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口吃國王到演講者,如何把"心理劣勢"轉化成"心理優勢"


《國王的演講》上映於2010年,這是一部關於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喬治六世國王生平的傳記電影。


影片主要講述了喬治六世患有口吃,無法當眾演講,但為了擔負起大任,克服了種種障礙,並且在治療師師萊納爾·羅格的幫助下,發表了著名的聖誕演講,在二戰中鼓舞了當時的英國軍民。


這部影片,獲得了第83屆奧斯卡的獎項,並且獲得了12項提名。和情節緊張刺激和給人以一場場視覺盛宴的美國大片不同的是,這部電影情節非常舒緩,劇情也很簡單,卻在豆瓣一直以8.4的高分居於前列。


從口吃國王到演講者,如何把

與其說喬治六世是一位國王,不如說他代表了萬萬千的普通人,從口吃到成為一個王者,他付出了一生的時間,這就是現實中的普通人的寫照啊。


接下來,我將以喬治六世的心理變化為主線,從三點淺析這部電影帶來的現實意義:


  1. 我試過很多次都不行,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費-一系列的心理狀態,源於自我效能感低
  2. 為什麼會否定和懷疑自己?"事業和生活受挫,眼前的生活該如何繼續
  3. 從"自我懷疑"-"自卑心理"-"自信",如何從自我否定式的思維方式,轉變成肯定和接納自己


我試過很多次都不行,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費-一系列的心理狀態,源於自我效能感低


影片剛開始,喬治五世讓自己的次子約克公爵為帝國博覽會致閉幕詞,此次,也是約克公爵第一次通過廣播演講,演講前的半小時,他一直在緊張的念稿子,甚至還不敢上臺,緊緊的靠在妻子身邊,


演講時,話筒前的他緊張的說不出話,所有人都投去了不耐煩的目光。


短短的幾分鐘,向觀眾傳達了兩條信息,這是一位口吃的國王,並且極度不自信。


從口吃國王到演講者,如何把

約克公爵從小患有口吃的疾病,因為這個,他也沒有得到父親的器重,他也找過很多醫生,但一次次的嘗試最後都被失望代替,他的自我效能感就非常低。


所謂自我效能感,指的是每個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件事進行的推測和判斷。


很顯然,他對自我並不滿意,去看病時,他會衝醫生一次次的發脾氣也會失望的待在家,一次次痛苦不堪。


有一次,他漲紅了臉,跑出了治療室,此刻他和妻子有一段這樣的對話:


"妻子:你不能總這樣,博迪(約翰公爵的名字)"

"約克公爵:我知道,但是答應我,治療到此為止"。


從口吃國王到演講者,如何把

相信很多觀眾都曾有過和他一樣的心理狀態:努力試過多少次依然不行,所有努力都白費,我是不是真的就不行。


熱播劇《安家》中魚化龍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不怕辛苦,就怕白辛苦"。


從心理學角度認為:"連續多次的打擊,約克公爵所表現出來的是習得性無助行為。

習得性無助是指因為連續的失敗或者是懲罰而造成被人擺佈的心理狀態,通俗來說,就是對自己徹底失望。這一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時的一個動物實驗提出的。


1967年,他用狗作了一項實驗,剛開始把狗關在籠子裡,但是隻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相信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一件事試過很多次了,但是依舊不行,我是應該繼續還是放棄?


影片的結尾,約克公爵最終戰勝了自我,發表了振奮人心的演講。這其中的艱辛,只有決心改變的人才可以理解。


莎士比亞曾說:"本來無望的事,大膽嘗試,往往能成功。"


努力了很久的事情,往往再往前跨一步,就會有著意想不到的結果。


為什麼會否定和懷疑自己?"事業和生活受挫,眼前的生活該如何繼續


日常生活中,為什麼會出現自我否定和懷疑自己的情況呢?一次次的努力,換來一次次失敗,眼看著事業和生活受挫,眼前的生活該怎麼辦呢?


正如約克公爵一樣,他從小口吃,卻在二戰前臨危受命,發表演講鼓舞軍民,他的口吃是如何造成的,他的生活如何繼續?或許,我們可以從他的成長環境和他的心理變化找出答案。


1:生長環境-童年被忽視


喬治五世逝世的當晚,約克公爵悲傷不已,獨自一人去了羅格醫生家。


交談中,約克公爵說出了童年時痛苦的經歷,他本是一個左撇子,卻被父親強迫糾正,幾年中,保姆一直虐待他。


從口吃國王到演講者,如何把

他的哥哥也一直嘲笑他,經常學著他的樣子說話,他們的父親縱容他們,經常對他大喊:"別緊張,別結巴"。


他的父親曾說:"我害怕我的父親,我的孩子也要怕我"。


醫學表明,患有口吃大部分是通過模仿,疾病,驚嚇,暗示和精神影響形成的。


與其說約克公爵是因為家庭環境才造成口吃的,不如說他的口吃是原生家庭給他烙下的一處疤痕,這個疤永遠是他的心病。


隨著父親去世,哥哥迷戀上一個結過婚的女人後,約克公爵不得不扛起重任,成為了喬治六世,在於醫生羅格的交談中,他說出了原生家庭對他的影響,但他依然苦惱不已,但是,

從內心深處找原因,是改變的第一步。


從口吃國王到演講者,如何把


2: 與別人比較,並且在成長經歷中得不到別人的認同


這裡就要提到一個人,約克公爵的哥哥愛德華八世,愛德華八世是喬治五世的長子,英國王位向來是傳給長子的。


第二,愛德華八世天資聰穎,長的也非常帥氣,從小深受家庭長輩的喜愛


這就與約克公爵從小自卑和不愛說話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一個是深受大家喜愛並且順理成章會繼承王位的長子,一個是自卑內向從不敢表露情感的次子。


從口吃國王到演講者,如何把

約克公爵從小就是在和哥哥比較的環境中長大的,而且哥哥對他的態度也很差,甚至還嘲諷他,心理的落差,就會造成心理失衡,並且會形成自卑的性格。


與別人比較,並且對自己期望過高,以至於總是達不到自己設定的目標,有了太多挫折和嘲諷,就會讓人感到自卑。


基於以上兩點,從心理學的角度就可以找出約克公爵口吃和自卑的原因,而且家庭環境讓他深度懷疑自己不能成功。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曾說道:"人的一生很短暫,生命很脆弱,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克服困難,完善自己,決不能放棄努力追求生命的意義"。


對於約克公爵來說,能夠面對內心最深處的傷疤意味著他擁有更大的勇氣,並且下了很大的決心和行動去改變。


對普通人來說,眼前的生活受挫,則更需要勇氣和決心去面對,不逃避不放棄才是智者的態度。


古人云:"日三省吾身,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而改之。"


約克公爵更好更全面的詮釋了這句話的涵義。


從"自我懷疑"-"自卑心理"-"自信",如何從自我否定式的思維方式,轉變成肯定和接納自己


有人說:"自我否定是一片烏雲,遮擋了生命所有的光。"


自我否定不僅僅會造成事業停滯不前,並且還會引發抑鬱,焦慮和自卑等心理問題。


影片中,喬治六世從不自信到最後能夠在二戰前發表振奮人心的演講,現實生活中,也會有很多人遇到此類的問題,那麼如何從自我否定思維轉變成接納和肯定自我的思維呢?


1: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從最深處找尋原因,並且療愈自己,找對方法很重要


喬治六世的改變,花費了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他不斷的去找醫生,不斷地按照醫生的建議練習,這一切緣於他強大的內心和對的方法。


按照自己的心願,選擇正確的方法加以練習,才會取得進一步的成功。


從口吃國王到演講者,如何把


2:聽從身邊人的建議,建立信任,才會進步的更快


喬治六世與醫生羅格的友誼也成了歷史的一段佳話,其實剛開始,家人為喬治六世找了很多有資質並且很有經驗的醫生,但喬治六世最後卻選擇了羅格,一個沒有資質的江湖醫生。


這一切,源於他和羅格建立起的信任感,並且聽從別人的建議,他的成功,也離不開這一點。


從口吃國王到演講者,如何把


3:其實,喬治六世並不需要治病,他需要的是重新認識和接納自我。


埃克哈特▪託利在《當下的力量》一書中曾說:"我發現原來我們否定自我,是因為掉進了"否定自我"的思維中,這種"否定"由我們經歷誘發,而後演變為先驗的潛意識。要突破這種潛意識,就必須喚起當下的力量。"


人的一生,每個人都在一步步的嘗試做最好的自己,過更好的人生,體會當下的快樂,每一步都走的紮實和穩定,盡力的過好每一天,才不負時光。


寫在最後:


影片的結尾,當喬治六世演講成功,當羅格跟他說演講還有兩處結巴時,他說:

"總得結巴幾下,他們才知道是我。"


由此可見是他對過去的釋然,也是朝著更好的人生走去。他也接納了不完美的自己,並且從自我否定中走出來了。


從口吃國王到演講者,如何把


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我知道自己不完美,但我從不氣餒,每天盡力的改變自己。


這一切,喬治六世用行動提交了完美的答案。


作者簡介:一個善於觀察生活的文藝小清新,用有力量和溫暖的文字,記錄身邊的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