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两岁",可怕的却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把这一切推向了孩子

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说过:没必要对孩子歇斯底里地发脾气,也没有必要唠叨个不停。早晨起来要洗脸刷牙,外出归来要洗手,弄乱的东西要放回原处等等,只要有机会就自然地教导孩子,这样不就行了吗?

什么年纪的孩子最"可怕",最让父母束手无措?很多家长都会异口同声地说:"两岁!"

可能很多宝妈会问了,2岁的孩子怎么就父母造成这么大的"威胁"呢?

2岁的孩子,处在最为特殊的年纪。虽然摆脱了1岁时的咿呀学语,蹒跚爬行,但对于父母的批评和责骂,孩子也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

孩子在这个年纪,可以说"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孩子身体较弱,家长也不忍心打骂;但是训斥孩子,孩子非但不听管教,还会和父母咿呀顶嘴,甚至摔东西发泄情绪。

前段时间,国内专门有一档专门讨论育儿节目,叫做《拜托了妈妈》。

其中有一期由高晓攀作为"育儿挑战官"参与了节目,在节目中,大家一起讨论了"可怕的两岁"这个话题。

高晓攀表示"可怕的两岁"确实挺可怕的,他还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吃饭,喜欢吃零食。

父母"软硬兼施"哄着孩子吃饭,孩子就是不听话,还会将饭菜洒得满地都是,然后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主持人李静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2岁的孩子是一个"可怕"而又特殊的年纪呢?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硕士、国家心理督导师武自存作为"未来守护官"对"可怕的两岁"作出了解释。

她说:孩子进入两岁或两岁之后的时候,就会变得有些固执,而且孩子容易发脾气,还伴随各种的情绪反应,父母的一些批评要求,孩子都会"一票否决"。

儿童心理专家就将这个年纪定义为"可怕的两岁"。

可怕的两岁:孩子在一岁半到三岁这个阶段,由于孩子在这个阶段自我意识开始萌发,自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自主探索阶段,很容易出现人生的第一叛逆期,两岁最为典型,所以被称为"可怕的两岁"。

为什么孩子对抗父母的"权威"开始于2岁呢?从孩子的成长发育规律来看,主要有这三个原因:

为什么宝宝突然这么“无理取闹”?

1. 孩子两岁时,形成了自我主观意识。

两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我"的概念,会把自己当成有别于他人的独立个体。

随着孩子"自我"概念的不断健全和成熟,孩子就有了"自我选择"的意识,希望能够自己"主宰"一切。

出于这样的心态,孩子也就会对父母的要求选择接受或拒绝接受,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刺激、快乐的体验。

所以孩子喜欢和父母唱反调,在孩子看来就是维护自己权益和尊严,是很正确的事情。

2. 孩子进入了秩序敏感期。

2岁的孩子,已经具有了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经常会把关于自己一切的事物规律,看成是建立自己的"新秩序"。

这种对自己有利的"秩序"行为,一旦不父母破坏,孩子很可能就会表现出烦恼,甚至因为无法控制情绪而发脾气、哭闹。

美国著名家庭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在《可怕的两岁》一书中指出:"可怕的两岁"是一个孩子容易出现逆反却又十分重要的过渡时期。

能够平稳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是父母的愿望。

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好习惯的养成,都是从可怕的两岁培养起来的,所以父母要把握抓住孩子的两岁,孩子才能变得听话懂事,出人头地。

面对孩子"可怕的两岁",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岁的孩子经常不听管教,打滚撒泼,情绪暴躁的父母都会选择用"暴力"解决孩子的君奥问题。

家长一定要学会注意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要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

孩子今后可能会变成两个极端,要么孤僻内向;要么有暴力倾向,甚至会有反社会型人格。

2. 坚持自己的原则

家长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就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自我、无理取闹。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父母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也要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孩子心里有了规则意识,也就会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今后也会乖乖听父母的话。

3. 家长多陪伴孩子

2岁的孩子,更需要父母多花时间来陪伴,感受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和孩子成为朋友,经常陪孩子玩耍。

孩子感受到了平等对待,才更愿意和父母敞开心扉地交流沟通,遇到问题也会听从父母的建议。

如果孩子已经到了2岁的叛逆期,此时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前期的习惯没培养起来!此时父母怎么说都抗拒!就要善于使用绘本去引导孩子自己思考

其实在孩子出生后就可以给孩子讲绘本,1岁后让孩子看绘本更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有效避免叛逆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会发现绘本的力量会比说教管用多了!

优秀的孩子必定是见过世面的孩子,他们的背后一定站着一对有眼界有见识的父母。

2岁前时,是孩子建立规则感的关键时期。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帮助孩子形成基础的规则意识。除此之外,如果孩子出现了不当行为,要让他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一定代价,比如适当剥夺或者延满足一次他最在乎的东西,或者最想做的事情。

通过规则感的建立,孩子让他知道,做了错事,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对孩子的规则意识的灌输,是先从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坐地铁乖乖安检,等餐需排队这些小事开始的。

刚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想让孩子长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惯养成的关键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孩子走的更远。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套有关好性格品格培养的绘本《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父母可以给孩子当睡前故事读,而且还能让孩子学会自己的情绪管理。

这套书一共有十个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诚实守信、不乱发脾气、自我保护、克服恐惧、团结友爱、知书达礼、分享快乐、我能行、形成好习惯

10册不过是49.9元,还可扫码畅听,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后,已经很累了,想给孩子讲故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孩子都是向往自由和独立的个体,他们也希望被父母尊重,和父母成为朋友。正确培养的品格,孩子今后才能成为高情商、高素质的精英人才。

感兴趣的家长下方可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