運營公司落戶東區,預計2020年—2022年營收將超過1.6億元。

隨著新產業、新業態為區域發展注入活力,東區開始探索特色產業平臺的升級建設,今年東區將重點打造人力資源產業園,激發服務業發展新動能。一方面,東區通過打造人力資源產業園,有效引導中心組團及輻射服務區域內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及配套服務機構入駐東區,同時引進國內外知名的百強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集聚人力資源高端服務業。另一方面,有效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招才引智的作用,向東區高端服務業輸出專業化人才。

對標市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標準,東區提出了一系列目標,即2020年,該區將打造建築面積不少於5000平方米的人力資源產業園,一年內將聚集25家以上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力爭在三年內,把園區打造成市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和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深度挖掘空間潛力 高位謀劃新片區藍圖

中山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指出,中山面臨土地碎片之困,土地供需矛盾突出,開發強度已達到39.6%,7個鎮區的開發強度高於50%。因而,深度挖掘空間潛力,強化土地資源集聚成為區域發展的關鍵。

東區一方面通過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制定“三舊”改造戰略圖,出臺經聯社集體物業提質增效政策,推進集體物業改造升級,為地區發展騰挪空間。另一方面,東區穩步推進沙崗舊村莊(城中村)改造工作,謀劃推動中山市東區城中村現狀摸查與綜合整治規劃工作及環紫馬嶺片區改造的前期研究工作,推動全區新增實施改造285.98畝,已完成改造157.88畝,挖掘現有空間的利用潛力。

東區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東區將著力挖掘中山總部經濟區(東區片區)的空間潛力,積極推進該片區與周邊片區規劃銜接、融合,力爭將其打造成為城市未來新客廳。目前東區已完成岐江新城的1000多畝土地的整備工作,並對中山總部經濟區東區片區的建設進行詳盡規劃。

據瞭解,中山總部經濟區規劃面積超過3平方公里,分為石岐片區、東區片區、北岸片區,以水為軸沿著岐江河兩岸佈局。其中,東區片區是中山市總部經濟區重要組成部分,北鄰岐江河,東至長江北路,南臨東祥路,西接起灣道,基地總面積達107.82公頃。

該片區將重點實現融合發展、錯位發展,提高協作發展水平,吸引科技與金融、數字經濟及生產性服務業等業態項目落戶,打造以高端生產服務為核心功能,以高端生活服務、公共服務和總部型創智產業為基本支撐的重大平臺,承接廣州、深圳外溢創新資源,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

同時,為進一步完善提升規劃,中山總部經濟區(東區片區)建設將更注重統籌優化重點片區城市設計、區域交通佈局、地下空間利用等專項規劃。綜合交通方面,中山總部經濟區(東區片區)共規劃3條城市軌道穿過基地,依託基地內2個城市軌道樞紐站(濠江西路站、東祥路站),定位為城市型TOD社區,即以公共交通為導向規劃的社區。

公共配套方面,中山總部經濟區(東區片區)將與整個岐江新城佈局融合,規劃設置一所幼兒園,新建濱江景觀公園、五星級酒店、創新金融總部、中山國際金融中心等重要地標性建築。在強化地下空間利用的同時,該片區將強化土地資源集聚,穩步推進長江路沿線舊廠房改造及部分片區的土地整備。

打造宜居宜業之城 全面提升引才軟實力

一直被譽為“首善之區”的東區,從中山博覽中心、文化藝術中心、全民健身廣場到博愛醫院等城市生活配套一應俱全,在人居環境、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均有領先之舉。

東區擁有優質的教育資源,共開辦有8所公辦學校,曾獲國家級榮譽稱號的學校9間次,獲省級榮譽稱號的學校12間次。同時,中山市第一中學、石岐中心小學等市直名校,市職業技術學院等大中專院校也分佈於東區。

目前,東區正在籌建全日制公辦小學——長江小學,該小學建設已納入市重點民生工程。東區專門成立專項工作小組跟進項目建設,總計投入經費約2.4億元。近日,東區長江小學建設迎來新進展,該小學計劃在2021年8月1日前竣工驗收並達到開學條件,辦學總規模為36個教學班,每班上限50人。這意味著該小學有望為東區提供1800個學位。

從城市形態、自然環境、生態空間上看,東區也一直佔據得天獨厚的優勢。東區生態宜居,從行政區劃圖縱觀全區,呈“人”字形佈局,金鐘水庫片區和長江水庫片區如同“人”的兩條腿,佔據全區一半以上的土地面積,承擔著城市綠肺的功能。目前,兩大片區已被納入生態保護區,連同紫馬嶺公園及金鐘湖公園等8大公園群,為東區市民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近年來,東區更注重提升招才引智軟實力,著力打造“以才引才、以才引智”的引才方式,積極拓寬東區引才引智的渠道。

東區以《中山市總部企業高管高技術人員子女入學辦法(試行)》為指引,為緊缺適用人才子女就學提供便利。同時,在東區工作的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副高級以上職稱的高層次人才,可按規定分層次享受每月800-5000元的政府特殊津貼,符合條件的還可以申領10萬-200萬元的購房補助,辦理人才入戶手續時享受“一站式”服務,可按就近入學原則安排子女入讀公辦學校,解決人才入戶、子女入學等後顧之憂。

■鏈接

用政府服務指數換企業幸福指數

以“一扇窗”跑出行政效率加速度

中山市東區地處核心城區,區內集中了全市一半以上的市直機關,市、區兩級行政服務中心,以東區為中心的“半小時經濟圈”內,群眾、企業辦事不用出遠門,行政審批項目辦理需求在數公里半徑內得以滿足。

近年來,東區大力推進“最多跑一次”“一門式一網式”改革,群眾實現辦事“只進一扇門,只跑一個窗,可辦百件事”。在“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上,東區全面優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持續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通過深入落實區領導幹部掛點聯繫企業制度、企業代表制度,分門別類、精準對接服務企業,東區用政府服務指數換取企業、群眾的幸福指數,助推行政服務效率跑出了加速度,讓優質企業在東區深深紮根、枝繁葉茂。

只跑一扇門一扇窗,可辦百件事

近年來,東區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打造一流營商新環境開足馬力。通過大力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東區按照“應進盡進”原則,已將所有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行政服務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務”體系。目前,共計300餘項事項通過審批入駐、事項入駐、信息化入駐等形式進駐東區行政服務中心。

東區行政服務中心以服務對象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深入推進“一門式一網式”改革。同時建立前臺綜合諮詢、窗口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方式,強化部門業務協同,科學佈局綜合受理窗口,推進政務服務的精細化管理,對辦事承諾時限進行全面梳理。

2019年,東區行政服務中心受理各類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20多萬件,日均辦理量達1000件,各種事項辦結率均達100%,真正實現群眾、企業辦事“只進一扇門,只跑一扇窗,可辦百件事”。

創新破解辦證難辦事難等難題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說了算。為解決企業“政策不易找、申報靠腿跑、進度看不到”等難題,東區推出不少創新舉措。為切實解決審批服務事項中因申報材料問題造成的“辦證難”“辦事難”,東區加快推動數字共享建設,全面簡化辦事材料。

2019年,東區再取消申報材料10多項,規範申報材料56項,力求減少辦事環節、減少提交的材料、減少跑動次數、減少群眾在部門之間的重複走動以及對材料的重複提交,讓辦事程序更清晰、申報材料更簡化。

在人才入戶審批、入戶手續辦理方面加強部門的協作溝通,在高層次人才入戶及資格認定方面加快審批速度,實現即來即辦。2019年,引進碩士以上高層次人才100多人。每年為所在轄區高層次人才辦理近千單業務,在職稱申請、審核認定方面開設綠色通道,即來即辦。

打造數字政務助力企業辦事提速增效

項目落地審批速度、企業開辦效率一直是營商環境考量的重要指標。東區早謀劃、早籌備,著力加快並聯審批制度改革,助力企業辦事提速增效。

2019年9月9日起,中山市東區行政服務中心對原工商和食藥監業務的業務辦理流程進行優化整合、流程再造,讓企業綜合窗口統一受理涉及食品藥品經營許可的審批事項,實行“一次性受理,證照聯辦、集成服務、並聯審批”的方式,大大縮短了企業開辦的時間。

2020年,東區計劃為企業開設“套餐式”服務,結合全市新推的商事登記自助一體機,增加稅務登記及發票代開、公章刻制、銀行開戶等功能,實現營業執照、稅務發票、公章及銀行賬戶一機式申領、一機式發放,進一步降低群眾和企業的辦事成本。

推進“數字政務”,離不開“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近年來,東區行政服務中心推出首個鎮區級行政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可幫助群眾、企業在線預約中心所有業務。配合線上平臺,東區行政服務中心在線下啟用24小時便民自助服務區,打造不受時間限制、不需要窗口的全流程自助服務,通過信息化手段解決群眾辦事時間受限的難題。

免費跑腿辦證服務“有溫度”

為推進行政服務體系化建設,打通政務服務“最後一公里”,東區將綜合窗口下沉至10個村居服務中心,把群眾需求大且實施較為簡易的行政許可、公共服務事項下沉至社區辦理。為滿足群眾需求,東區打出服務“溫情牌”,安排代辦員走入社區,積極開展上門服務、代辦服務、遠程服務等個性化服務,實現群眾“最多跑一次”,甚至不跑腿的辦事目標。

為打通政務服務“最後一公里”,實現群眾“只跑一趟”,東區聯合市郵政速遞物流公司推出審批辦件結果速遞派送服務。今年,在市一級單位的配合下,東區共推出3500份免費郵遞業務,為群眾辦事提供便利。

同時,東區推行註冊登記“容缺受理”機制。按照“容缺受理、補缺發證、雙向承諾、彈性流程”的原則,當企業非關鍵性材料缺失或有誤,在辦理工商註冊登記時,允許申請人做出按期補正材料的書面承諾,登記機關可先予辦理企業登記。最大限度地方便了服務對象,進一步提高了窗口辦事效率,提升了行政效能,努力營造更加寬鬆便捷的市場準入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