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说满清杀他祖宗三代,盗墓是为了报仇,那他祖上是啥来头?

在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诏书》颁布之后,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制度也随之终结。但是,按照《清室优待条件》中的规定,清朝的皇家陵园仍然按照清朝时的规定进行管理和保护。例如清东陵,不但设有护陵人员,在管理机构上仍然和清朝时相同,而且还有旗兵、绿营兵长期驻扎守护。


孙殿英说满清杀他祖宗三代,盗墓是为了报仇,那他祖上是啥来头?

在清朝刚刚灭亡的时候,宗人府的护陵大臣还能和往常一样,对清东陵进行管理和维护。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愿意继续守护清东陵的人越来越少,护陵大臣也变得名存实亡。因为无人保护,清东陵里埋藏的无数珍宝引起了有心之人的垂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称为“东陵大盗”的孙殿英。

1928年6月,孙殿英率领手下前往冀东地区剿匪。当他得知当地惯匪马福田意欲盗掘清东陵之后,连夜派遣第八师师长谭温江率兵赶跑了马福田。之后,孙殿英光明正大的把部队开到马兰峪,打着军事演习的名义盗掘了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和乾隆皇帝的裕陵,在这两座陵墓中盗取了大量珍宝。


孙殿英说满清杀他祖宗三代,盗墓是为了报仇,那他祖上是啥来头?

孙殿英盗掘东陵的消息传出后,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特别是对于当时的满人来说,更是对孙殿英恨之入骨,许多清室遗臣也都纷纷要求严惩盗陵凶犯。面对群情激奋,孙殿英却显得非常淡定。他一方面用盗来的稀世珍宝疏通上层关系,一方面对外说满清杀了他祖宗三代,他盗墓完全是为了报仇。那么,孙殿英的祖上到底是啥来头?

孙殿英自称祖上是明末名臣孙承宗。根据史书记载,此人后来确实是被清军所杀,而且祖孙三代也确实是死于清军之手。


孙殿英说满清杀他祖宗三代,盗墓是为了报仇,那他祖上是啥来头?

孙承宗曾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也是明朝末年的文坛领袖,先后担任过兵部尚书、辽东督师、东阁大学士等。1622年,明朝在与后金的交战中节节败退,在边防危机的紧要关头下,孙承宗接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在他督师辽东的四年时间里,主持修筑关宁锦防线,收复失地四百余里。还培养出了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

孙承宗在辽东的一系列举措,稳固了明朝的关防,受到了满朝文武的称赞。魏忠贤一心想要结交孙承宗,但是他数次攀附孙承宗的举动都遭到了拒绝。因此,魏忠贤十分嫉恨孙承宗,让人在明思宗跟前诋毁孙承宗,最后孙承宗不得不辞官回乡。


孙殿英说满清杀他祖宗三代,盗墓是为了报仇,那他祖上是啥来头?

1629年秋天,皇太极绕过关宁锦防线,攻入长城以内,京城瞬间告急。满朝文武束手无策,只好再次让孙承宗出来主持大局。这一次,又是孙承宗力挽狂澜。但是,经过这次复出之后,孙承宗也意识到明朝大势已去,于是再次告老还乡回到了老家高阳隐居。

1638年11月,清军兵临高阳城下,孙承宗不愿投降,带领全城军民守城。城破后孙承宗被擒,最后自缢而死。在守城之战中,孙家共有百余人遇难,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尽皆战死,可以说是举家殉国。

既然孙承宗是举家殉国,那么孙承宗还有没有后人留下来呢?孙殿英到底是不是孙承宗的后人呢?


孙殿英说满清杀他祖宗三代,盗墓是为了报仇,那他祖上是啥来头?

史书上关于孙承宗后人的记载并不多,但是根据史学家们的推测,孙承宗应该是有后人留下来的。因为根据记载,孙承宗一共有七个儿子十三个孙子,在高阳一战过后应该还有两个儿子和七个孙子幸存。所以,孙承宗还是有后代存留下来的。既然孙殿英自称是孙承宗的后人,那么还是非常可信的。因为以前的人,对于认祖归宗这样的事非常看重,一般是不会胡乱认祖宗的。这么看来的话,清军当年还真的是杀了孙殿英的祖宗三代。

不过,虽然孙殿英是孙承宗的后人,但是也不能说他盗掘清东陵完全是为了报仇,其中也掺杂着他的个人野心,想要用盗掘来的财宝招兵买马。他在清东陵挖出来的那些稀世珍宝,除了疏通关节送出去的那部分,其他的几乎都被他自己据为己有了。由此看来,他所谓的报仇也是名不副实,实际上还是垂涎清东陵里的财宝。


孙殿英说满清杀他祖宗三代,盗墓是为了报仇,那他祖上是啥来头?

孙殿英的这次盗掘,给清东陵带来了巨大破坏,定东陵和裕陵几乎被他洗劫一空。这些被盗掘出来的文物有很多都堪称稀世珍宝,例如乾隆皇帝钟爱的九龙宝剑等。这些珍贵文物后来有很多都下落不明,也有很多流失海外,实在是古代文物的重大损失。

PMO小雏菊短袖联名藤原浩闪电夏季短袖情侣男女T恤

孙殿英说满清杀他祖宗三代,盗墓是为了报仇,那他祖上是啥来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