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展品、文字、内容,甚至是馆内走动的行人,都是在体系框架内对存在的时间轨迹的印证,是留下和记录存在过、发展过的痕迹。”

说到博物馆,大部分人会想到暗沉的环境,丰富的造景,精致的展品,和繁杂的分区等等,但是这次我们接到的是一个律师博物馆,这也是南京历史上第一所律师博物馆。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与其说这是博物馆,它其实更像一个“书架”。因为南京法律和律师的历史分多而繁杂,没有做过细致梳理,而每一个年代下都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人物和事件。这些人物和事件就像一本本书,在法律框架的系统和时间轴线上被封存。那么这个律师博物馆的价值就在于把这些封存的历史和人物事件一一展现, 结合当下的环境总结未来的法律执行方向和大众对于法律知识普及化的需求,梳理出一个无太大使用门槛的“图书架”。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这种“图书架”的形式也是我们首次尝试研究全民美学及法律知识升级的最好契机。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法律是一种由规则组成的体系。”

所以“体系”是被拉进构建空间,构成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在“体系”里势必就会有不同的规则和条例,我们一直在想如何将抽象的法律用具象的逻辑展现给更多的人,帮助他们建立法律的框架和初步感知逻辑。于是“框架”和“系统”就成为了我们尝试构建空间的切入点。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我们利用木质的且长短不一的条状柱体,构建成空间内部的框架结构。而这种并不对称且规整的框架结构,就是我们想表达的“法律体系感知”。在这样的物理构筑下,参观者可以看到长短不一的梁柱结构错落叠加的相互支撑,这也是源自中国建筑斗拱结构的变形。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通过找到视觉共性点,让参观者感知自我文化的积淀和熟悉,打消部分对法律知识不熟悉的参观者所产生的陌生及抗拒心,能够迅速将参观者拉进自己熟悉的环境认知中。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我们对传统技法做了调整,用当下的设计手法和施工方式去构建框体结构。通过两片条状的梁将柱体夹住,然后构搭在柱体之上,同时利用互相的承重把结构力分散,形成参差不齐又平衡稳定的框柱形态,而这个形态就寓意着法律的“体系”框架。无论是展品,还是文字内容,甚至是馆内走动的行人,都是在体系框架内存在的时间轨迹的印证,并且留下和记录存在过,发展过的痕迹。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空间只是一个载体,而载体承载的内容就是信息。无论是“博物馆”还是“图书架”都是传递信息的空间或者区域,所以传递信息,是我们想在空间里真正实现的。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那么第一步就是通过建筑形态去传递法律的”意识感知信息”;第二步就是通过尺度和比例,让参观者感知空间的亲和力和力量感,我们叫之为“同步感知信息”;第三步是通过传统展柜的形式,展出历史时间轴上遗留下来的物品,我们称之为“物理痕迹信息”。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这里第二部分的“同步感知信息”,是想通过人体的比例同步建筑框体的比例,以实现人在空间中会产生莫名的熟悉感和亲密感,根据不同的比例关系从而进一步打消人在陌生空间里的不适感。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楼梯间的空间,我们利用了一个反差性设计的手法,利用建筑语言构建一个非常纯粹和光明的空间。白色的楼梯空间构筑了很多的空洞,利用楼梯道的自然光引入到建筑体内,同时利用自然光的温暖感化空间的沉闷,建立了一个极富仪式感和信仰感的交通空间。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本次设计并没有从极具强烈的视觉上突破传统认识,而是在尊重传统民众认知的基础上尝试突破心理束缚的意识。与其打造一个落入常规的“博物馆”,我们更想构筑一方深入人心的“图书架”,也期待未来我们可以设计出更多的“非标准性博物馆”项目。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分析图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平面图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轴测图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Project Name|项目名称

框序

Location |项目地点:

江苏省南京市

秦淮区升州路熙南里

Project area|项目面积

400m²

Design company|设计公司

寸匠凝结建筑设计

Chief Designer | 主创设计师

许智超

Design Team | 设计团队

鲁峰,任志,陈雷

Photographer | 摄影师

王海华,EMMA

DESIGNER

设计师介绍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许智超

80后著名设计师

寸匠凝结空间设计 创始人

南京市室内设计学会青年设计师分会副会长

南京市室内设计学会理事

网综《就匠变新家》常驻设计师

设计理念:尊重自然和建筑的关系创造更好的生活运营方式

擅长结合艺术创意、建筑逻辑、绿色环保,尊重自然等理念,完成建筑和空间的重述和表达。在空间中寻找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坚持人性、环保、趣味的设计理念,尊重自然和建筑最和谐的存在方式。对商业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全面的商业逻辑,尊重商业法则,并且努力寻找商业价值和设计表达的平衡用设计完成城市的自我更新,赋予城市新生命是我们的设计责任!

荣誉记录:

2016年艾特奖南京区优秀餐饮空间

2018年意大利A' Design Award国际建筑与室内设计大奖

2018年韩国K-DesignAward空间/建筑设计大奖

2018年德国标志性建筑设计大奖

2018年英国SBID国际卓越设计大奖

2018年中国室内设计新势力榜(南京榜)10大设计师

2018年中国室内设计新势力榜(全国榜)10大设计师

2018-2019年度40under40中国(南京)设计杰出青年

2018-2019年度40under40中国(江苏)设计杰出青年

2018年M+中国高端室内设计大赛年度影响力TOP100

2018年M+中国高端室内设计大赛梦之队成员

2018年光华龙腾奖·中国装饰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百人榜

2018年美国IIDA全球卓越大奖商业空间类别大奖

2019年WADA世界建筑设计大奖

2019年ASIA DESIGN PRIZE亚洲设计大奖 银奖

2019年中国第14届“金外滩奖”优秀休闲娱乐空间奖

2019年中国第14届“金外滩奖”优秀照明设计奖

2019年法国巴黎DNA设计大奖

2019年GFDA全球未来设计大奖体育与娱乐类别 全球第二名

2019年GFDA全球未来设计大奖商业类别 全球第三名

2019年美国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大奖商业空间类设计大奖第二名

2019年美国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大奖商业空间类设计大奖第二名

2019年中国新商业空间设计大奖最美快时尚餐厅大奖

2019年中国新商业空间设计大奖全国TOP10 杰出设计师

2019年意大利A' Design Award国际建筑与室内设计大奖金奖

2019年韩国K-Design Award空间/建筑设计最高奖 特等奖

寸匠-为年轻设计发声

[email protected]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首发」寸匠凝结|许智超:框序-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

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