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大放水背後:美元的全球收割之旅!

本月,全球資本市場經歷了史詩級的黑暗時光。


風起雲湧的資本場內,所有人的心都懸在了嗓子眼。懷著巨大的恐懼,各國市場開始展開“排雷”、“抓鬼”行動,分析這次股災的風險傳遞路徑,沙盤推演可能爆發的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的形態與影響。


正當大家還在埋頭推演之際,美聯儲突然向市場上投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大炸彈:


3月23日,美聯儲宣佈開啟無限量的量化寬鬆模式,不限量買入美債和MBS;開始為家庭、小企業和主要僱主提供前所未有的信貸支持。


同時,美聯儲將直接在二級市場中購買公司債以及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


這意味著,繼降息為零之後,美聯儲進行了一種堪稱“頂級不要臉”的操作,就是:

無限制QE!


美聯儲大放水背後:美元的全球收割之旅!


這意味著,美聯儲可以無限制印錢。而因為世界貨幣都是和美元掛鉤的,這就將導致所有的貨幣都進入貶值,全世界跟著買單。


當然,這麼大的事美聯儲一個人說了也不算,只好投票,於是出現了有趣的一幕:


當地時間3月23日,對於美國共和黨提出的第三輪緊急經濟援助計劃,進行了參議院的程序性投票。最終,投票結果為49票同意,46反對,未達到60票的程序性門檻,以11票之差而未能通過。


沒通過。但如果你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那可就太天真了。


據最新消息,當地時間3月25日凌晨,美國白宮和國會參議院領導人達成一項突破性協議,涉及一項規模達2萬億美元的新冠病毒救助計劃。


美聯儲大放水已成定局。


在經濟危機越來越近的當口,美聯儲這波操作到底意味著什麼?背後的美國在打什麼主意?


這一切,都可以從美元身上找到答案。


01

世界貨幣之錨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陷入膠著。為了儘快走出泥潭,日本鋌而走險,悍然偷襲珍珠港,開啟了一場致命的賭博。


遺憾的是,日本遠遠低估了對手的實力,輸得毫無懸念。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舉動徹底惹惱了美國,隨後美國對日宣戰,並完全投入二戰,將其強大的國家機器轉入了戰時的軌道。工業引擎全面開動,像下餃子一樣,美國造了30萬架飛機、10萬輛坦克、1500多艘軍艦,其中航母就有150艘,徹底扭轉戰局。


美聯儲大放水背後:美元的全球收割之旅!


日本也為自己的衝動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兩顆原子彈讓日本徹底失去「一億人玉碎」的信心,無條件投降。


這時候,美國趁熱打鐵,在二戰還沒結束的情況下,邀請44個國家首腦開了一個會議,語重心長說:


“咱們以後的國際貿易,要不都用美元來結算,我的金庫有很多黃金,如果你們需要,可以用35美元換1盎司黃金。”


在座各位瞬間沉默。


英國先坐不住,很想反對,但倫敦已經被炸成稀巴爛,得依靠美國重建,所以沒什麼底氣反駁。


其他國家更是沒有底氣,戰爭之後大家都元氣大傷,而且美國當時的黃金儲備量確實最多(在1950年,美國的黃金儲備更是達到了全世界總量的73%),有美國的國家信用做擔保,這句話也就顯得擲地有聲,鏗鏘有力。


美聯儲大放水背後:美元的全球收割之旅!


能看出來,這是建立在特殊外交背景下的結論。畢竟黃金是全球都認可的貴金屬,拿著黃金在全球範圍內都可以進行交易,而美元和黃金掛鉤,意味著美元想對標全球的貨幣,實行貨幣“統治”。


所以當中國想和日本做生意的時候,應該怎麼結算?


用人民幣結算?日本不認,怕你某天大放水貶值了,我這被動損失了,同樣道理,用日元結算我們也不認,日本你作為戰敗國,本來經濟就不咋地,放水刺激經濟是常有的事。


那怎麼辦?用美元最安全。畢竟他們家富強、穩定,還承諾了兌換條件。


後來,因為用的人越來越多,美元的發行量早已超過了它所能兌換的黃金儲備量,按理說,如果全部來擠兌,美國聯邦政府是無力償還的,但美國又不願意犧牲他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貨幣統治。


直到1971年,由於經濟壓力過大,美國政府主動終止了佈雷頓森林體系,不再承諾等額兌換。但他們卻發現國與國之間交易最多的,無非是能源輸送,其中石油乃是工業血液,卻又因地制宜,全球的開採量往往就集中在那麼幾個資源國家裡面,這裡似乎有文章可做。


最後美國和伊朗進行秘密交易,條件是石油必須要以美元計價。


於是石油和美元捆綁,繼佈雷頓森林體系之後,美元再次擔負起世界貨幣的職責,後來大宗商品都陸續用美元來計價,主力期貨合約也用美元計價,當中包括大豆、棉花、咖啡等。


美聯儲大放水背後:美元的全球收割之旅!


慢慢地,美元就登上了全球貨幣之巔,並延續到了今天。


美元的這種特性,為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畢竟美國可以比一般國家進口更多的東西,進口貨物就更便宜,生活水平也更高。同時,依靠著美元全球貨幣的特性,美國政府可以不斷舉債,借新債還舊債,永遠做著超乎現在自己能力的事情。


也正因如此,捍衛美元的地位就成了美國的重中之重。世界上只要出現有人倡導用非美元結算的交易,山姆大哥就會著急、心煩、難過,又是武裝制裁又是經濟制裁,一套組合拳下來,小國根本hold不住,唯有繼續言聽計從。


02

美元的全球收割之旅


隨著美元的不斷強勢,當全世界都流通著美元的時候,美國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美國和中東世界達成協議後,世界各國為了進口石油,只能生產商品換來大量美元,再拿美元去中東買石油。


中東國家通過賣石油,賺取大量美元,除了瘋狂炫富,還將錢拿去投資,而投資的最好渠道就是美國銀行、股市和債券。


而美國做的事很簡單,用印鈔機生產大量美元,然後在全世界採購商品,讓別人服務自己。


這就是石油美元環流,美國經濟迎來再度騰飛。


不僅石油,嚐到甜頭的美國,還將美元掛鉤到許多大宗商品上,形成一個個環流:鋼鐵美元、煤炭美元、有色金屬美元……


這些迴流到美國的熱錢,又被華爾街輸出到海外,開啟了全球收割之旅。


美聯儲大放水背後:美元的全球收割之旅!


最早的鐮刀降臨在拉美。一開始,拉美國家受到「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影響,向美國借了大量外債發展經濟,開放國內市場,允許外國資本和商品自由進來。


物美價廉的外國商品,很快擊潰了拉美本土企業,集體倒閉。


外國資本也不會將錢投到拉美的基建中,因為賺錢太慢,而且不利於控制韭菜。


所以這些熱錢大量流進了房地產和股市,催高金融泡沫。


既然房價和股市飆升,本地人自然無心搞實業,都將錢投進股市中,坐等升值。


一切都那麼美好,直到1979年,美聯儲加息。


大量資金從拉美地區流出,又回到了美國銀行,只剩下被薅了好幾層的羊,在高位接盤。


這背後的經濟邏輯是:


美聯儲一加息,導致美國銀行的(存借)利率上調,即存錢和借錢的利息都上升。


如此一來,那些從美國銀行借錢投資的人,只能立刻還錢,否則拖得越晚,利息越高,虧得越多;而沒有借錢的人,也會想辦法將錢存進美國銀行,享受高利息。


再來看拉美地區,原本欣欣向榮的「繁華經濟」,在資本逃離後瞬間枯萎,房地產變得一文不值,股價像坐過山車一樣刺激。


而且由於長期忽略工業建設,拉美國家的失業率大幅飆升,局勢動盪,犯罪頻發,逐漸走向破敗。


到了1986年底,拉美國家的債務總額達到1萬億美元。


美聯儲大放水背後:美元的全球收割之旅!


歐美國家藉著救火的名義,將那些破產企業、房地產、股票和礦業資源迅速抄底。


這些國家的危機,導火索是因為美聯儲加息,根本原因還是自身經濟脆弱,又或者說,美國就不想這幫小弟發展起來,這樣才能慢慢薅下去。


正是通過這種金融殖民,美聯儲剿滅了一個又一個新興國家。


日本也是這樣被美國搞垮的,上世紀中後期,日本經濟騰飛,大有趕超美國的勢頭,美國立即採取行動。


1985年9月,美日德法英在紐約廣場酒店簽訂《廣場協議》,核心內容是:讓日德英法的貨幣升值。


表面上,美國讓日元升值,那樣日本貨賣得貴,就沒有了出口競爭優勢。而日本政府也判斷,即使日元升值,也不會動搖日本經濟,反而增強了海外投資能力。


但實際上,美國的真正意圖是狙擊日本金融,徹底搞垮日本經濟,然後再低價收購……拉美國家就是日本的前車之鑑。


再往後,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次貸危機,都是美國收割全世界的“絕佳時機”。


美國的金融收割機所到之處,遍地瘡痍,慘不忍睹。


唯一的例外,是中國香港。


美聯儲大放水背後:美元的全球收割之旅!


原因是,有一個大boss在為香港撐腰。索羅斯們背後資金再多,也比不過boss龐大的美元儲備,最終黯然離去。


03

歷史恐將重演


如今,世界經濟再次敲響了危機的鐘聲。


新冠疫情全球爆發以來,美股連續數次熔斷,美聯儲更是推出諸如利率降至為零、向市場注入近萬億流動性等“暴力”救市政策。很多人驚詫於美聯儲一次性打光了所有子彈,其實,這就是美聯儲的風格。


當然,這裡也涉及到一個經濟學上的問題,那就是美元的特質


相比於世界其他貨幣而言,美元的獨特屬性有兩點:


分母的定價權,美元支持美元。


正是這兩種特性在支撐著美元的霸權地位。


所謂分母定價權,就是指什麼產品及貨幣最後都是以美元定價。石油、天然氣,黃金都是;大部分的信用證、大部分的銀行存款等都是以美金為主。所以世界越亂,大家越將貨幣轉向美元,對美元需求也將增加,所以美元指數會不斷上升。


所謂美元支持美元,是指全世界其他貨幣必須用外匯儲備支持本地貨幣,本國貨幣只是直接與美元掛鉤(如港幣),或間接通過一籃子貨幣與美元掛鉤(如人民幣及其他貨幣)。只有美元是自己支持自己,因為美元同時是美國本土貨幣及國際貨幣。


美聯儲大放水背後:美元的全球收割之旅!


美元在70年代已經與黃金脫離關係,正式離開金本位制,其實就是全球美元本位制。再加上冷戰期間,蘇聯貨幣不能自由對換,亦不能將美元放在美國本土,所以產生了一個歐洲美元市場,亞洲發展後更有亞洲美元市場。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就是大量企業借美元短債去融資長期投資。當貨幣貶值時,債務就倍增再觸發持續的貶值。1997年7月2號,以泰銖貶值為標誌,印尼盾、馬來西亞貨幣大幅貶值。


97陰影依舊在人們腦海中盤旋,所以危機一來,人們習慣性選擇美元來進行避險。


美聯儲大放水背後:美元的全球收割之旅!


那麼,順著這個邏輯,回到開頭提到的問題,美聯儲無限放水的意義何在?


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便於美國資本對外國資產的廉價抄底。如上所述,數次金融危機表明,每當危機來臨,都會伴隨著全球優質資產的暴跌,對背靠美元的美國資本大鱷來說,這就是一次絕佳的抄底機會。


第二,提升美國的美元儲備,維持相對優勢。正因為美元有著“分母定價權”和”自我支持”的特質,所以當全球貨幣都在下跌的時候,美元要想方設法保持一個相對優勢。也就是說,大家都在跌,但美元要比他國貨幣跌的少。要達成這一點,美聯儲放水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第三,短期來看,美元購買力上漲,利好美國進口貿易。在全球資產縮水的恐慌刺激下,美元成為了“終極避險資產”。正如Dots投資者社區CEO鄭迪所說,“現在是不顧一切拿美元模式,因為全世界都缺美元。”在這樣的情形下,美元的購買力將會上漲,美國可以繼續在全球採購優質資產。


美聯儲大放水背後:美元的全球收割之旅!


背靠強勢的美元,美聯儲已經成為實質意義上的“世界央行”。


稍微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美聯儲的加息、減息很有規律。


需要收割全世界財富時,減息;收割得差不多了,加息。


這一套組合拳,美國玩了三十年。


唯一的問題是,這樣的收割遊戲,還能玩多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