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益团体如何参与药物滥用防治?


在日本,以公益财团法人、NPO(非营利组织)为代表的公益团体积极参与药物滥用防治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成绩。本文选取其中主要的、全国性的组织进行经验探讨,以期启发和借鉴。

麻药·觉醒剂乱用防止中心:

以全国性的街头宣传

向民众普及药物滥用危害

麻药·觉醒剂乱用防止中心是日本最大的药物滥用防治民间团体,在1987年由内阁会议认定后设立,并在2012年由财团法人转变为公益财团法人。

其设立的背景是上世纪40年代日本开始出现“觉醒剂”(中枢神经兴奋类毒品,以苯丙胺类为代表)滥用,上世纪50年代出现“麻药”(中枢神经麻醉类毒品,以海洛因为代表)滥用,再到70年代后期开始冰毒的再度大量滥用,并且使用者急速增多,到90年代初又增加了可卡因、新精神活性物质等毒品的滥用。在此严峻的背景下,在加强打击毒品流通的同时,强化和推广防患于未然的毒品预防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日本内阁批准设立麻药·觉醒剂乱用防止中心,就是让其作为民间团体来推进官民一体的药物滥用防治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开展各种宣传启发活动来普及药物滥用的危害知识,为各地的活动提供各类宣传品(包括宣传册、海报、DVD、毒品样品等),开展药物滥用防治教育认定讲师的师资培训和其他国际合作、调查研究等。

日本公益团体如何参与药物滥用防治?

该中心的代表性宣传活动是“绝对不可以”普及运动。该运动响应联合国“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口号号召,在每年的国际禁毒日前后一个月开展宣传活动。以“绝对不可以”博士为形象标志,通过亲切又富有知识感的漫画博士形象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并设计知识问答和小游戏介绍各类毒品知识。在开展宣传活动时,该中心会同时进行募捐活动,将筹得的款项捐赠给发展中国家的禁毒公益组织和国内的宣传启发活动。2018年度,“绝对不可以”运动在日本全国开展了748场街头宣传,共计约3.5万人参加。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在这些街头宣传活动中配发了15万余枚带着“绝对不可以”博士形象的创可贴,受到了民众的欢迎。

此外,麻药·觉醒剂乱用防止中心的师资培训事业也颇具成效。2018年度,经该中心培训的认定讲师到访了超过3600所学校,对超过32万名儿童学生开展了药物滥用防治教育活动。

日本学校保健会:

以学校保健课为中心

开展药物滥用防治教育

日本学校保健会在解决现代学生面临的药物滥用问题方面也做出了重要努力。该会是以学校保健向上发展为目的设立的公益财团法人,开展学生健康和学校保健相关的各类活动,其中药物滥用防治教育就是重要的一环。

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各地学校将药物滥用防治教育放入学校教育计划中的合适位置,开展有计划的、系统的教育活动。具体而言,在中小学的保健体育课(小学为体育课中的保健内容)和特别活动课(以年级活动或全校活动为主)中设置药物滥用防治内容。由于保健体育课承担了大部分的药物滥用防治教育工作,因此日本学校保健会配合文部科学省,在官方网站设置了专门板块详细介绍如何开展药物滥用防治教育。该网站提供小学、中学、高中的药物滥用防治课程的教案案例,如何分阶段分层次开展教育,并提供教师用教材和学生用教育资料,供各地学校参考学习使用;同时推荐学校在课程外通过家校联合教育、地区联合教育和相关机构的联合教育等方式开展活动;还利用“NO DRUG”漫画来宣传毒品知识,以男孩女孩和医学博士为主人公,把毒品知识融入到一问一答的漫画中,配合各类毒品图片,可读性强,对学生读者的吸引力很高。

日本公益团体如何参与药物滥用防治?

在开展药物滥用防治教育活动中,日本学校保健会十分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认为由学生自主发现课题,自主学习、思考和判断、行动的田野调查是更为有效的教育方法。推荐学校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保健所、警察局、麻药取缔官事务所等部门,听取药物滥用对健康的影响,药物滥用引起的有关案件,近期国内国际药物滥用的现状等等,鼓励学生调研药物滥用的社会环境。

学校如果发现学生有药物滥用的情况该怎么做?日本学校保健会专门对此提供了对应方法供学校参考。该方法指出,对学校来说,要特别注重保护学生隐私,对学生自身慎重开展合适的调查,如果确认有药物滥用行为,应当立即与家长及警察部门联系,采取必要的措施,并支援学生家长帮助学生在相关部门进行咨询和治疗。为避免在学校引起混乱,还应当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生开展指导教育。

酒精、药物问题全国市民协会:

参与发起制订药物依赖问题公开报道准则

2000年成立的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ASK(酒精、药物问题全国市民协会)主要进行酒精和药物滥用问题的预防和宣传启发活动,包括培养咨询顾问开通咨询电话,为药物滥用相关社会规范、规则的确立提出建议,提供针对中小学、大学、教师家长、职场人等的学习讲座,开设学习角让孩子们用游戏的方式学习成瘾性药物的危害,开展调查研究和宣传活动等。

ASK的工作目标是实现三种预防:一次预防,即“预防发生”,开展针对酒精、成瘾性药物的预防教育、宣传活动,推动建立对高危对象进行适当管理的社会规范;二次预防,即“预防进行”,实现对药物依赖者早期发现和介入,为此进行知识储备、人才育成和形成相应的社会环境;三次预防,即“预防复发”,预防家族连锁反应,缓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消除针对药物依赖的误解和偏见。

ASK在药物滥用防治方面一个最值得一提的举动,是在2016年和相关团体、专家共同发起制订一个药物依赖问题的公开报道准则。其背景是在当时的日本,针对艺人或有名的运动员的药物依赖问题,新闻报道存在偏差。比如存在对当事者的人格否定、误解和中伤,加深当事者及其家人的心理创伤,妨碍当事者的治疗和恢复;比如每次报道都出现白色粉末和针头注射器的画面或描述。

ASK和相关团体、专家认为这样的报道具有十分危险的影响。对一些遭受虐待等饱受身心痛苦的青少年高危群体来说,他们容易被危险的事物所吸引,白色粉末、注射器画面的出现容易让他们更加对毒品产生兴趣。对药物依赖当事者来说,这样侵犯隐私的报道剥夺了他们求助的机会,延迟了他们的治疗和恢复。对正在进行治疗的当事者来说,这样赤裸裸的报道容易再度刺激他们的心瘾,并且认为自己为社会所不容,降低他们回归社会的心理动因。对当事者的家人来说,会因为受到社会制裁和私生活侵犯而感到不安,家人还会认为自己必须帮助当事者治疗回归,从而给自己产生很大压力。对一般公众来说,这样的报道容易助长他们对药物依赖的误解和偏见。

2017年1月30日,ASK和相关团体、专家一起召开记者会,宣布了药物依赖问题的公开报道准则的提议。该提议指出,希望媒体在报道时注意以下几点:意识到报道会对当事者、治疗中的药物依赖患者、支援者和当事者的家庭、孩子等带来强烈影响;对于药物依赖,要告诉公众这是一种可以通过医疗和心理咨询等方式恢复健康的“病”,而不仅仅是犯罪和逮捕;介绍相关的咨询窗口,告诉公众药物依赖除了警察和医院以外还有很多解决通路;对当事者的朋友、家人,要强调去专门的咨询窗口进行咨询的重要性;报道用语上不是“从犯罪到重生”,而是“从生病到恢复健康”;听取和报道药物滥用专家学者的意见;要报道恢复健康的当事者的发言,告知公众药物依赖的危险性和恢复健康的历程;要深入报道产生药物依赖的贫困、虐待等深层次社会背景。

该提议希望媒体在报道时避免以下几点:避免以白色粉末、注射器等画面或描述来对等药物依赖;避免报道使公众对毒品产生兴趣;避免在报道中对药物依赖患者进行人格否定;避免媒体率先对当事者进行审判,例如认为当事者应该失业等;当事者是名人时,在报道中应避免对当事者陷入药物依赖的原因进行臆测,如认为当事者是堕落导致的等;避免使用“药物依赖症在家人的支持下就能恢复健康”等简单美化的措辞。

这份提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日本媒体在报道相关事件时更侧重于对健康恢复和反省方面的报道,避免了很多吸引眼球的刺激性报道。

全国药物依存症者家族会联合会:

通过普及身心健康知识和相互交流

促进会员回归社会

NPO法人全国药物依存症者家族会联合会是日本各地区药物依存症者家族会的联合会,通过与各地家族会的协力和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来促进精神保健知识的普及,药物依赖者的社会回归,保健、医疗、社会福利制度的改善等。

该会以“不要再一个人苦恼了”为口号,认为药物滥用的起因是“生病”,强调药物依赖者的家人如果掌握了相关知识,对当事人报以正确的行动和态度,问题就会逐步解决,反之,则当事人难以解决药物滥用问题。

家人应当以何种态度来面对药物依赖者本人,联合会提出了12条原则:把对当事者的一切预设的想法丢掉,先变成白纸一张;不要把当事者当成孩子,要考虑当事者自身的责任;不要过度地关注当事者,而是关注家人自身的言行态度;避免孤立,家人要参加家族会、学习会来寻找同伴;停止威胁和责备当事人,要用正确的行动;停止对当事者进行监视或干涉的言行举止;不要给当事人解决一切问题,因药物滥用导致的缺勤、缺课、债务等问题应当让当事人自己承担责任去解决;不要因为当事者的行为而一喜一忧,当事者是否使用药物家人都应该正常地好好生活;对当事者要言出必行,做不到的话就不要说;在适当的情况下让当事者直面自己的问题;不要屈服于当事者的暴力行为,一旦出现暴力应该立即求助或报警;不要把当事者扔给医院,因为药物依赖症不仅仅是医院的治疗问题,更需要家人共同学习努力来解决。

目前,全日本有30个地区的家族会参加了联合会,通过定期举办学习会、论坛、讲座,开设咨询窗口和热线等方式持续开展着活动。

日本DARC:

为药物依赖者提供共同生活的场所

有计划地支援康复回归

DARC为药物(DRUG)、依赖(ADDICTION)、康复(RIHABILITATION)、场所设施(CENTER)的组合造词,字面意思即为药物依赖者的康复中心。该组织为药物依赖者提供共同生活的康复场所,通过实施适合的康复计划,来降低药物依赖者的复吸率,以期达到逐渐摆脱药物依赖、彻底康复的目标。

日本DARC本部设在东京,在全国各地均有分部。在东京本部设有5处供男性药物依赖者入住的康复所,通过与医疗机构的协作配合来开展康复支援计划。入所人员可以获得白天和夜晚的看护、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所内还会定期举行教育启发活动、地域安全活动、演讲会等。根据不同对象的康复进程,DARC还设置了单独的就业支援教室,为可以回归社会、重返职场的康复对象提供就业培训和岗位咨询。同时,东京本部也为女性药物依赖者或其他地区的咨询者提供相应的康复场所信息。此外,日本DARC还制订了药物依赖者家人的援助计划,通过每月定期举办家族支援学习交谈会,帮助大家打开心结解决问题。

GAIA:

以在大自然中开展疗养计划的方式

促进药物依赖者康复

GAIA是一个以药物、酒精依赖者疗养中心为主要业务的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地址在冲绳县那霸市。疗养中心于2002年6月建成,其理念是“为有意愿摆脱药物、酒精依赖的人提供一些新的生活方式的选择,通过在冲绳的大自然中和同伴们享受生活,能够切实地实现康复和回归”。

GAIA认为,让药物依赖者脱离之前的交友圈子,脱离被卷入自己药物问题的家人的注视,脱离长期习惯了的生活环境,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摆脱药物依赖,更容易开始新的人生。在冲绳疗养中心,药物依赖者远离了曾经的生活圈子,通过参加集体生活和疗养康复计划,坚定他们康复回归的决心。

GAIA的疗养康复计划注重以下三点:1.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要求每日定时起床和就寝,按时吃饭,做好个人卫生。2.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集体生活来构筑一个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和解决问题的人际关系圈。3.专心朝着康复的方向努力。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计划、小组会议和体育活动来进行康复训练。其中,冲绳特色的体育活动是一大亮点,包括冲浪、海钓、潜水等,既能提高参加者的身体素质,也丰富了他们的兴趣爱好。

同时,GAIA还会根据参加者各自的情况特点,为他们提供注重个性和能力开发的活动,帮助他们升学、就业或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等。

其他国际组织的日本分部:

通过互助小组的形式解决彼此存在的问题

此外,在日本影响力较大的药物滥用防治公益组织还有一些国际组织的日本分部,例如Nar-Anon JAPAN和NA JAPAN。

Nar-Anon意为药物依赖者的家人朋友的自助小组会,1964年发源于美国,1989年11月在日本开始活动。在长期的活动实践中,Nar-Anon JAPAN形成了以经验、力量、希望为中心,以12个步骤、12个传统和12个理念为基础的康复计划。通过每周召开小组集会,来帮助成员之间解决心理、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成员之间互相鼓励,寻求更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NA(Narcotics Anonymous)是有康复意愿的药物依赖者本人组成的自助小组,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起源于美国,到八十年代后期,在欧洲多国和日本、新西兰等地也产生了NA小组。其理念是“NA是药物依赖者集合起来的非营利组织,参与者是在康复过程中的成瘾者,通过定期集会进行互相帮助。彼此之间不关心对方具体的成瘾过程,而是关注对方今后想如何解决成瘾问题,彼此之间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进行帮助”。其目标是通过成员间的互相帮助,最终彻底不再使用成瘾性物质。目前,NA JAPAN在日本各地均定期举办交流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