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正確的“觀念”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一起聊聊育兒乾貨,陪你成長哦。

李玫瑾:正確的“觀念”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一位醫生大年三十回到家吃年夜飯,怕把病菌帶回家而蹲在門口吃飯時,兩歲的孩子使勁喊“媽媽,外面冷,回家吃”!

讓我瞬間淚流滿面,為這位站在一線和疫情作鬥爭的媽媽點贊,更從孩子的叫喊聲中感受到孩子多麼愛自己的媽媽,這就是充滿愛的家庭教育!

01

心理學家李子勳說過:“家庭塑造人的力量,遠大於人們的想象。”

這對孩子來說,何嘗不是最好的一次母親無聲的心象教育。在孩子心中從小就有一幅媽媽為了幫助很多得了病的人,為了保護我,寧願冷,也在外面吃這樣的畫面。這樣的一次經歷會貫穿在孩子從小愛助人的價值觀上。

也讓我想起我國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接受鳳凰衛視竇文濤訪談節目時提出“觀念”一詞,又稱心象。講述為什麼有些人在犯罪時手段殘忍,即使在法院宣判其死刑時他的表情仍舊是漠然的?

探究其犯罪的根源和了解他從小的家庭教育背景就會發現,他們基本都缺失一種心象教育即是“觀念”

李玫瑾教授這樣闡釋“觀念”一詞:觀念的東西往往是人在成長過程中隨事隨景的一副畫面,這幅畫面可以在瞬間讓你做出某個反應。

從小有這樣的經歷:比如一個事件、一個場景、一幅畫面、一種聲音等等,在特定的條件下孩子接收到內心當中,形成一生難忘的印象和內心畫面。

李玫瑾:正確的“觀念”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去年熱播的電視劇《少年派》中,林妙妙同學鄭小琪媽媽“小三”的事情敗露後,全部同學都對她冷嘲熱諷,妙妙也參與其中,林爸爸聽後,鄭重其事教育了妙妙一番:

當以後妙妙在以後的人生道路受到傷害時,林爸爸和她的這番談話就如一幅畫面呈現在她眼前引導她正確的對待“仇恨”,這就是觀念。

林爸爸讓妙妙把小琪帶回家吃飯,勸導曉琪理解媽媽:“這世界上,誰嘲笑你媽媽,看不起你媽媽,你都不能!誰都可以瞧不起你媽媽,你不可以!

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如果你因為這個出身痛恨你媽媽,那些出身就殘疾的或者生在非洲乾旱地區、生在偏遠山區的孩子怎麼辦?……

人的一生啊都要跟自己所帶的缺陷奮戰,有的時候是克服了,有的時候是屈服了……我們未來的人生不要因這樣那樣的缺陷羈絆了一生”。

我想,這樣的談話會讓曉琪永遠記得自己對媽媽又愛又恨不知如何面對媽媽時,是林爸爸的一番話讓自己理解了媽媽的行為而和媽媽一起勇敢面對流言蜚語。

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中,她會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為別人著想;遇到困難波折時會積極向上。

在孩子還不能辨清是非時,父母正確的引領行為會讓孩子從容往前行走。

李玫瑾:正確的“觀念”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2

一個人的品行問題、心理問題、社會適應問題主要植根於家庭教育,而非社會之責。

去年大連發生的“14歲男孩殺死10歲女孩的事件”:

這個男孩是第一次有這樣的行為嗎?我想不是的,背後或許已經在他身上發生了很多次類似這樣的但還沒觸及違法的行為,從而支持他那天踏出了犯罪的腳步。

這位年僅14歲的男孩犯下了滔天大罪,他犯罪的根源早已經埋伏在其從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心象觀念教育缺失正確的引導。

在孩子第一次懵懂無知的時候,對異性做出不恰當的行為時,父母沒有及時正確引導而放任其行為;讓孩子心中認為我這樣做是對的,心中沒有一個我這樣做了是犯法的、不對的是非曲直 觀念教育。

李玫瑾:正確的“觀念”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3

李玫瑾教授說,觀念來自於日常生活,隨事而就的嘮叨。

孩子的心象記憶從媽媽懷抱開始,媽媽慈祥的笑臉、溫柔的懷抱、輕聲細語的聲音,無不讓孩子從感覺、視覺、聽覺中發現媽媽的愛;成長過程中父母在日常生活的言行舉止、親人對自己的嘮叨等心象的記憶,無不在促進孩子觀念的形成。

家庭教育中,在孩子幼小時,孩子從小耳聞目睹父母的各種行為、語言進行模仿和刻畫在腦海中的。

所以,我們有時會說,我也不知道我會有這樣的行為,比如看到很多新聞報道:在江邊散步時,看到有人掉進水裡,救人者會毫不猶豫下水救人,完全沒有考慮自己的生命安全,這些,都是救人者從小所“觀”到的“念”,當出現和他從小的“觀念”相吻合時,就會做出相應的行為。

記得幼兒園有位孩子小虎,有一天老師正帶著班上孩子們進行區域活動,小虎正在建構區和同學們一起玩,有位同伴可能動作慢了一些,沒有跟上小虎的動作,突然小虎很大聲的說了一句“你是傻逼嗎?這麼簡單都不會!”

老師問他為什麼這樣說,小虎回答到:“我爸就是這樣和媽媽說話的。”

或許小虎爸爸沒有想到,自己平時的一句隨意說出的話,會讓自己兒子已經記住了並且學會運用到自己生活上了。

但小虎記住的是爸爸盛氣凌人的樣子,對媽媽說話不尊重的行為,這樣小虎在以後和別人交往中,別人都會退避三尺躲他躲得遠遠的。

在我們做父母撫養孩子時中,孩子就在複製我們的觀念和性格,複製他最親近的人的各種行為方式和態度。

李玫瑾:正確的“觀念”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同樣是一個班的孩子,同樣的場景,大家正在進行搭建水管活動,小明拿著高過自己的水管,怎麼也合不上前一段管子,前面的同學不斷在催促他快點快點,只有小敏走過去幫助他往上舉一起用力成功完成管子合攏任務。

小敏有這樣的行為正是父母的行為寫照,在別人需要幫助時,父母毫不猶豫去幫助別人的行為的一幅畫面讓孩子記在自己心裡。

孩子是一張白紙,那麼我們父母的言行就是塑造這張白紙的模板。

父母和別人說話時,是溫和的、尊重別人的,孩子同樣習得這樣的行為;

父母之間的談話是溫情的、透露著愛的溫度,那麼孩子眼裡看到爸爸對媽媽的愛,心裡感受到媽媽心中的幸福;

這樣的心象記憶會留存於孩子心中,形成觀念。

觀念的東西往往是人在成長過程中隨事隨景的一副畫面,這幅畫面可以在瞬間讓你做出某個反應。

觀念發生的越早就越穩定,跟言語一樣。

當看到電視上有人在公交車偷錢讓警察抓起來,父母對孩子說:“我們可不能去做這樣的事情,如果剛好這是人家救命的錢,你不僅犯法,還害了一條人命!”這就是隨事嘮叨的教育。

家庭教育中,父母沒有回頭路可走,每一天孩子都會在不斷模仿、吸收父母的行為。當孩子從家來到社會時,不管多大,我們總能發現每一個孩子的不同之處,追根溯源,最大的差異往往都在細節上,那就是父母有沒有抓住每一次情境教育,樹立正確的觀念。

李玫瑾:正確的“觀念”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關於作者:睿媽育兒,默默無聞深耕於幼教24年,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從親子教育觸角探討、分享親子關係、家庭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