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用過的糧票,現在價值多少?你收藏了嗎

糧票是我國在特定的經濟時期發放的,為方便人們購買糧食並作為購買憑證的工具,也是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的見證,是人們計劃經濟時期應用最廣泛的,影響力最深的物證。在我國,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的時候,人們要想購買糧食就必須出示糧票,否則買不到糧食。 我國各個省市地區都響應中央號召發行了票證,發行最多的就是“吃、穿、用”這幾種的商品票證。在我國,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的時候,發行了林林總總,令人眼花繚亂的,關於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票證。總之,所有你想要購買的東西都是要憑票證的,你買什麼樣的商品就要出示這種商品的糧票,否則購買不會成功的。


那些年我們用過的糧票,現在價值多少?你收藏了嗎


其實,糧票是在特殊歷史和經濟條件下的產物,它的做工是比較精細的,在時間方面和地域性方面要求也是非常強的,在經過多年的歲月蹉跎後,這種文物越來越少,所以,價值自然也會越來越高,也因為這樣,很多海內外人士都在嘗試入手。隨著全國集“糧”愛好者的不斷擴大。近兩年在香港、澳門特區和歐美一些國家高價購買競相收藏中國糧票中的珍品。

那些年我們用過的糧票,現在價值多少?你收藏了嗎


糧票最神奇的是有地方糧票,還有全國通用糧票。地方糧票就在本行政區內使用,跨地區沒人認。全國通用糧票走到哪裡掏出來都神氣,這是因為全國通用糧票印製得比地區糧票講究,尺寸還大,又沒有時間限制,所以全國通用糧票理論上一斤頂一斤,實際上價值更高一些。

那些年我們用過的糧票,現在價值多少?你收藏了嗎


糧票無論和人們的生產經營活動,還是和生活消費活動都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因此,一些經濟學家便把新中國成立後的四十多年的“計劃經濟體制”又稱之為“票證經濟體制”。作為一個新的經濟術語,“票證”經濟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

那些年我們用過的糧票,現在價值多少?你收藏了嗎


糧票是20世紀50年代至85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 中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糧票作為一種實際的有價證券,在中國使用達40多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已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收藏者的新寵。

那些年我們用過的糧票,現在價值多少?你收藏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