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前景并没有那么糟糕,中国也无需学美国印钞票拯救经济

余凌曲 中国(深圳)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

近期,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联储无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全球掀起新一轮“宽松潮”。正如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所言,在大灾面前我国仍需保持战略定力和信心,不盲目跟随美联储政策,主动适应我国金融经济疫情防控下的新形势,以稳健而灵活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防风险和控通胀的综合平衡关系”。

一、世界经济没有特别不好、甚至“有点好”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又发生了欧债危机、美国政府停摆危机、非洲债务危机、拉美主权债危机、新兴国家汇率危机、全球贸易战危机等一系列对全球金融经济稳定产生深刻影响的重大事件,全球金融市场一直处于震荡调整之中,世界经济增长的路径似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如果我们把分析世界经济的时间拉长,会发现近年来世界经济并没有如金融市场震荡反映出的那么糟糕,甚至可以说世界经济当前仍然还处在“繁荣增长期”。

世界经济前景并没有那么糟糕,中国也无需学美国印钞票拯救经济

1980—2019年世界经济实际增长率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从1980年到2019年的40年间,世界经济实际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47%,其中发达国家为2.4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为4.49%。而从2010年到2019年的十年间,世界经济实际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7%,比近40年平均水平高0.3%。其中,发达国家近十年年均增长率为2.00%,比近40年平均水平低0.4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近十年年均增长率为5.11%,比近40年平均水平高0.62%。因而,近十年世界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处于经济学定义上的“经济繁荣期”。另外,尽管全球金融市场屡次出现大幅波动,但从2010年以来的十年间只有2016、2019年两年增长率低于3.47%的历史平均水平(2016年为3.4%、2019年为3.0%),可以说世界经济增长仍然保持着相当高的稳定水平。

二、全球疫情防控下世界经济韧性仍存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疫情大暴发引发经济衰退风险的“关键时刻”,市场参与者恐慌心理一触即发,这从各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乃至大宗商品市场、黄金市场均出现的大幅震荡可以清晰看出。但是,我们需要看到,延续了十年稳定发展期甚至繁荣增长期的世界经济仍然保持着强劲的韧性。

观察世界经济的韧性,我们可以再回溯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出现了过去40年间的唯一一次负增长,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0.1%,其中发达国家为-3.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为2.8%,均为40年的最低点。如果我们把时间拉长至5年,把2009年及前后各两年作为一个整体分析,2007—2011年五年世界经济实际增长率分别为5.6 %、3.0%、-0.1%、5.4%、和4.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2%,同样也高于近40年历史平均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当年影响深远的国际金融危机仅仅只是让世界经济增长实现了一次“均值回归”,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的增长路径。

世界经济前景并没有那么糟糕,中国也无需学美国印钞票拯救经济

再来观察本次疫情带来的影响。在各国加大力度强化疫情防控的形势之下,与生产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停滞,全球供应链断裂,经济衰退风险迫在眉睫。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期待出现新一轮“均值回归”。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有待激活、美国引领的数字经济加快改造传统行业、发展中国家加速弥合基建鸿沟、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箱”更加丰富……这些都是支撑世界经济快速复苏的重要因素。

一个被众多经济观察者忽略的地方是世界经济的“复杂性”正不断增强。经济的“复杂性”很大程度来自于生产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可以根据需要重新进行组合,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新业态。就像是一个人自身有强大的免疫力,无论病毒来自何方,都可以调动全身免疫力有效应对。比如说,2003年的非典疫情催生了庞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形成了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动能。

三、美国无限量化宽松,中国没有必要“跟”

在美联储不断加码货币政策直至无限量化宽松、全球各国掀起新一轮“宽松潮”情形下,中国货币政策面临要不要“跟”的问题。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货币政策不仅仅要抑制通货通胀,还对金融市场的稳定负有责任,防止金融市场风险蔓延到实体经济。但正如前文所述,金融市场波动并不能总是真实表达或预测经济前景,很大程度上是市场恐慌心理的表达。美联储当前的货币政策针对的对象主要还是疫情引发的心理恐慌,而非疫情对经济的实质影响。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在全世界金融市场参与者“避险需求”的推动下日益“紧缺”。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扩大美元供应、减少市场恐慌心理,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世界经济前景并没有那么糟糕,中国也无需学美国印钞票拯救经济

相对而言,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稳定性较好,货币政策的重点在于保障物价稳定和为复工复产提供金融支持,没有必要跟随美国货币宽松政策。从物价来看,2019年全年CPI同比上涨了2.9%,比2018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2020年1—2月份的CPI同比上涨了5.3%,这其中虽有疫情带来的影响,但是整体性通货膨胀势头已经十分明显,贸然放松货币政策可能加剧我国通货膨胀水平。从金融支持复工复产看,货币政策重点在于利用结构化政策保障中小企业资金链安全,防止中小企业因为信用收缩被迫退出生产经营活动。

此外,我国推出“新基建”计划来稳定经济增长和释放发展潜力,大规模基建往往伴生大规模举债或信贷行为,这需要我国货币政策给予积极支持配合。同时,大型基建的举债行为也会带来新一轮“货币创造”,从货币金融政策上需要防范“新基建”创造的货币在流转中炒作房地产,助推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责任编辑:乐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