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乏術的“經濟元首”:對焦土命令陽奉陰違,為戰後的德國保留工業設施

文|馬玉虎 孫崴

在錯誤之海浮沉,仍懷著希望求生。

——《浮士德》

施佩爾的成績曾一度令希特勒龍顏大悅。他當眾把施佩爾和希姆萊相提並論,隱隱有將其納入自己繼承人梯隊的意思。這卻在爾虞我詐的第三帝國核心圈子中給施佩爾引來了麻煩。

1943年10月,施佩爾強令各個大區區長關閉消費品生產企業,再次得罪了和他一直不對付的馬丁·鮑曼。後者開始利用一切機會在希特勒面前詆譭施佩爾。11月,圍繞是否需要調集部隊保衛尼科波爾這個重要的錳礦產地,施佩爾給總參謀長蔡茨勒提供了有利的證據,但是卻令希特勒很不高興。

施佩爾敏銳地感覺希特勒對他的信任降低了。在1944年初的某次會議上,希特勒極其少有地粗暴打斷施佩爾的講話,讓他的威望受到了沉重打擊。心情不佳的施佩爾因為不久前去芬蘭視察鎳礦時雙膝受凍疼痛,於1月18日住院治療。糟糕的心情使他的身體徹底垮了,因肺栓塞而持續三天處於病危狀態,幸好在他的朋友、希特勒隨身醫生勃蘭特博士的直接關照下,才被救治過來,不然就很可能在希姆萊的一位心腹醫生有意無意地“誤診”之下一命嗚呼了。

如果一個人曾在死亡的邊緣徘徊而大難不死,往往會讓他在之後的歲月中改變很多。施佩爾就是其中之一。當他再次見到希特勒時,突然有深深的疏遠感和前所未有的淡淡的厭惡感。

重新回到崗位的施佩爾發現德國的軍事工業已經無力迴天。不僅納粹黨的黨棍們在“720”事件之後對工業企業的干涉變得日益猖狂,盟軍對燃料工廠的轟炸更是命中了德國的要害。德國的軍備生產在7月達到了頂峰後就開始走下坡路。

回天乏術的“經濟元首”:對焦土命令陽奉陰違,為戰後的德國保留工業設施

紐倫堡審判中的施佩爾

到了1945年初,德國的軍備生產實質上已經是在靠庫存材料勉強維持。施佩爾對局勢日趨絕望,已經開始為迎接投降做準備。他終於認識到,希特勒正是阻礙和平的障礙。施佩爾發現總理府的地堡通風口位於花園內,與地面齊平,其過濾器無法抵禦塔崩這種神經性毒氣。他試圖通過秘密途徑拿到塔崩,然後投放在通風口內,將德國高層一網打盡。後來他得知這種毒氣無法直接投放,就在尋找新的代替品同時,還誘使總理府的工程師去掉了通風口過濾裝置。但當他再次來到總理府時,赫然看到通風口已經被加高到4米,並被武裝黨衛軍嚴密看守,沒有了投毒的可能性。此時施佩爾既是失望,又如釋重負。剩下他能做的,就是對希特勒的焦土命令陽奉陰違,為戰後的德國保留工業設施。

4月23日,施佩爾冒險乘坐鸛式飛機降落在柏林市區,最後一次去見希特勒。希特勒徵求施佩爾的意見,自己是否應該去貝希特斯加登組織抵抗?施佩爾回答:如果不得不以身殉國,您身為元首,最好是在首都而不是在週末別墅。這句話最終說服了希特勒留在柏林。無意給元首殉葬的施佩爾飛到鄧尼茨那裡,靜待戰爭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