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局最好的亡國之君——漢獻帝劉協

歷代封建王朝更替,亡國之君的下場,一般都很悲慘,基本都是身死國滅,細數一下,下場最好的亡國之君應該是東漢末年——漢獻帝劉協。


結局最好的亡國之君——漢獻帝劉協


《三國演義》小說流傳太廣,民眾總對傀儡皇帝漢獻帝很同情,貴為皇帝,卻半生被人挾持,成為一名身不由己的傀儡,覺得很受曹操的欺凌,但細細品味下來,曹魏家族對待漢獻帝,可謂是良心做法了。

一、 漢獻帝悲慘的早年經歷和天上掉下來的皇位

劉協是漢靈帝的次子,母親叫王美人,是宮中不受寵愛的一個普通妃子,偶然懷孕生下劉協之後,就被宮中蠻橫的何皇后給下毒害死了,劉協出生就失去了母親。一直被寄養在董太后那裡,自然生長,本來皇位也沒他的事情。

趕上漢靈帝駕崩,劉協的大哥劉辯當了皇帝。此時,黃巾軍起義,天下早已大亂,群雄並起,一番爭權奪勢之後,軍閥董卓掌控了權力,為了彰顯權威,廢掉了劉辯,改立劉協為皇帝。劉協年僅9歲。

又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軍閥混戰,劉協這個傀儡小皇帝被踢來踢去,顛沛流離,甚至飽一頓,餓一頓,朝廷及皇室權威早已蕩然無存了。

二、 軍閥曹操給漢獻帝遞來的橄欖枝

天下大亂的時代,軍閥們都喜歡在自己地盤上當家作主,作威作福,誰都不願意接納這個名義皇帝,誰願意被管啊?名義上也不行。

這個時候,較強軍閥曹操以他超高的戰略眼光,給漢獻帝遞來的橄欖枝,迎漢獻帝到了許昌,給錢、給糧、給保衛,總之讓漢獻帝一眾小朝廷,過上了豐衣足食的日子。

公允地說,曹操對待劉協還不錯。曹操讓劉協過上養尊處優的日子,吃穿用度是不愁了;還為劉協重新搭建了一個朝廷班子,引回一部分諸侯自覺前來臣服、進貢,讓他多少找回了一點做皇帝的尊嚴。可能在內心深處,曹操還對劉協保持那麼一點敬畏。某天,劉協和曹操坐在一起談天。不知道怎麼搞的,劉協突然懟了曹操一句:“你如果能輔佐我,就尊重我。不能輔佐,就不要讓我坐這個位置了嘛。”嚇得曹操臉色大變,汗流浹背,從此不敢單獨去見劉協。

三、 權力是一味毒藥

人吧,沒飯的時候,想吃飽飯,等吃飽飯了,就謀求權力了,權力是一味毒藥。劉協雖然被曹操供養的很富足,可是,這樣的日子是劉協所追求和嚮往的嗎?金絲籠裡的鳥兒,會願意一輩子呆在金絲籠裡嗎?他與曹操相處越久,越討厭這個表面上對自己很尊重的權臣。劉協想恢復自己作為皇帝的權威和榮光。

關於這個問題,傳統觀點認為曹操是奸臣,圖謀篡漢。其實呢,公允的說,黃巾軍起義之後,軍閥混戰,東漢事實上已經滅亡了,曹操的實力和地盤,都是自己一步步打拼出來的,曹操不可能讓渡給劉協的。就憑劉協一個“劉姓”傳人嗎?

曹操不是那種外戚或宦官,依靠皇帝起家。曹操他從黃巾起義時就開始打拼基業,摸爬滾打10多年,出生入死,衝鋒陷陣,終於打拼出一份完全屬於自己的事業。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能在不借助劉協旗號的情況下,也過得很好。劉協只不過是讓他的面子看得更光鮮一點。同時,曹操手下猛將如雲,他們都是曹操的私人僚屬,而非朝廷大臣。就算清除了曹操,劉協也根本指揮不動他們。

即使曹操想讓渡權力給劉協,這些下屬們能同意嗎?

因此,劉協圖謀反抗曹操的意圖,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無論是董承“衣帶詔”方案、或是伏皇后等的圖謀曹操方案,最終都迅速失敗,身死族滅。

曹操確實很殘暴,“衣帶詔”的參與成員董承、種輯、吳子蘭、王子服以及董承的女兒董貴人全部殺掉。伏皇后被曹操幽閉而死,她與劉協生育的兩個皇子被曹操毒殺。

對於始作俑者劉協,曹操對劉協展示出“寬宏大量”的一面。曹操沒有殺掉劉協,也沒有表達任何懲處的意思。好像劉協與這些事情一點關係都沒有。相反,由於劉協相繼失去了一妃一皇后,曹操很大度地將自己3個女兒曹憲、曹節、曹華一次性嫁給劉協為夫人。有人認為,曹操嫁女兒給劉協,是在他身邊安插耳目。但曹操手下能人如雲,誰都可以做耳目,用自己的親生女兒做耳目,這代價也未免太大了一些吧?

也許在曹操心中,做權臣是自己的事業,曹操不可能放棄自己奮鬥來的權力,但是曹操對於漢獻帝劉協也是很呵護,只要你不鬧事奪權,保你安穩一生。

四、 漢獻帝的結局

兩次反抗失敗之後,劉協徹底認命了,看清了現實,安穩做起了自己的傀儡皇帝。

曹操對劉協的寬容,也延續到了兒子曹丕,史料記載:

延康元年(220年)12月10日,曹丕逼迫劉協禪讓帝位給他,劉協告祭祖廟,使張音奏璽綬詔冊,禪位於曹丕。曹丕在繁陽亭登上受禪壇,接受玉璽,即皇帝位。隨即進入許都,改延康元年為黃初元年,國號為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封劉協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曹丕還同時給劉協留了句客氣話:“天下的好東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

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年)三月庚寅(4月21日),劉協壽終正寢,魏明帝曹叡率群臣親自哭祭。八月壬申,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諡號為孝獻皇帝。

民間記載:漢獻帝劉協被貶為山陽公,居住在山陽城(今焦作)。他倍感世態炎涼,人生如夢,超凡脫俗,大徹大悟,遂拋棄帝王之尊,甘心與民同憂,躬耕菜圃,濟世懸壺,雖當過窩囊皇帝,卻變為稱職“郎中”,身融入田園山水,心遠離深宮重樓,涉足農桑,訪貧問苦,深受百姓愛戴,民眾敬之如父母,由此流傳下了很多傳奇故事。焦作一帶的民眾為了紀念他,形成了許多有趣的民俗,一直流傳至今。

本身就不是皇位的命,亂世之中被推上皇位,幸運的做傀儡幾十年,退位後躬耕田畝,懸壺濟世,迎來了自己的新生。

客觀的講,南北朝之前的中國歷史,禮儀之風仍是比較盛行,禪讓、禮遇前朝君王還是比較多見的,試往後朝看,有哪朝的亡國之君能夠善終呢?

漢獻帝劉協的一生,堪稱是亡國之君裡的典範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