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之——祝姓

祝姓,中华姓氏,在全国分布较广,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41位的姓氏。是非常少见的姓氏之一。

中华姓氏之——祝姓

姓氏流源

源于祁姓

出自西周武王给一支尧族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西周武王封的一支尧族后裔于祝地后建有祝国为子爵小国,亦称铸国、祝柯国、祝阿国、东阿国。祝国在西周末期、春秋初期即为齐国所吞灭,其地成为齐国之邑。祝国子孙们遂以国名为氏,称祝柯氏,后分衍为单姓祝氏、柯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任姓

出自黄帝之裔颛顼之孙重黎,为高辛氏火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史籍《左传》中疏云:“世本氏姓篇云:‘任姓,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言此十国皆任姓也。

源于官位

源于官位,出自古代掌管祭祀活动的祭司,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姓谱》、《路史》等的记载,古代有官职掌管部落、氏族、国家的祭祀活动,通鬼神、问吉凶,官名即称为“巫祝”。在古代的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类巫师皆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待遇极高,上古时期称为巫史、祝史、祝司、祝师、巫师等等。

源于少数民族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吐缶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中叶满族以后多冠汉姓为祝氏、赵氏、图氏、文氏、齐氏、孙氏、希氏、奚氏、喜氏、线氏、祁氏等。

迁徙分布

祝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三十五位。

祝姓发源于今山东长清,西周、东周两代祝姓除繁衍于其发源地外,因仕宦等原因,逐渐进入今陕西、河南等省。周有大夫祝跪,因叛乱未果而逃奔温邑。

春秋时,郑有大臣祝聃、祝款,卫有大臣祝佗。表明郑、卫两地已有祝姓人。

西汉时有齐人祝午,汉中南郑人祝龟,九江人祝生。表明此际已有祝姓人徙居江南。

东汉时祝姓名人有尚书令祝讽,侍御史祝王晋,九真太守、长沙临湘人祝良,光禄大夫、中山卢奴人祝恬。这些史实说明,此际之祝姓已成为北方名门著姓之一,并且已有祝姓落籍湖南。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太原两地之祝姓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故后世祝姓有以河南、太原为其郡望堂号的。

当然,此际的社会动荡,亦造成大量祝姓徙奔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此际出了位妇孺皆知的祝英台,她是今浙江上虞人。唐中期以后,特别是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之后,造成今中原一带十室九空,祝姓由河南避居湖北,或由陕西越秦岭进入四川。在此际,雍州始平人祝钦明入朝为相。

两宋时期,祝姓在北方趋于沉寂,而南方之祝姓却日炽日昌起来。其中祝谘丘由单州城武徙居滑州韦城,祝穆由歙州徙居建宁崇安,祝象器由江陵迁居歙州。此际之祝姓除已落籍福建外,已有定居今广东者。

明初,山西祝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山东、陕西、湖北、湖南等地。明中叶以后,有沿海之祝姓赴台谋生。

清初,两湖之祝姓伴随湖广填四川的风潮入迁四川。如今,祝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安徽、四川等省多此姓。

姓氏名人

祝融:帝颛顼的孙,名重黎,为高辛氏火正。以谆耀敦大,光明四海,故命之曰祝融。

祝英台:东晋会稽上虞人,小字九娘。女扮男装,与会稽梁山伯同游学三年。后梁山伯知其为女儿身,欲娶为妻,而英台已许配他人,遂郁悒而终。

中华姓氏之——祝姓

祝枝山:(1460—1527)字希哲,汉族,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明朝文学家、书画家。

中华姓氏之——祝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