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能否推動互聯網醫療發展!


疫情過後能否推動互聯網醫療發展!


疫情已持續兩個月,全球因此受到震動。

光大證券在行業研報中分析互聯網醫療發展道路,將其分為四個階段:1.0時代積累流量面向C端;2.0時代流量上升,B端服務收入佔比高,尚未形成多主體的聯動機制;3.0時代由傳統線下醫院或線上互聯網醫院,向圍繞“線上+線下”、“藥+醫+險+養”一體化閉環轉變;4.0時代則強調互聯網平臺與消費者深度交互關係,實現更多自主變現。

從參與主體的角度,3.0時代的互聯網醫療將構建“醫藥商業+醫療終端+醫患個體”的聯動機制。

需求端的培育同樣關鍵,本次疫情極大推動了互聯網醫療行業需求增長,有望進一步豐富互聯網行業多種業態、強化消費者問診和購買習慣,催化配套政策出臺。


疫情過後能否推動互聯網醫療發展!


首次覆蓋互聯網在線醫療巨頭平安好醫生,給予“買入”評級;此外,推薦有望受益於O2O模式的零售藥店龍頭益豐藥房、老百姓、大參林和一心堂;建議關注邁向全生態健康綜合服務平臺的阿里健康和有望受益互聯網醫院建設進程加速的醫藥流通企業和醫療信息化服務公司。

興業證券認為,醫保政策的出臺成為互聯網醫療發展的催化劑,且頭部先行企業前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髮展技術、搭建基礎設施和平臺、拓展醫療機構、政府部門和其他行業參與者關係及合作等,經多年發展已形成規模、網絡、技術系統、平臺口碑等壁壘。

該機構稱,全國推廣帶來更多在線診療註冊用戶,平臺公司流量大面積增加,降低獲客成本並增加客戶粘性,關注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等線上診療為主的公司;2)線下互聯網實體醫院利用線上平臺提供診療服務,比如愛爾眼科通過移動APP線上線下並聯互補;美年健康開設銀川大象醫生互聯網醫院;通策醫療基於O2O的三葉兒童口腔連鎖,以及烏鎮互聯網醫院、廣東省網絡醫院、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浙江省互聯網醫院等相關互聯網醫院均不同程度受益。

因技術因素,發展互聯網醫療迫使公立醫院與民營資本結合,引入競爭與合作——服務上的競爭與信息共享方面的合作。

疫情過後能否推動互聯網醫療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