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騎士團:鐵血硬剛戰鬥民族,奠定天主教的北方邊界的生力軍

說起中世紀歐洲的騎士團,大家首先會想到的肯定是在教皇支持下於聖地所創建,並在十字軍東征中揚名天下的聖殿、醫院、條頓,這三大騎士團。

實際上參與到十字軍東征中的騎士團還有很多,而且教皇所主導的宗教戰爭的目標也絕非只圍繞耶路撒冷而展開。除了“三大”之外,在林林總總幾十個數得上名號的騎士團中,其中有一支生力軍,始終堅定不移的為天主教勢力抵抗來自東北方向的“戰鬥民族”,誓死捍衛邊界,這就是戰功卓著的——寶劍騎士團。

也許“三大”的光芒分外耀眼,被譽為第四大騎士團的“寶劍騎士團”卻不太為人所熟知。那麼在此,我有幸帶著大家橫跨其360年的建團史,領略一番這支桀驁不馴、不畏強敵,為利益至死方休的戰鬥天團。

寶劍騎士團:鐵血硬剛戰鬥民族,奠定天主教的北方邊界的生力軍

“紅十字,下懸一柄紅色寶劍”是寶劍騎士團的代表性徽記


教皇的使命:中世紀歐洲各大騎士團戰略目標演變

中世紀的西歐是天主教的世界,真正的老大隻有一個,那就是位於羅馬教廷的教皇。在那個混亂紛爭的年代,各個王國為了自身的利益勾心鬥角、相互傾軋。而教皇的戰略目標則相對“單純”得多,除了在天主教領地內推行神權至上論之外,就是開拓和守衛整個天主教集團勢力的邊疆。

騎士團必須接受教皇的承認和節制,方能發展壯大,任何世俗政權都無權約過教皇指揮它。所以說,各大騎士團都在堅定的實施教皇所分配的戰略使命。

寶劍騎士團:鐵血硬剛戰鬥民族,奠定天主教的北方邊界的生力軍

13世紀初期,寶劍騎士團的目標就是壓制東北面的異教徒

上圖所描述的就是幾大主力騎士團的戰略任務。聖殿、醫院、條頓,這三大騎士團都是誕生於聖地耶路撒冷及附近區域,本質上就是為了爭奪聖地而存在。其中,聖殿騎士團以法籍騎士為主,醫院騎士團以說拉丁語的騎士為主,條頓騎士團則以德意志民族騎士為主,他們持續不斷的在歐洲進行兵源的徵召,隨著一次次的十字軍東征行動,不斷的開赴前線和本土的耶路撒冷騎士團一道守護著聖地。

另外,位於利比里亞半島的聖地亞哥騎士團,肩負守衛天主教集團南部邊界的任務,需要不斷抵禦穆斯林信仰的摩爾人的擴張。而在北方,寶劍騎士團在13世紀初期則積極擴張,佔領多神教原住民的領土,並且負責天主教領地的防禦工作和對異教徒的轉化。

在十三世紀中後期,隨著耶路撒冷的陷落和十字軍東征的屢遭挫折,聖殿騎士團回到歐洲逐漸消亡,醫院騎士團輾轉於羅德、馬耳他等小島。而回到歐洲的條頓騎士團則成為最為壯大的騎士團組織,肩負抵禦東歐多神教及東正教勢力的侵襲。

如下圖,此時深耕利沃尼亞區域的寶劍騎士團,則成為了條頓騎士團的所屬附庸勢力,與其一道與波蘭、匈牙利和其他斯拉夫民族進行長期的對抗,守衛者天主教世界的東北方邊界。

寶劍騎士團:鐵血硬剛戰鬥民族,奠定天主教的北方邊界的生力軍

條頓騎士團迴歸歐洲大陸之後,總是“作死”的寶劍騎士團多了一個依靠


寶劍騎士團的使命:天主教邊界開拓者和守衛者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寶劍騎士團在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前面講述了隨著時代演變之下教皇對各大騎士團使命的整體戰略規劃,接下來我們就開始詳細按時間線來講述寶劍騎士團的征戰歷程。

1、寶劍騎士團的創始

在十二世紀末期,教皇一聲令下,十字軍騎士向東北部進發,勢如破竹的擊敗了當地的土著,征服了波羅的海沿岸地區。

“阿爾伯特在那裡建造了里加港,該港口位於里加灣內部,是一處天然的避風良港,因而吸引了大量的德意志商人來此,這裡於是成為了十字軍重要的後勤基地?”

——阿蘭-帕爾默《波羅的海史》

如上述記載,有不少從西歐而來的德意志商人和天主教傳教士來到這裡經商和傳教,獲得了大量利益。為了鞏固此地的統治,以及持續進行對不接受洗禮的異教徒的征伐,阿利別爾特主教在德維納河口把日耳曼人聚攏了起來,建立了靠近港口的城市——里加城。有了城市當然還不夠,必須擁有守護這裡的武裝力量。

於是,阿利別爾特主教還把波羅的海沿岸的騎士們也組織了起來,1202年仿照在聖地耶路撒冷所建立的戰鬥型的聖殿騎士團的形式,組建了具有宗教色彩的軍事組織——寶劍騎士團(也被人稱之為聖劍騎士團、基督騎士團,或利沃尼亞騎士團……等等)。在1204年,初具規模的寶劍騎士團得到了教皇諾森三世的確認和支持,並以開始以教皇的名義進行軍事徵召和擴充。


寶劍騎士團:鐵血硬剛戰鬥民族,奠定天主教的北方邊界的生力軍

這是一個標準的寶劍騎士團步行騎士的裝束

2、是北方十字軍運動的核心力量

教皇發動北方十字軍運動的初衷就是通過軍事進攻,教士的傳教,來轉化天主教對新的領土和原住民的統治,這點與伊比利亞半島十字軍的戰略防禦姿態有本質上的不同。所以說實質上這是一種以宣揚上帝榮光為名的一種暴力性的傳教行為。

所以北方十字軍征討的對象並非穆斯林,而是信仰多神教的異教徒,針對那些持不同信仰的人們,首先是努力的轉化他們,通過軍事壓制令其恐懼,再洗禮為天主教徒。所以消滅敵人並不是主要的目的。寶劍騎士團就是在整個北方十字軍運動的大背景下所建立。

數次成功的抵擋了來自南邊立陶宛人的進攻之後,里加城的穩固,和寶劍騎士團的不斷擴充,讓十字軍勢力在波羅的海東安深入的紮根。作為北方十字軍運動中新的一支核心力量,寶劍騎士團的初期目標也很明確,就是進一步征服和轉化整個利沃尼亞地區。

寶劍騎士團:鐵血硬剛戰鬥民族,奠定天主教的北方邊界的生力軍

強悍的寶劍騎士團,是利沃尼亞土著勢力的噩夢

3、敢於“忤逆”教皇的利沃尼亞霸主

利沃尼亞是中世紀後期的波羅的海東岸地區,即今日愛沙尼亞以及拉脫維亞的大部分領土的舊稱。在一邊抵擋立陶宛人進攻的同時,寶劍騎士團一邊不斷的展開對利沃尼亞地區的全面武力政府。

阿爾伯特主教給第一批德意志領主授予了采邑,不僅讓里加城更為的穩固,也為寶劍騎士團提供和更多的給養。之後由於德維納河南部的塞米加利亞人的投靠,在防禦立陶宛方面有了更多的保障。這個時候,寶劍騎士團得以空出手來四處征伐,力求完全統治利沃尼亞地區,這個時候,與信奉東征教的羅斯人發生衝突不可避免。

1208年,寶劍騎士團攻陷並焚燒了庫肯諾伊斯;1209年,又勢如破竹的攻克了弗塞沃洛德公爵的首府戈爾茨克。而後,弗塞沃洛德公爵在逼迫之下,投降獻出了領地,成為了天主教勢力的附庸。

庫肯諾伊斯和戈爾茨克被佔領後,標誌著羅斯人的勢力被從利沃尼亞地區徹底的被清除了出去,並且大部分土著拉脫加爾人都歸於了里加的統治之下。至1220年左右,寶劍騎士團通過和丹麥人的聯合進攻,打敗了愛沙尼亞人以及羅斯人。在1227年,愛沙尼亞戰爭結束之時,寶劍騎士團不僅背叛了昔日盟友丹麥人,並且不服從教皇的調停,強行吞併了本不屬於自己的北部愛沙尼亞地區,使得其控制版圖囊括了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全部地區,形成了地理上的利沃尼亞區域,成為了一方霸主。

寶劍騎士團:鐵血硬剛戰鬥民族,奠定天主教的北方邊界的生力軍

軍容強盛的寶劍騎士團成為利沃尼亞的霸主,甚至連教皇的命令都敢不聽從


在條頓騎士團領導之下的奮起和衰落

實際上在1192年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失敗之後,三大騎士團的發展遭遇到了非常大的阻礙。尤其在122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發動的第六次十字軍東征失利之後,條頓騎士團的戰略重心已基本遷移到了歐洲東北部地區。

輕敵而幾乎團滅於立陶宛

寶劍騎士團不僅因為北部愛沙尼亞領土歸屬得罪了教皇和丹麥人,而且在對於里加控制權的爭奪上又和阿爾伯特主教交惡。這樣一來,航路被丹麥所阻斷,教廷的援助也停滯,甚至漢薩商人也不願意為其提供物資,寶劍騎士團由此而陷於空前的財務危機。

“教皇格列髙利九世發佈教宗詔書,宣佈向立陶宛發動十字軍。他將目標放在薩摩吉希亞,計劃征服波羅的海沿岸,並與普魯士的條頓騎士團會和。但寶劍騎士團希望繼續沿道加瓦河擴張,有點不願向薩摩吉希亞進軍”

——《第二次北方十字軍運動》企鵝出版社

1236年秋天,隨著教皇的號令,一批新的十字軍來到利沃尼亞,他們希望參加討伐立陶宛的戰鬥。為了挽回自己聲譽、重建教皇的信任、滿足新來聖戰者的要求,以及在本質上解決目前的財務危機。寶劍騎士團的大團長沃爾克溫不得不召集起大軍向立陶宛進發,不僅有自家的騎士,還包含了已經詭異天主教的立夫人、拉脫加爾人和愛沙尼亞人的混合部隊。

挺進立陶宛之後,騎士團大軍順風順水、一路披靡,但他們不知道其實是落入了精心設計的圈套。當他們準備向北回師之時,在度過蘇勒河時遭遇一群薩莫吉希亞人的伏擊。立陶宛輕騎兵在近距離內向笨重的騎士團重騎兵投擲標槍,有效的進行了殺傷,輕裝上陣的敵方步兵在沼澤地形中也是如魚得水,這場襲擊導致了大團長和大部分騎士的陣亡,使得大軍一片大亂,忠誠度和士氣都很低下的拉脫加爾人和愛沙尼亞人部隊也紛紛見狀逃離戰場。頃刻間,寶劍騎士團遭遇到了滅頂之災。

因此,寶劍騎士團之前所征服的土著原住民也紛紛發起了反抗,使得三十餘年來的征服成果幾乎化為烏有。

寶劍騎士團:鐵血硬剛戰鬥民族,奠定天主教的北方邊界的生力軍

油畫《蘇勒之戰》就是描繪寶劍騎士團在蘇勒戰役中幾乎團滅

與條頓騎士團合併後的征伐

在遭遇蘇勒一戰的慘敗之後,群龍無首的寶劍騎士團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和同為德意志民族為主體,強大的條頓騎士團進行合併。最終,寶劍騎士團成為了條頓騎士團的附庸勢力,成為其在利沃尼亞地區的分支。

之後,寶劍騎士團在條頓騎士團強大的財力和軍事支持下,南征討立陶宛和條頓騎士團領地連成一片,向東威懾了羅斯人的東正教勢力,使得教皇格列髙利九世所發動的第二次北方十字軍運動勝利結束。

1242年,條頓騎士團和諾夫哥羅德的大戰終於在楚德湖的冰面上爆發了,史稱冰湖戰役。條頓騎士團陣營方面,負責指揮的是旗下寶劍騎士團團長安德烈亞斯,參戰的騎士也是寶劍騎士團成員更多一些,加上所徵召的日耳曼人和愛沙尼亞人共計1.2萬人。他們迎戰的諾夫哥羅德人共計有1.7萬名騎步兵。最終,依靠人數的優勢和靈活的戰術,

諾夫哥羅德成功擊敗了條頓騎士團,從而成功阻止了騎士團東進入侵的企圖,保衛了自己的國家和宗教。

1251年,在條頓騎士團和寶劍騎士團的雙重夾擊之下,明道加斯最終同意皈依天主教,並割讓少許土地表示誠意。因為教皇英諾森四世希望信奉天主教的立陶宛能夠成為抵禦蒙古威脅的橋頭堡,所以立即承認了他為立陶宛國王。但後來,騎士團和立陶宛之間始終依舊因為領土利益而持續爆發衝突。寶劍騎士團也和異教徒的諾夫哥羅德的紛爭一直糾纏不休。

寶劍騎士團:鐵血硬剛戰鬥民族,奠定天主教的北方邊界的生力軍

臣屬於條頓騎士團之下,寶劍騎士團主力盡出的“冰湖之戰”

時代的眼淚,註定了條頓騎士團的衰落

“騎士團與城市間對經濟主導權的爭鬥也未停歇,再加上漢薩同盟的勢力衰落,共同削弱了德意志人在波羅的海地區的統治”

——《波羅的海三國史》

周邊民族化國家的紛紛崛起,以及漢薩同盟的衰弱,給予條頓騎士團和下屬寶劍騎士團已沉重的打擊,經濟來源大為削減,實力大不如前。

1409年條頓騎士團向結盟的立陶宛和波蘭宣戰。1410年,波蘭和立陶宛組成聯軍,向佔據波蘭領土的條頓騎士團進軍。並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格林瓦爾德戰役。一方是波蘭、立陶宛、俄羅斯聯軍,以及捷克和匈牙利的志願部隊,共3.2萬人,以步兵為主;另一方是得到德國、匈牙利支持的條頓騎士團,共投入2.7萬人,以身穿甲胃的重裝騎兵為主;會戰結果是條頓騎士團的大部分軍隊被殲滅,總團長以下所有指揮官全部戰死。

格林瓦爾德戰役的失敗,給予條頓騎士團沉重的打擊,讓其一蹶不振。此後,諸多貴族成立了反抗騎士團專橫統治的普魯士聯盟。給條頓騎士團致命一擊的是時代的變革,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讓他們徹底的迷失。最終,在1525年,騎士團總團長阿爾布雷希特在路德的建議下,將條頓騎士團世俗化,建立了普魯士公國。

寶劍騎士團:鐵血硬剛戰鬥民族,奠定天主教的北方邊界的生力軍

油畫《格林瓦爾德戰役》,此戰的失敗讓條頓騎士團從此一蹶不振


寶劍騎士團重獲獨立之後的悲歌

條頓騎士團國被世俗化為普魯士公國之後,成為了波蘭國王的封臣。這個時候,寶劍騎士團重新獲得了獨立地位,不得不肩負起保衛利沃尼亞聯邦的責任,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苦苦堅持。

這時,寶劍騎士團的對手就不再是諾夫哥羅德了,而是強悍的俄羅斯第一位沙皇:伊凡雷帝。俄軍在1558年發動了對騎士團的進攻,所到之處一片狼藉,佔領了利沃尼亞的東部地區。寶劍騎士團此事四處求救,但神羅皇帝和德意志選帝侯們均無反應,瑞典也是予與拒絕,最終只能投靠波蘭,而最終剩餘的利沃尼亞地區同時被波蘭、瑞典、丹麥和立陶宛四國瓜分。

而末代大團長戈特哈德從波蘭國王那裡得到庫爾蘭和瑟米加利亞作為封地,1562年建立起世俗的庫爾蘭公國。從此,存在了近360年的寶劍騎士團就這麼消亡了。

寶劍騎士團:鐵血硬剛戰鬥民族,奠定天主教的北方邊界的生力軍

寶劍騎士團在拉脫維亞的賽西城堡遺址


後記——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強敵當前,無畏不懼。果敢忠義,無愧上帝。

耿正直言,寧死不誑。保護弱者,無怪天理。

——電影《天國王朝》中的騎士冊封誓言

儘管中世紀的騎士團文化塑造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騎士形象。但我們在桀驁不馴的寶劍騎士團身上卻看不到多少世間傳頌的個體騎士精神。寶劍騎士團猶如一個鐵血的集體,深深的嵌入了中世紀北方十字軍運動的征戰史當中。

縱使寶劍騎士團英勇無畏、信仰之上,但他們居然也會為了自身的利益,甚至不惜以天下為敵……這些種種過往,即便再值得深思和探討,在歷史車輪之下,也都化作了縷縷塵埃罷了。

但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昔日由寶劍騎士團所控制的利沃尼亞地區的邊界,也就是現在波羅的海三國東面的邊境線。在今天,這條線不僅是目前歐洲天主教(包括宗教改革後分裂出的若干教派)和東正教的分界線,也是歐盟和非歐盟地區的分界線。

由此可見,寶劍騎士團的歷史,依然在點滴的滲入今日利沃尼亞地區的政治、宗教的格局之中。

寶劍騎士團:鐵血硬剛戰鬥民族,奠定天主教的北方邊界的生力軍

波羅的海三國東面邊境線,劃分了今日歐洲的宗教和政治陣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