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難獲消費者“歡心”,新能源發展道阻且長

“針對本市無車且在輪候範圍的新能源車需求家庭,上半年將再釋放不少於10萬個購車指標,以促進剛需家庭購車消費。” 3月24日,國家商務部官方發佈的《北京正在研究出臺刺激消費措施》公告引發汽車市場強烈反應,彼時北汽藍谷、比亞迪等新能源上市企業股價一路飆升。不過令企業與消費者大失所望的是,該公告在發佈當天就被撤回,北京市商務部通過微博表示“有關刺激汽車消費措施”尚未研究論證,對此事給社會公眾造成的誤解表示深深的歉意。

雖然此次新增指標暫時以“失敗”告終,但由此不難看出政策對新能源市場強大的導向作用。

多年難獲消費者“歡心”,新能源發展道阻且長

從2009年財政部發布《關於開展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開始,國內新能源汽車便在各項政策的指引與扶持下駛入發展的快速路。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雙雙突破百萬大關,2019年雖出現小幅下滑,但相對整體汽車市場表現依舊較為穩定,全年產銷分別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其中銷量佔當年中國車市總銷量的5.5%。

截至到2019年底,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419萬輛,註冊新能源整車企業超過600家,國內新能源市場發展規模與成熟度已經遠遠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多年難獲消費者“歡心”,新能源發展道阻且長

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市場能夠取得如此佳績,與汽車限購政策存在密切關聯。相比美國對新能源整車企業採取減少賦稅,歐洲出臺減少汽車碳排放的法規,中國不僅在財政上採取補貼,同時多個汽車限購城市對新能源汽車採取的寬鬆上牌政策,從市場消費終端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刺激作用。據瞭解,目前國內共有9個城市出臺並實施汽車限購政策,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杭州、海南、貴陽、石家莊。

在上述限購城市中,燃油車上牌指標被嚴格管控,新能源汽車指標則相對寬鬆。由於實施燃油車號牌拍賣政策,多次被外界吐糟“買牌比買車貴”的上海市,於2014年出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其中最大的亮點便是購買用於非營運的新能源汽車,可免費獲得上海市區牌照。類似的政策也在北京實施,據瞭解在北京市目前的限購政策下,北京地區每年的小客車指標年度配額總數為10萬個,其中新能源指標配額為6萬個,普通燃油車僅4萬個。除配額佔比較大外,北京的新能源汽車指標與燃油車指標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參加“搖號”,僅通過提交申請指標的時間先後進行“排隊”即可獲得。截至今年2月8日24時,北京市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申請個人有效編碼為467,360個。若限購政策不變,未來8年內,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至少達40萬輛。外界有觀點認為,9成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是迫於燃油車限購的壓力。

多年難獲消費者“歡心”,新能源發展道阻且長

在新能源汽車數百萬的保有量的基礎上,真正消費者購買出行使用的反而佔比很少,據有關媒體報道,2019年3月,北汽新能源向滴滴與北汽合作成立的京桔汽車交付10,000輛EU5純電動汽車,而當時北汽新能源3月份的總體銷量數據為17,690輛。除北汽新能源外,比亞迪、吉利新能源等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大戶均與出租車單位或網約車公司關係密切。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十分擔憂,曾發微博表示,中國2019年前三季度的電動汽車數據,如果將賣給出行、的士等大客戶數據拆分出來,再將實際銷售價格12萬以下給出行金融解決方案的拆出來,剩下的賣給真實消費者的數據大概只有十幾萬輛,與特斯拉在美國前三季度的銷量相差無幾。

多年難獲消費者“歡心”,新能源發展道阻且長

十餘年間依舊不能得到普通消費者的認可,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背後確實存在諸多普遍性問題。

一、騙補事件影響惡劣。雖然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已向好的方向轉變,但“騙補”事件的造成的汙點卻難以抹去。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充斥著寶駿、奇瑞、眾泰等企業生產製造微型純電動汽車。這些微型純電動汽車在與“老年代步車’同外觀及性能沒有過大差異的情況下,售價卻高的離譜,為的就是利用低製造成本換取國家和地方的高額補貼。以知豆D2為例,該車廠商指導價為15.88萬元,根據其續航歷程180公里計算,可享受4.5萬/輛的國家補貼。除此之外還有地方補貼、企業補貼,折算下來知豆D2的最終售價為4.98萬元。而被許多公眾譽為同款的“老年代步車”售價僅在2萬元左右。

二、補貼後售價依然較高。即使賣到消費者手中的新能源產品經歷了國家補貼與地方補貼,售價較同級燃油車型相比依然虛高。以常年奪得國內新能源汽車純電動車型銷量冠軍的北汽EU5為例,2019款EU5 最低配的R500 智風版補貼後售價為13.29萬元,由於新能源汽車免交購置稅,故該車落地價格應在14萬元左右。但如若購買同北汽品牌的燃油轎車,無論是緊湊級的紳寶D50還是中級車的BEIJING-U7,頂配車型的落地價格均在14萬之下。

多年難獲消費者“歡心”,新能源發展道阻且長

三、不保值問題顯著。曾有滴滴司機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只適合開網約車或者出租車,因為跑的里程數多,用電比燒油要實惠的很多;自家平常用的話,還是買燃油車,新能源不保值,如果過幾年想換車根本就賣不掉。通過多家二手車交易平臺搜索顯示,二手自主新能源汽車車源十分稀少,僅有的幾臺在售車型的報價十分低廉,車齡1-2年的基本均在新車價格的3至4成出售。

四、續航里程受限制。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充電樁設施的問題同樣影響消費者主動購買或使用新能源汽車。去年8月,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19年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研究報告》中顯示,消費者放棄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原因中近一半是因為擔憂續駛里程。據第三方汽車投訴網站顯示,許多新能源汽車用戶對產品續航表示不滿,其中冬季續航大打折扣尤其值得關注。其中一位車主在投訴中表示,夏季充滿電可以跑300公里左右,然而同樣情況下冬季只能開二百公里,如果適當的使用暖風,連二百公里都跑不到。此外,高速、堵車等燃油車輕鬆應對的情景,卻讓新能源汽車在續航問題上增添不小的負擔。

總體來看,對於普通個人消費者,新能源汽車在整體使用成本及便捷程度上,相對傳統燃油車未有優勢可言。或許未來隨著全球有關技術的不斷髮展,新能源汽車產品會逐步趨向成熟,進而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