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飲食文化歷史

據文獻記載,飲食文化出現於夏、商、週三代,迄今已有2800多年,是中華大地孕育的傳統文化之一。在中國,民間發明了許多食品,但無法確切知道發明人的名字。這些食物有飴糖、豆豉、醬油、酒麴、豆腐、粉絲、皮蛋等。

中國的伊府麵是世界最早的速煮麵中國的粽子是世界最早的軟罐頭

夏禹時懂得如何種水稻,造酒的杜康是夏朝的第五代國君,夏朝有虞氏為庖正,專司烹飪,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廚師。

商朝,已出現了五穀、五畜,燒烤和釀酒,並使用青銅器作氽、炸、煎、炒等烹飪行為。商朝人喜歡飲酒,那時製作的盛酒器具非常精美。商紂王造酒池肉林,重視物質享受,這說明當時的飲食水平已達到相當的高度。

到了周朝,飲食文化更為璀璨奪目。《詩經》、《周禮》、《禮記》中對飲食的記載,已較為可靠和翔實,在那個時候,飲食文化已具有很高的規模。周朝的"八珍"是帝王美食的典範之作。所謂八珍是:淳熬、淳母、炮豚、炮群、搗珍、漬、熬、肝膋。

在《周禮》一書中,對用於製作珍饈的120種原料、100種醬製品進行了記述。其中主要食物種類有如下一些:

◆六穀:稌、黍、稷、粱、麥、菰;

◆六獸:麋、鹿、熊、麇、野豬、兔;

◆六禽:雁、鵪鶉、鵑、野雞、斑鳩、鵓鴿;

◆六清(飲料):水、漿、醴、醇、醫、酏。

◆一些水產品:魚、龜、鱉、蜃、蚌等。

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提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觀點。士大夫和文人騷客熱烈響應,將飲食文化推向高潮。孔子還主張:"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沽酒市脯不食。"

到了隋唐時期,由於我國進入太平盛世,飲食文化更加得到大的發展。食物品種多,烹飪技術高,山珍海味、奇餚異饌已勿庸細言。飲食已不僅是滿足食慾的需要,而是與養生保健、治療疾病緊密結合,把食療、營養、文化聯繫在一起。

宋元時期

,我國飲食得到很大的發展。這時候,人們的主食已由五穀雜糧向稻、麥兩種轉變,雜糧已成為輔助性的食品。元代的飲膳太醫忽思慧所著的《飲膳正要》,對元代宮廷飲食進行了忠實、完善的記錄,是一部著名的營養學專著。

明清時期,中國飲食文化達到全盛,我國的飲食水平已在世界上佔領先地位。

明代,豆腐和豆製品得到廣泛食用。清代的飲食規模和水平,在《紅樓夢》一書中有詳細的描寫。清代除了正餐、副食外,還有各種小吃和應時食品,使人們要感嘆食品之無窮、脾胃受納之有限。光是清代曹庭棟所著的《姥姥恆言》一書中的"粥譜說",就依據上、中、下三品,對100種粥的選料和製作方法及服食宜忌進行了評述。

進入近代,西方飲食傳入我國,傳統飲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烹調實踐中,中國人大膽改良,不僅將傳統的飲食文化予以保留,並使烹飪技術更加科學。由於洋為中用,中西合璧,人們開始採取中菜西做或西菜中做的原則,豐富了中國菜的做法。

中國四大菜系中的魯菜系孕育於黃河流域,粵菜系發源於珠江流域,長江上游有川菜系,下游有蘇菜系(包括揚、蘇、錫、滬)。四大菜系之外,尚有湘、浙、徽、閩四菜系,合為八大菜系。

以下是每個菜系的詳細介紹以及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菜


魯菜:口味鹹鮮為主。講究原料質地優良,以鹽提鮮,以湯壯鮮,調味講求鹹鮮純正,突出本味。鹹鮮為主火候精湛,精於制湯,善烹海味。

經典菜系——糖醋鯉魚

我國的飲食文化歷史


粵菜:口味鮮香為主。選料精細,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擅長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溫恰到好處。還兼容許多西菜做法,講究菜的氣勢、檔次。

經典菜系——蜜汁叉燒

我國的飲食文化歷史


川菜:口味麻辣為主,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調味(魚香、麻辣、辣子、陳皮、椒麻、怪味、酸辣諸味)。

經典菜系——麻婆豆腐

我國的飲食文化歷史


蘇菜:口味清淡為主。用料嚴謹,注重配色,講究造型,四季有別。烹調技藝以燉、燜、煨著稱;重視調湯,保持原汁,口味平和。善用蔬菜。其中淮揚菜,講究選料和刀工,擅長制湯;蘇南菜口味偏甜,注重制醬油,善用香糟、黃酒調味。

經典菜系——文思豆腐

我國的飲食文化歷史


湘菜:口味香辣為主,品種繁多。色澤上油重色濃,講求實惠;香辣、香鮮、軟嫩。重視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滲透。湘菜調味尤重香辣。相對而言,湘菜的煨功夫更勝一籌,幾乎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煨,在色澤變化上可分為紅煨、白煨,在調味方面有清湯煨、濃湯煨和奶湯煨。小火慢燉,原汁原味。

經典菜系——剁椒魚頭

我國的飲食文化歷史


浙菜:口味清淡為主。菜式小巧玲瓏,清俊逸秀,菜品鮮美滑嫩,脆軟清爽。運用香糟、黃酒調味。烹調技法豐富,尤為在烹製海鮮河鮮有其獨到之處。口味注重清鮮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菜品形態講究,精巧細膩,清秀雅麗。其中北部口味偏甜,西部口味偏辣,東南部口味偏鹹。

經典菜系——龍井蝦仁

我國的飲食文化歷史


徽菜:口味鮮辣為主。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重火工是歷來的,其獨到之處集中體現於擅長燒、燉、燻、蒸類的功夫菜上,不同菜餚使用不同的控火技術,形成酥、嫩、香、鮮獨特風味,其中最能體現徽式特色的是滑燒、清燉和生燻法。

經典菜系——火腿燉甲魚

我國的飲食文化歷史


閩菜:口味鮮香為主。尤以"香"、"味"見長,其清鮮、和醇、葷香、不膩的風格。三大特色,一長於紅糟調味,二長於制湯,三長於使用糖醋。

經典菜系——佛跳牆

我國的飲食文化歷史


2.內容由華柄數據收集整理,訪問站點(www.huabeing.com)獲取更多相關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