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班主任老师给全班学生都发奖状,你怎么看?

勤奋的小牛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老师,还是挺有发言权的,我来给大家巴拉巴拉吧。

如今学校为了鼓励小孩普遍设立了很多奖项,有的班级甚至每一个小孩都能拿到奖状,。全班有50个小孩,竟然有40多个小孩都能拿到奖状。小孩拿到的奖状五花八门,“班级优秀图书管理员,红旗小能手,卫生小助理,护花小卫士”,有小孩特别爱倒垃圾,每次下课就主动到班主任身边请求去倒垃圾,觉得引起老师的注意,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居然这个举动还引起全班同学的模仿,后来全班同学都争着抢着去倒垃圾,说明小孩是多么希望老师能够注意到自己。

这与经历过二三十年的传统教育的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大相径庭的,我在2000年左右在小学读书的时候,老师只会给班里面成绩优秀的小孩发“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的奖状。这难免引起了一些家长不适宜,毕竟文化价值观念不一样嘛。

但是到底应该如何抉择呢,其实我是比较赞同多发奖状的,每一个小孩都是一枚小可爱,应当被鼓励,当他被夸奖的一瞬间,脸上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这种快乐是会传染的,那一刻我瞬间感受到自己职业的高大和职业带给我的荣誉感,以及对我这种做法的赞赏。一份鼓励,一份希望,成就一个优秀的孩子。


养蓝白小猫的孙老师


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就是给全班学生都发奖状,这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孩子的方式。

弟妹珊珊年三十还对女儿说:“我看你的奖状还是三好学生呦。”我和女儿都心里美滋滋的,我说:“数学和英语都是满分。”珊珊说你数学都能得满分啦,弟弟说:“少挨骂来呀。”珊珊急忙打圆场。

珊珊说,三好学生的奖状是含金量最高的,她班45个人,只给三个名额。办理有一个女孩三门成绩都很好,可是三好学生也没给她,因为那孩子在小卖部偷东西,没偷别的,就偷的辣条之类的零食,因为她妈妈坚决不让她吃,从不给她买。

她说除了三好学生的奖状,还有各种各样的,各种名头的奖状,比如语文小状元、数学小状元、英语小状元、智慧之星、进步之星等等,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三好学生,最不想得的就是劳动之星之类的。三好学生是有名额限制的,其他的都是由老师做主写的。

我这才恍然大悟,当然,从一年级我就知道三好学生有含金量,主要从朋友圈晒的和班级群里的照片推测的,那时我就跟女儿说过,要以当三好学生为目标。这次放寒假我一看女儿是三好学生,也是满心欢喜。

她小班的奖状是“小小舞蹈家”;中班是“健康之星”,因为那段时间孩子们都病倒了,基本就女儿上学,不过奖状一发,女儿也倒了。一年级上学期是“智慧之星”和“英语小状元”,下学期是“进步之星”,这不,这学期是“三好学生”、“进步之星”还有两个小状元。

孩子的成长是多方面的,需要多方位的肯定。孩子的进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保障与陪伴,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风景。

关注👉牵蜗牛散步的女神医,让我们一起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牵蜗牛散步的女神医


孩子学校有不少班,期末考试结束回校拿成绩,参加班级颁奖礼,有的班总共50个学生居然老师给49个学生发了奖状,唯一那个没有奖状的还是因为生病休学很长时间没来。

这种情况一打听才知道并非个例,很多小学校的班级班主任给孩子发的奖状都很多,虽然有的孩子非常优秀,一个人可能会得到3或4张奖状,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让人实在费解。

班主任老师为了能够给孩子们都发上奖状开开心心过大年也是煞费苦心,想出了各种名头,比如学习标兵,单科第一,总分前十名,这是从成绩角度,还有的是进步标兵,卫生先进个人,纪律先进个人,好人好事先进个人等等。

反正为了能给孩子多发奖状,各种招数都使了。但是,这样真的好吗?学生都开开心心回家过大年吗?我不以为然。

初高中学生很少有这种情况,每个班获奖的人数比较少,多的也就一半,主要还是集中在学习方面。

一、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

说出来有点悲哀,很多班主任私下里交流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把原因指向了家长。原来班主任老师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照顾所有学生家长的感受,尤其是现在每个班都有班级群,家长都在里面,所以,不给哪个学生发奖状似乎那个孩子家长就没有面子。

为了家长面子,班主任老师进行了不情愿的妥协,尽管内心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恨铁不成钢”,但是最后面对的却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曾经有很多家长始终觉得孩子还小,需要多鼓励,少批评,这种呵护式教育似乎让老师无所适从,孩子在家不听家长的话,现在在学校也不听老师的话。呵护式教育的结果就是老师“怕”家长,老师必须照顾家长面子,否则家长会有意见。

二、家长不要干了老师的活

很多家长现在都是大学毕业,至少都是高中毕业,都觉得孩子的小学内容自己也可以教得了,所以,很多家长干了老师的工作,在家里给孩子辅导,孩子在学校学习情况家长也经常干涉,要么给老师指点江山,要么觉得自己的方法更好,老师的方法如何如何。

越俎代庖还不以为然,家长自己懂,感觉什么都会,于是觉得自己孩子也应该会,不会就着急,就开始用自己的方式给孩子辅导,殊不知,这些大人们的思维方式不适合孩子,讲了孩子听不懂,而学校老师是按照孩子的思维方式去讲课的,老师比家长更懂孩子。

当家长变得比老师更“权威”,教育就会出问题,在一个教育体系中只能有一个中心,有一个权威,都想当权威孩子就会无所适从,家长应该相信老师,应该相信老师,应该接纳老师,聪明的家长应该“退居二线”,即使回到家里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装老师,而应该装学生,装得什么都不懂,最好能让孩子讲给你听,如果每天孩子都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你孩子一定会很优秀,也一定不会再靠面子而获得奖状。


教师老李


这个我持反对态度。从赏析角度来出发,这应该是赏识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班主任也算是有心人,不厌其烦、关注全体。班主任老师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有些孩子根本就达不到领奖状的资格,如果强行生硬的以各种名义杜撰各种奖励名称硬发奖状的话,我就觉得有点矫枉过正,甚至有种讨好问题学生的嫌疑了。学生们在学校表现怎样家长也是十分清楚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手中有奖状,其实对老师也是没有丝毫感激的。有位家长领到了一张上面写着小主人奖的奖状。他特意找到我问我什么意思。发这样的奖状给家长,弄得家长云里雾里,不知道自己的小孩究竟是凭什么能力技能,还是凭着其他的一些绝活得到的这个奖状又或者只是班主任可怜我家的小孩子硬塞的一张奖状。这样让家长一头雾水的奖状还不如不要。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这张奖状发给我的孩子还不如不发。这张奖状存在我家一天,就是对我家孩子的一丝讽刺。与其这样还不如在期末评语里把小孩的不足明确写出来就可以了。小孩取得的进步,如果真的达到了班级前茅的水平,得一张奖状,那也是无可厚非的,就怕发来的奖状上面写着小主人奖,乖宝宝奖这样的浮夸虚假奖状。作为家长,我不喜欢这样的奖状。


哎等一下我是小黑犬


幼儿园老师给全班学生发奖状我是认同的,毕竟孩子小,需要鼓励。如果是小学中学班主任老师给全班同学都发奖状,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好。因为

一、每个学生都有奖状,家长学生会慢慢不重视,也失去了奖状的本来意义。

说实话,在幼儿园我见过每个孩子都有奖状。但小学中学,我们这儿没听说过全班都有奖状的。既然提出这样说,这种情况应该是存在的。

我们知道一个班级中老师为了鼓励大多数学生一般设的奖比较多,有三好学生奖,优秀班干部奖,十佳好少年奖,进步奖等等。这样区分老师是为了尽量鼓励每一个孩子,即使这样也应该有学生得不到奖状。因为如果不区分优秀不优秀都发奖状,家长和学生就不再重视了,反正好坏都有奖状😂,这样就失去了奖状本来的意义 ,也会让某些学生误认为自己表现的不错。

二、每个学生都有奖状,实际上反而不利于孩子上进。

奖状少,比如一个班中三好学生奖就几个,那么孩子会积极上进,想得到这个奖,并且得到后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会进一步激励鞭策自己,不断努力争取下次还得到。再比如优秀班干部奖,那也是孩子真正为班级做出了贡献得到的。如果孩子表现不好,老师就不要挖空心思为孩子设置奖状了。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努力去得到这个奖状,孩子才会珍惜,才会更加积极上进。

如果表现不好也给了奖状,孩子会膨胀不努力,懈怠放松,反正努力不努力都有奖状嘛!这样实际上不利于孩子进步。

结束语:班主任给全班同学发奖状,本意是鼓励孩子,一次两次还可以,如果每次都是全班都有奖状,家长和学生会慢慢不重视,反而不利于孩子竞争和进步。


一起聊教育


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承认,被关注。孩子也不例外。

一学期结束,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是惯例。原来只是表扬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被表扬的是少数和个例,大部分学生是得不到承认的。

现在很多班主任认识到这点,从多个角度出发,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和表扬,让每个孩子都受到鼓励和赞扬,激发孩子们的信心和向上的决心,这是一个值得鼓励的办法。

而且这个方法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管用。儿子上小学时,记得一次期末结束,孩子班里每一位小朋友都获得了奖状,“卫生标兵”、“礼貌标兵”、“纪律标兵”……,每一位同学都受到鼓励 ,有的孩子还不止一张。



儿子回来和我说,“妈妈,下学期我要更加努力,争取把'乐于助人''奖状也拿回来!”并且孩子还把班里同学助人为乐的事情绘声绘色的讲给我听,而且加上自己的评论和理解,最后把自己要怎样做也讲了出来。不亚于一篇小计划或小论文,要知道,那时他才不到7岁。

这就是鼓励的作用,比批评更柔然且有力。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来激励孩子,而且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这种教育的智慧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

当然,奖状不能为了给而给,这样就失去了他的独特性和意义,必定物以稀为贵。而是要老师真正观察、明确每一个孩子的优缺点,真正找到他身上独特的闪光之处,并予以表彰和鼓励。这样不仅被表扬的孩子内心欢喜,其他孩子也心悦诚服,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榜样,为今后的行为习惯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标准。

教育处处是智慧,那要求从教者有耐心、细心、爱心和一颗智慧之心去发现,去传播。


师者馥仁心


给全班学生都发奖状不是不可以,是看这奖状上怎么写。如都写三好学生或都写优秀学生就不合适了,必须分类奖励,比如,三好学生、学习标兵、劳动模范、学习进步奖、文明标兵......就可以的。

孔子曰,数子九过,不如赞其一功。表扬和鼓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我们大人都抵触批评,更何况孩子呢?其实有很多学生就是被老师的过分批评而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以至于毁了学生的前途。

我们应大力提倡鼓励教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拉紧师生之间的距离。

一味的表扬未必完全正确,一味的批评一定是最差的教学方法。


局外难缠


我是不赞成班主任给全班学生发奖状的,可能班主任的出发点是好的,充分的考虑教育里面提到的激励机制,想通过这个方式让学生得到鼓舞,找到自信。但是,这种大锅饭的方式不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奖状的作用是用来肯定优秀学生的努力付出和表现的,一个班级里,总会有优生和差生,班主任为了激励学生,就算巧立名目设立各种奖项,也应该有名额限制,要体现奖状的珍贵性,要让学生觉得奖状是来之不易的,想要获得奖状,必须要比别人更努力,付出更多。要是每个学生都发奖状,就会误导学生,认为得奖太容易了,第一和最后一名,普通表现和积极表现的都有奖,奖状就显得太廉价。最后让优秀的学生感到愤愤不平,让普通学生和差生毫不珍惜。全班都发奖状,所有学生都开心了,但设立奖状的意义就不存在了,激励学生固然重要,但也要让学生明白竞争的残酷,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才能让学生具备更优异的生存条件。因此,我是不赞成给全班学生发奖状的。


浮生半世不再回首


放假前,班主任有时为了鼓励,督促等作用,给学生颁发奖状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借此来鼓励学生一学期的优秀表现。同时,也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过个快乐的春节。但是一些班主任在发奖状时存在着滥发现象,使奖状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所以,我认为,要真正发挥奖状的激励效应,班主任要做到“三宜三忌”。

首先,应该多元素评价学生👩‍🎓,不可一把尺子衡量。

当下,有不少班主任给学生颁发奖状时,只局限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这种做法严重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班主任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就应该采取多元评价的方法,在颁发奖状时应该涵盖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

因此,班主任应该拓展思路,改变观念,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形式多元,内容多元的评价,从而肯定和赞扬学生在任何一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鼓励他们继续进步!

如果有学生在综合素质中的多方面素质都比较突出,那就可以给这些学生👨‍🎓颁发像“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优秀先进个人”等综合素质奖给予全面的肯定。如有学生在综合素质中的某一方面表现突出,那就针对其突出的素质颁发专项素质奖,比如“学习标兵”“篮球之星”等。对于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进步明显的学生,班主任就应该给这些学生颁发“……进步奖”,如“数学进步奖”“英语进步奖”“助人之星”等。

其次,最好师生投票选举,不可班主任一言堂。

确定奖状获得者人选时,既要让所有任课教师参与讨论,也要让学生👩‍🎓👨‍🎓参与投票或者讨论。不能由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也不能“暗箱”操作。要充分体现民主意识,外听取任课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确定奖状获得者人选,并说明为什么把奖状发给次学生,让学生心服口服。

最后,最好面对全体学生,不可人人都发奖。

不管是先进生,还是后进生,只要他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就应该给他发奖状。但先进生未必处处先进,也有其后进生的地方,在奖励其先进的同时,也应该指出其不足,让他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薄弱之处的能力也提升上来。后进生也不一定处处落后,也有其先进的地方,应善于发现其闪光点,也给他发奖状,赞扬其优点,给他树立信心,并为他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他持之以恒地努力💪,一点一点取得进步。

因此,给学生颁发奖状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激发先进学生更加高昂的斗志,让他们再接再厉,更要鼓励后进生努力💪赶超,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当然,如果学生不努力或者进步不明显,就不能给他发奖状。这是因为,如果人人都发奖状,学生太容易得奖了,学生不努力就可获奖🏆,有很多学生就不努力了,因此也就失去了发奖状的意义可!


fy张振阜阳


朋友家长的孩子今年过年拿回来了5张奖状,有“进步奖”“卫生小卫士”“数学小能手”“优秀值日生”“阅读之星”,大家都夸他这么优秀,不过这个朋友却说:老师说了,上课表现不太好,要不还会有个三好学生的奖呢,希望他以后上课可以认真听讲。

不要小看奖状对孩子的意义,不亚于家长拿到的年终奖的心情,奖状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证明,对前一段时间在学校表现的肯定。

题目中收到的有的班主任老师给全班学生都发奖状,估计这应该是低年级的班主任吧,希望用奖状来鼓励和鞭策学生们,这样的做法我认为没啥不妥的。

记得我小时候上学,那时没有这么多的奖项,好像只有三好学生的奖状,如果能得到个奖状,能高兴一个寒假,如果没能得到奖状,一个寒假都不开心。

现在很多人都在崇尚赏识教育,给孩子发奖状也是赏识教育的一种,不过家长和学生要正确看待得到的奖状,因为现在的奖状分很多种,那一方面得到奖状了,说明在这一方面做的好,如果哪一方面没有得到奖状,说明这一方面还有欠缺。

所以说,我的对老师的做法表示赞同,但是家长和学生要明白,不是说得了奖状就是各方面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