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之——祝姓

祝姓,中華姓氏,在全國分佈較廣,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141位的姓氏。是非常少見的姓氏之一。

中華姓氏之——祝姓

姓氏流源

源於祁姓

出自西周武王給一支堯族後裔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西周武王封的一支堯族後裔於祝地後建有祝國為子爵小國,亦稱鑄國、祝柯國、祝阿國、東阿國。祝國在西周末期、春秋初期即為齊國所吞滅,其地成為齊國之邑。祝國子孫們遂以國名為氏,稱祝柯氏,後分衍為單姓祝氏、柯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於任姓

出自黃帝之裔顓頊之孫重黎,為高辛氏火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在史籍《左傳》中疏雲:“世本氏姓篇雲:‘任姓,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言此十國皆任姓也。

源於官位

源於官位,出自古代掌管祭祀活動的祭司,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據史籍《姓譜》、《路史》等的記載,古代有官職掌管部落、氏族、國家的祭祀活動,通鬼神、問吉凶,官名即稱為“巫祝”。在古代的氏族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時期,各類巫師皆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待遇極高,上古時期稱為巫史、祝史、祝司、祝師、巫師等等。

源於少數民族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吐缶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清朝中葉滿族以後多冠漢姓為祝氏、趙氏、圖氏、文氏、齊氏、孫氏、希氏、奚氏、喜氏、線氏、祁氏等。

遷徙分佈

祝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三十五位。

祝姓發源於今山東長清,西周、東周兩代祝姓除繁衍於其發源地外,因仕宦等原因,逐漸進入今陝西、河南等省。周有大夫祝跪,因叛亂未果而逃奔溫邑。

春秋時,鄭有大臣祝聃、祝款,衛有大臣祝佗。表明鄭、衛兩地已有祝姓人。

西漢時有齊人祝午,漢中南鄭人祝龜,九江人祝生。表明此際已有祝姓人徙居江南。

東漢時祝姓名人有尚書令祝諷,侍御史祝王晉,九真太守、長沙臨湘人祝良,光祿大夫、中山盧奴人祝恬。這些史實說明,此際之祝姓已成為北方名門著姓之一,並且已有祝姓落籍湖南。

魏晉南北朝時期,河南、太原兩地之祝姓繁衍昌盛,人丁興旺。故後世祝姓有以河南、太原為其郡望堂號的。

當然,此際的社會動盪,亦造成大量祝姓徙奔今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此際出了位婦孺皆知的祝英臺,她是今浙江上虞人。唐中期以後,特別是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之後,造成今中原一帶十室九空,祝姓由河南避居湖北,或由陝西越秦嶺進入四川。在此際,雍州始平人祝欽明入朝為相。

兩宋時期,祝姓在北方趨於沉寂,而南方之祝姓卻日熾日昌起來。其中祝諮丘由單州城武徙居滑州韋城,祝穆由歙州徙居建寧崇安,祝象器由江陵遷居歙州。此際之祝姓除已落籍福建外,已有定居今廣東者。

明初,山西祝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山東、陝西、湖北、湖南等地。明中葉以後,有沿海之祝姓赴臺謀生。

清初,兩湖之祝姓伴隨湖廣填四川的風潮入遷四川。如今,祝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安徽、四川等省多此姓。

姓氏名人

祝融:帝顓頊的孫,名重黎,為高辛氏火正。以諄耀敦大,光明四海,故命之曰祝融。

祝英臺:東晉會稽上虞人,小字九娘。女扮男裝,與會稽梁山伯同遊學三年。後梁山伯知其為女兒身,欲娶為妻,而英臺已許配他人,遂鬱悒而終。

中華姓氏之——祝姓

祝枝山:(1460—1527)字希哲,漢族,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明朝文學家、書畫家。

中華姓氏之——祝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