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說,有了《贏》,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可是…


巴菲特說,有了《贏》,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可是…


巴菲特說,有了《贏》,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

《贏的答案》,應該會是例外。

書中,韋爾奇夫婦精選了74個關於“全球競爭、領導力、管理的原則與實踐、事業、私營企業和輸與贏”的七部分問題,並給予瞭解答。

一 、全球競爭

第一個問題就很有意思:

“你提到,如果要和中國競爭,我們就必須把成本降低30%-40%,因為他們的工資水平很低,貨幣價值被高度低估。可是,你想過沒有,你能阻止中國人借鑑你發明的每一項技術和先進管理模式嗎?”

這估計是很多公司,包括中國公司在內的組織可能都會遇到的問題。而韋爾奇針對這個問題給的答案,很簡單——創新。

關於創新,他給了2條建議:

001 開創出某種獨創的、應用價值極高的東西。

比如,喬爺的蘋果。

002 不停地革新現有的產品和經營方式。

比如,疫情期間強勢搶佔生鮮市場的新玩家中石化。


即便已經把對手遠遠甩在了後面,也一定還要有全局眼光和憂患意識,關注那些優秀的企業,保證至少領先對手一兩步。

比如,華為。

(推薦關注萬維鋼老師的“精英日課·第四季”,這課上來就告訴我們華為為什麼牛。)

成甲老師在《好好思考》一書裡提到,建立跨學科知識體系的辦法之一,就是“看到問題的相似性”。

通用汽車就通過這樣相似性問題的解決方案,從管道設備和空調設備的生產廠商“美標公司(American Standard)”那裡,學會了如何加快庫存的週轉率。

(更多的案例,還可以參考成甲的一篇文章《如何用跨學科的知識創造性解決問題?》)

第二個問題,同樣和中國有關。加拿大某公司的2個重要競爭對手,斥巨資跑到中國開闢市場,雖然虧損了,但是他擔心自己所在的公司沒去是不是犯了錯誤。

韋爾奇說,“中國有巨大的市場、成本低廉的製造業和日趨強大的技術力量。”所以,比起擔心,韋爾奇覺得,這位提問的人應該是“非常害怕”才對。但同時,他也說,是否開拓中國市場,要先問“為什麼”,而非盲目入駐讓自己無端“失血”。

要假設對手一定是知道了一些我們不瞭解的優勢——我們不清楚,只是不知道對方瞭解的信息而已。

這就像很多人在百度投廣告,如果你也投,身邊一定會有人告訴你沒效果。然而,你只要想明白一點,常年有人在上面投廣告,那就一定是有效果的,如果你的競爭對手在上面投廣告掙到了錢,而你沒有——那真相只有一個,這一方面,你不如人家。

第一部分的“全球競爭”,一共只有8個問題,有關中國的,4個,佔了50%。

作為中國人,我們真的有必要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二、領導力

第二部分的領導力裡,有我自己在和別人合作的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的問題。

譬如:

“在我們公司裡,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怎樣激勵下屬。在這方面,有沒有什麼理想的辦法?”

雖然很幸運,我合作的夥伴們都對我很信任,但是有機會參考大師的答案,還是很值得慶幸的。

韋爾奇的回答很幽默,“你是說,除了金錢之外?”

我忍不住一樂。

確實,金錢的激勵有夠直接,但很多時候,預算有限甚至沒有的時候,咋整?韋爾奇給了4個跟物質沒關的激勵工具:

讚揚

慶祝

使命

成績和挑戰相平衡的工作環境

除此之外,還有新舊班底的問題。

像我之前做社群運營(好吧,目前也還在幫人打醬油),常常要跟短期組建的團隊合作不短的時間,如何快速磨合進入狀態,還能夠分工合作讓事情有序推進,其實是不小的挑戰。我得說,有之前合作過的人固然很好,如果沒有,我們也完全可以通過剛剛提到的4個激勵工具,幫助大家彼此熟悉和融入環境。

所謂恩威並施,前提是你真的要有兩把刷子。

否則的話,咱還是想辦法從《道德經》取點兒經,給足團隊夥伴面子吧:“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三、關於事業

拿事業發展非常關鍵的“好的導師”來說吧。有人問:

“有什麼辦法能讓我這個24歲的年輕人和像比爾·克林頓、沃倫·巴菲特這樣的人物見上一面,哪怕只見30分鐘也行?”

在韋爾奇看來,“不管是哪一種情況,理想的指導關係都意味著抓住每一個機會學習——向每一個願意給你提出建議的人學習。”

這些人,甚至可以是那些挑你毛病的人。

書裡還有個很扎心的問題,“你是真的懷才不遇嗎?”我就不劇透答案了,不過確實,真正有德有才的人,被埋沒的概率,不大…

書中諸如這樣細緻到各個情境下拿來即用的方法,還有很多。相信,一定會有一個能幫助你解開遇到的困惑。

擴展閱讀:

徐遠《如何理解中美貿易摩擦的本質?》

王煜全《全球科技公司年報解讀》

徐棄鬱《全球智庫報告解讀》

《各國大使眼中的“一帶一路”》

李豐《尋找跨越經濟週期的系統性機會》

曹遠征《面向2035的中國經濟:百年變局中的機會》

黃奇帆《新時代,中國開放新格局、新趨勢和中美貿易摩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