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樓普遍,當時人是不是非常開放?

威史


青樓一詞,原意為“青漆粉飾之樓”。 起初所指並非是妓院,

從唐代開始,青樓的本意被其引申之意所代替。

  一、 青樓文化的歷史發展

  妓女最早出現在商朝時期。

到了春秋時期,齊國的宰相管仲設立了擁有700多名妓女的國家級妓院,

管仲將妓院國有化既能通過稅收增加政府的收入又有利於社會安定。

  漢代以後,家妓興盛起來,到南北朝達到頂峰。

家妓的存在就是為了取悅主人。毫無疑問,要成為家妓就必須具備較為全面地藝術素養,

家妓其實也是中國樂舞藝術的表演家和傳承者。對於主人來說,家妓依然只是權力財富的附屬品。

  私妓在先秦時就已經出現。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市的繁榮,私妓在唐代發展興盛起來,

在當時南方的經濟中心揚州,青樓行業的發展一樣非常迅速。

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髮展以及資本主義逐漸萌芽,青樓文化到了明朝時期就開始出現一些低俗不雅現象了。到了清朝,這時的青樓已經不再是過去高雅調情的青樓了。

八大胡同成為首都北京煙花之地的代稱。

  二、青樓存在的意義

  中國古代的青樓文化是伴隨著社會的發展,

詩人與妓女有著密切的聯繫,

青樓是古代詩人的精神避難所,他們在這裡借酒消愁,借詩抒意。青樓裡的聲色之樂就成為詩人逃避現實的一方天地,能夠暫時忘卻事業的失意。

  與此同時,詩人們也發現青樓裡的女性鶯歌燕舞,婀娜多姿

激發藝術創造心境的一種力量。這也就拓寬了古代詩歌題材範圍。

不少唐朝詩人都創作了妓女題材的詩歌。宋詞與青樓文化更是密不可分。

元朝時期,文人與妓女一樣,都處在社會的底層,

因此元朝的文人也有了許多妓女題材的文學創作。清朝時期,青樓變得不再高雅。

青樓文化也日漸衰亡了。青樓成為古代文學作品的重要創作場所和傳播途徑。

總結

  娼妓從先秦時期開始出現,經過千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獨特的青樓文化景觀並且與古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聯繫,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不同時期也出現了許多富有傳奇色彩的青樓名妓,她們存在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職業層面,成為一定時期青樓女子形象的寫照。


曲徑通幽處的人


有些朝代,確實有青樓遍地的現象,但這並不能說明當時人是非常開放的。在古代,人們主要從事農業、商業、手工業這些有限的產業,所以青樓的出現,只是解決行業缺少、財政來源不足這些問題的一個手段。

一、青樓最早出現於齊國,當時的人們並不開放

青樓就是妓院,產生於春秋時期的齊國。當時管仲把開設青樓作為聚財之道、擴充軍費的一項重要措施。《戰國策》說,“齊桓公,宮中七市,女閭七百,國人非之”。齊桓公在他的王宮裡面設立了七家宮妓,這是給他自己用的。女閭七百,是管仲在民間開設的妓院。但是“國人非之”,說明國人是反對的,這說明時人並不是那麼開放。

二、從青樓的作用看,也不能說明當時人的開放

管仲開設女閭,一是為了收稅。“置女市,收男子錢以入官”,“徵其夜合之資,以佐軍興”。二是為了活躍國際貿易、招商引資,以女閭招來和留住那些遊走於各國的商人。三是吸引遊士,留住人才。那些周遊列國的有學之士,往往是妓院的常客。四是緩解很多百姓娶不上妻子的社會矛盾。五是將從業人員作為國與國之間的交易工具。六是迎合齊桓公的個人喜好。《韓非子》說,“桓公被髮而御婦人,日遊於市。”所以,青樓主要體現是他的商業和政治價值。從緩解社會矛盾的作用上看,如果當時人的是開放的,也就用不著青樓了。

三、從妓女的來源上看,也說明當時的人們並不開放

當時戰爭頻繁,有大量的女俘和女奴,另外還有一些罪犯家的女眷,這是主要來源。清代學者周亮工說:“女閭七百,皆寡婦也。”這是另一個來源。當時已婚婦女是沒有財產權的,如果丈夫死了,又沒有兒子,那是相當悽慘的事。所以妓院只是這一部分人的謀生手段,而不是開放。

四、從業人員的數量

《戰國策》說的“女閭七百”,到底是多少人呢?有說700人的,有說700家的。齊桓公的時候,臨淄大概有人口2萬戶。而女閭的作用是擴充軍費,僅僅700人或700家哪能滿足龐大軍費的開銷呢?當時,“閭”還有一個意思,二十五家為一閭。所以,女閭七百,應該是17500家,管仲要在全國城鄉中的里巷衚衕裡,開設17500家妓院。這也是齊國軍隊強大的一個原因。

總之,青樓只是古代一個普通的產業,並不能說明古代人很開放。


白水老哥說歷史


我是歷史小學徒,下面,我嘗試著從青樓的概念,不同時代青樓的發展和不同時代社會觀念的開放程度來回答這個問題,並嘗試分析青樓文化背後的士大夫觀念和社會經濟土壤。

  • 一、青樓概念的歷史溯源

“青樓”一詞原是“青漆粉飾之樓”,指的是門閥貴族高達的樓宇和居所,與現在普遍意義上的娼妓無關。

歷史上最早出現的青樓一詞,出現在魏晉曹植的詩詞作品中 “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直到唐代,“青樓”才開始與娼妓相關聯,如李白《樓船觀妓》中的“對舞青樓妓,雙鬟白玉童”及李商隱的“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絃”。

到了宋、元之後,“青樓”一詞與現代的意義所差無幾,成為煙花女子聚集所的代名詞,與其意義相近的,還有平康、行院、北里、章臺等等。

  • 二、不同朝代青樓的發展略論

青樓一詞出現雖然在魏晉時期,但與青樓現代意義接近的娼妓出現的時期更為久遠。古代廣義的青樓女子是指從事音樂歌舞的人,狹義的娼妓是唐代以後才出現,泛指出賣肉體或才藝換取金錢的人。

早在夏商時期,在古人譴責夏桀荒淫誤國的話語中,可以推斷夏商時期已經興起嗜好歌舞聲色的風氣,在天子、諸侯等貴族中圈養女樂,是青樓文化的雛形。進行春秋戰國,齊國著名宰相管仲開始首創官辦妓院,容納了700名娼妓,此時的娼妓,除了通過美色和技藝娛人,還擔負著人際交往和外交活動的作用,經常用來接待貴賓及慶典活動。

到了漢代,由於奴隸制度的影響,家妓開始盛行,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發展到鼎盛狀態,上層貴族官僚甚至把家妓的數量作為地位的象徵。“寵臣群下,亦從風而靡;王侯將相,歌妓填室;鴻商富賈,舞女成群。競相誇大,致有爭奪,如恐不及,莫為禁令。”女妓身份卑微,只是其主人財富的附屬品,主人可以對她們進行任意的買賣與殺戮。西晉權臣石崇就曾在一場宴會上,因客人不肯飲酒,一連殺害了十幾個家妓。

宋代與唐代的青樓體制一脈相承,將娼妓分為官妓、營妓、市妓三類,其中官妓隸籍於教坊,市妓屬州郡管轄。青樓的數量與規模較前均有了長足的發展,經營模式也更加豐富,拓展到雜劇俗樂、說唱、演出等。由於唐宋時期較為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甚至出現了像李師師、薛濤、魚玄機、李冶這樣具有才學的女妓詩人。

進入明代,朱元璋建國後,甚至在秦淮河畔設置妓院,並親筆題詞勸嫖,吸引富商消費以增加國家收入,但大多富商在家養私妓,而朝廷官員反而利用公款到裡面吃喝玩樂。朱元璋一怒一下撤銷了官辦妓院,官辦不受重視,私營妓院開始繁榮。

明時“淮河以北的濟寧、臨清等地,繁華豐阜,無異江南,臨清最盛”。明代小說《金瓶梅》中就記載了臨清的妓業之繁盛:“有十二條花柳巷,七十二座管絃樓。

進入清代,清初還保留著前代的官妓,但到清中葉乾嘉時期,古老的官妓制度被消滅,私妓也受到法律禁止。但青樓發展由明轉暗,私妓不斷蔓延發展。清代文人就經常流連於花街柳巷,比如《海上花列傳》的作者韓邦慶,《九尾龜》的作者張春帆等人。


  • 三、古代的社會開放程度

小學徒認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思想開放程度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先秦時期。春秋時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各個地域之間的文化也呈現了不同的面貌,總體來說,社會文化仍是較為自由開放的。當時青年男女不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可以結伴前往山間河畔出遊。春秋時期的治遊之風在諸侯各國都非常行,甚至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固定幽會地點,比如燕國的祖澤、宋國的桑林和楚國的雲夢,《詩經》中也有許多詩篇對愛情有著直接的描寫,如《關雌》《漆消》、《野有死庸》等篇。

第二階段是漢朝至宋朝。西漢以來,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作為大一統王國的統治思想的地位逐步確立鞏固下來。封建禮法規定結婚需經過“納采”、“問名”等“六禮”。春秋時期的冶遊定情成為不受認可的婚姻形式。孟子曾說:“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傳統的儒家,雖然偏向保守節制,但並不否定人倫之道,甚至在一些正式的公開場合,也可以自由大方地談論這方面的問題,如東漢時儒家大會公開討論形成的經典著作《白虎通》,就有文章寫道“父所以不自教子何為諜瀆也。又授之道當極說陰陽夫婦變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諜瀆”之事即夫妻之事,也就是要對男子進行啟蒙教育。

第三階段是元朝至清朝。南宋末年,程朱理學在儒家眾多學說中脫穎而出,作為官方統治思想確立下來,從元朝至明清,都一直作為統治思想持續鞏固。理學把封建倫理道德作為最高的主宰,要求對君忠,對父孝,對友義,對夫貞,極力主張“存天理,滅人慾”。程朱理學提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要求婦女守節,死了丈夫也不能改嫁。

《宋史》中對為守節而死的女性大加讚揚“項氏,吉州吉水人。居永昌裡,適同裡孫氏。宣和七年,為里胥所逮,至中途欲侵凌之,項引刀自刺而死。郡以聞,詔贈孺人,旌表其廬。”

正是在程朱理學的影響下,明朝清朝的官辦妓院遠不如前代興盛,至清朝中期甚至還以法律形式禁止了私妓,雖然效果不彰,但也顯示了當時社會主導思想的寬容程度。


小結

由此可見,青樓的發展和社會文化的包容程度並不呈正相關關係,在漢代以前較為開放的環境中,青樓文化仍處於萌芽階段,娼妓的定位也主要停留在女樂等廣義概念上。而在明清時期,雖然受程朱理學影響,社會開放程度遠不如前,官方對青樓行業的支持力度並不大,私妓等卻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由此可見,古代青樓的發展,並不能反映各時期的社會開放程度。


四、青樓文化發展反映的社會現象和觀念

(一)反映了不同時期文人群體的精神世界

在青樓文化中,士妓交流是一個突出的文化現象。古代青樓文化的不同特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時期文人的精神世界。比如在唐代,科舉開始打破門閥的限制,給了讀書人階級躍升的機會,文人和青樓娼妓的相遇,往往是文人在狀元及第前的苦悶時期,文士中舉時便是士妓交遊結束之時,作品中往往透露出文人群體良好的自我認同感和優越感。比如《遊仙窟》、《李娃傳》、《柳氏傳》、《洛中舉子》、《錢塘秀》等都是唐代表現青樓士妓交遊的文化作品。

南宋後期理學興旺,文人士子的心靈無法得到自由的釋放,反映在青樓文化中,就是對大量恪守儒家倫理道德的妓女形象的塑造。如義倡、張賽賽、李師師等,藉此宣揚忠孝節義等封建倫理道德,以求在理學束縛的高壓下將狎妓行為合理化。

明代由於文化極權的實施,皇帝、貴族與宦官長期處於權利的中心,士大夫群體的地位大不如前,加上明中葉後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士大夫的優越感漸漸喪失。同時,在以王陽明的心學理論的支撐下,很多失意文人往往選擇在青樓中縱情聲色,以暫時排解心中的鬱悶。同樣的,在清代中央集權制強化,大興文字獄,落魄士子將青樓和女妓當作情感依託。由此譏諷現實,揭露社會黑暗。

(二)反映了經濟發展的階段特點

宋代和明代雖然是程朱理學主導的時期,但青樓規模卻遠勝前朝,這與當時經濟狀況的發展密不可分。北宋時期,市坊格局被打破,在歷史上第一次發生了交子的紙幣貿易形式,取消夜禁並出現了“夜市”,孕育出市民階層這一新的群體。與女妓群體接觸不再是達官貴人的特權,城市的大街小巷、瓦舍等娛樂場所都成為女妓興起的平臺。

明中葉以後,資本主義因素在中國東部沿海開始萌芽,加上政權腐朽伴生的管制放鬆,城市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物資充盈,商品繁榮,物慾的膨脹使社會奢侈之風日盛。

“嘉靖以來,浮華漸盛,競相誇詡”,“由嘉靖中葉以抵於今,流風愈趨愈下,慣刃驕吝,互尚荒佚,以歡宴放飲為豁達,以珍味豔色為盛禮。”明代私妓的興盛,正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

至清代,雖然正式禁止了娼妓行業,但此時西方國家已進入工業革命時期,商品經濟與外來文化在悄然衝擊著中國社會,也正因此,此時的女妓改變了過去佳人愛才子的傳統,更加沾染上腐朽的金錢氣息。

小結

青樓現象的興衰,並不能直接反映古代社會特定時期所倡導的主流思想和開放程度,但其在青樓文化和行業的發展,卻是建立在一定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從對青樓女子的形象可以折射出特定時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從官妓、私妓等不同類別的發展可以追溯到特定時期的社會背景和經濟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