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亂髮脾氣,喜怒無常,別急著學控制情緒,先調節“心理彈性”

日常生活中,當一個人無端發脾氣了,我們常常會說她“耍孩子脾氣”,為什麼這樣比喻呢?雖然我們會看到不少比較乖的孩子,但總體來說,孩子的脾氣還是比較喜怒無常的。因為他們不會像大人一樣能相對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其中“心理彈性”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關於孩子在公共場合發脾氣,我就曾遇到過。那是一次下班在公交上,孩子要喝飲料,孩子媽就擰開瓶蓋給他自己喝。孩子比較淘氣,一邊喝一邊搖晃著身體。一個不小心把瓶子裡的飲料灑出了一半,看著原本一整瓶的飲料一下子只剩一半了,嚎啕大哭起來。孩子媽一個勁的安慰“到家再給你買一瓶”,孩子仍舊哭鬧不止。

孩子亂髮脾氣,喜怒無常,別急著學控制情緒,先調節“心理彈性”

孩子這個年齡發發脾氣並不奇怪,但是如果家長沒有很好地引導,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這種脾氣可能伴隨孩子長大,那將對孩子一生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著名教授李玫瑾曾說過:孩子養成情緒的關鍵期是六歲前。良好的性情能夠推動孩子的今後發展,若孩子一直喜怒不定,不懂得調整情緒,對孩子來說危害很大。


若孩子不能自我控制情緒,未來必將深受其害

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孩子,如果孩子被負面情緒纏繞,那麼很難擺脫這種糾纏。尤其是孩子處在叛逆期,他們會異常固執,總認為他是對的,即使有錯也絕不認錯。會一直和父母以及其他人進行抗爭,最終他們會因為這種與他人的對立而顯得格格不入,進而無法屹立於社會之中。還有一部分孩子太過於自卑,他們整天處於一種失落、低潮、壓抑的情緒之中,意志消沉,對未來缺乏信心,最終他們也會被社會所棄。

孩子亂髮脾氣,喜怒無常,別急著學控制情緒,先調節“心理彈性”

當然有消沉情緒那麼也有亢奮的情緒,這種情緒同樣危害著孩子的未來。受這種情緒影響,調節不當的話往往會讓孩子變得傲慢,很容易對自己取得的短暫性成就感到自滿,一直沉浸在這種自傲的情緒下,往往就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動力。

無論你的情緒太過低沉或者高漲,都會讓人不能以一顆正常的心態處事。而自卑、叛逆、執拗就是由於缺少了高低情緒的彈性,如果引導孩子接受了這種情緒上的高低差,讓他能夠在悲傷與快樂的情緒之間自如的切換,這要比教會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更加有意義。


引導孩子調節心理彈性,每位家長不容推卸的責任

所謂心理彈性,就是指當遇到一些人或者突發事情時,有足夠的空間去裝載,並很好的應對外界的變化。彈性越大,說明這個人對外界的刺激應對越從容。

這種“彈性”我們在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的。例如火車行走的鐵軌,每節之間都會留有空隙,這樣隨著溫度變化,這個空隙就給鐵軌的熱脹冷縮留有了空間,不至於鐵軌相互擠壓而導致變形。

孩子亂髮脾氣,喜怒無常,別急著學控制情緒,先調節“心理彈性”

1、衷於社交

前段時間很火的電視劇《少年派》也許很多人都看過,劇中的高中女生林妙妙的活潑可愛形象讓人印象深刻,除此之外她的社交能力也不得不讓人稱讚。你會發現她的心理彈性特別高,不管外界情況如何變化,她總能很好的調節自己的情緒,用她積極樂觀、活潑開朗的性格影響著他人,進而互相成為好朋友。她的心裡彈性良好的設置,是可以通過鍛鍊和引導來得到的,而這項職責就落在家長身上。

2、敢於超越自我

逃避是每個人在面臨恐懼時最自然的反應,而勇氣是需要後天鍛鍊、培養的。勇氣的前提是自信,只有當一個人足夠自信,她才能夠在面臨不可預知的危險時還能夠敢於超越自我。因為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敢於不斷挑戰。

孩子亂髮脾氣,喜怒無常,別急著學控制情緒,先調節“心理彈性”

3、積極樂觀

對自己充滿信心是積極樂觀的前提。這種信心背後實際上是心態和情緒的支撐。王菲的女兒李嫣大家都知道,儘管先天兔唇,但是她一點沒有因此而自卑,相反異常的自信樂觀,沒有因為自身缺陷而自甘墮落。也許有人曾對她指指點點,但是那些“溫柔相待”還是培養了她良好的心理彈性。

幫助孩子調節“心理彈性”,家長可以從這幾點做起

1、保持平靜心態,言傳身教

家長一方面要養大孩子,而更為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做人。家長作為孩子的榜樣,對孩子往往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家長遇事能保持平靜的心態,有著強大的“心理彈性”,那麼孩子也會跟著大人學,自然就有很好的“心理彈性”。

孩子亂髮脾氣,喜怒無常,別急著學控制情緒,先調節“心理彈性”

2、為孩子“心理彈性”設上限

孩子如果遇到不開心的事,小則“小吵小鬧”,大則睡地打滾,更嚴重的會傷害自己。為“心理彈性”設上限,目的就是給孩子的過激情緒做個限制,如果超過這個限制,就會做出不利於身心健康的事。例如最多允許孩子躺地上打滾,不允許損壞家裡東西或者傷害自己。

通過這個上限,逐步降低彈跳度,可以對孩子心理彈性進行優化。現實中我們為孩子心理彈性設上限也需要創造一種環境,若是在社交環境中,意義更大。

3、社交活動之中調整彈性

在應對社交活動時,外界會給孩子心理彈性一個回饋,孩子可以通過這種回饋清楚自己的心理彈性是不是合理。

如果置身家人的保護下,由於對父母很熟悉,孩子知道父母能夠在多大限度上忍耐,所以他們有著很低的發洩情緒成本。而如果讓孩子處在社交環境下,他們不清楚別人的忍耐限度是多少,就會收斂自己的情緒,調節心理彈性,這種心理彈性就是他們自己通過社交活動學習總結得來的。

孩子亂髮脾氣,喜怒無常,別急著學控制情緒,先調節“心理彈性”

做為家長,我們不僅要懂得良好的心理彈性對於孩子的重要意義,更要懂得如何通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傳身教,為孩子設立一個心理彈性上限,讓孩子在與外界的社交活動中不斷提升自己,鍛鍊自己,成為一個處事不驚、積極樂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