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傳奇|國外鬆:“外來戶”成當家棟樑

推薦詞

國外松,主要指我國南方引種成功的溼地松、火炬松,是世界性人工用材林主栽樹種,為良好的建築、紙漿用材。溼地松還是非常優良的松脂生產樹種。這兩個樹種已在我國引種馴化近百年,覆蓋南方15個省區,造林達300萬公頃,其中80%為溼地松,是我國南方荒山綠化、生態防護的重要樹種,更為松脂化工產業和林紙林板產業提供了速生優質的原材料。近幾十年來,通過科技攻關,我國已分區建立起國外松多世代育種群體和生產群體,滿足了良種國產化用種需求。

樹木檔案

溼地松、火炬松原產自美國東南地區,均為松科松屬高大針葉樹種,由於其生長習性相似,又是20世紀初開始同步引種到中國,習慣統稱為國外松,或簡稱外松,具有耐瘠薄、適應能力強、早期生長快、樹幹通直、松脂豐富易採、四季常綠和冠型優美等優良特性,適合在沿海、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等地造林,我國南方亞熱帶、熱帶地區以及山東、河南等暖溫帶地區均成功引種造林。由於對松材線蟲病帶有天然抗性,國外松成為南方廣佈性松類造林的首選樹種。

樹木傳奇|國外松:“外來戶”成當家棟樑

原產美國的溼地松、火炬松在我國引種成功後,已成為南方地區當家棟樑。圖為浙江安吉陳嶸紀念館外的溼地松,由陳嶸於20世紀40年代組織種植。

國外有松為中用

國外松,顧名思義是從國外引種到我國的松樹,目前引種最成功、種植面積最大的南方主栽國外松主要是溼地松與火炬松。最早在20世紀30年代,一些歸僑、留美學者發現了溼地松、火炬松在北美的生長優勢,從國外帶回少量種子試種,隨後一些大學的華人華僑通過學校贈送了較多的種子在廣東、福建和南京等地試種,面積在10公頃以上。1944年,具有海外多年遊學經歷的陳嶸先生滿懷報國熱情,從美國引種了一批溼地松種子在家鄉浙江安吉造林,為自力更生辦學提供了經濟資助,當年營造的溼地松大樹至今仍保留著。

早期引種試驗,證實了溼地松、火炬松適合我國南方多地荒山丘陵造林,且生長量和幹型超過本土的松樹,給積弱積貧的近代中國提供了可快速大量生產木材的樹種。1947年,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在前述試驗的基礎上,贈送給中國一大批溼地松、火炬松種子。在隨後的兩年,我國完成了兩種松樹在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等多個省區較大面積的造林,為國外松在我國的發展提供了更廣泛的實踐基礎。

新中國成立之初,滿目瘡痍,百廢待興,作為四大建築材料之一的木材極度短缺,同時由於當時鋼鐵工業落後,產能極低,木材成為基建和能源的重要材料來源,發展速生用材成為建設新中國的基本需求之一。1963年,以在美國求學多年、成績傑出的吳中倫先生為代表,在浙江富陽中國林科院亞林所和餘杭長樂林場開始了科學的國外松引種造林試驗,同年,廣東省林科所所長朱志淞開始了本地採種,擴大試種研究。

經濟綠化用途廣

樹木傳奇|國外松:“外來戶”成當家棟樑

湖南茂源公司的火炬松幼林 龔細娟攝

經過近40年的引種馴化,以溼地松和火炬松為主的國外松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得以大面積推廣。截止到80年代末期,國外松造林總面積約150萬公頃,涵蓋南方15個省區,成為我國廣大亞熱帶丘陵、低山、崗地及沿海主要的速生豐產林樹種,其優良、速生材用特性及良好的栽培特性也得到認可。

隨著林分進入收穫期,其良好的經濟特性再次獲得廣東、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國外松主栽區的喜愛,除了綠化貧瘠的荒山低丘之外,採脂溼地松逐漸成為當地林業持續增收的重要途徑,採脂後的木材依然可以作為優質紙漿材和纖維板材的原材料。革命老區江西吉安保有的國外松(主要是溼地松)面積達400萬畝,是我國國外松保有面積最大的地級市,支撐著全市林脂、林板和林化產業走在全國前列,培育了江西飛尚、綠洲等一大批全國知名林脂、林板企業。除了江西,當前我國從南方暖溫帶、亞熱帶到熱帶,幾乎所有的省區均有國外松種植,總面積達200萬-300萬公頃。

外來樹種鄉土化

樹木傳奇|國外松:“外來戶”成當家棟樑

國外松雙性花

國外松可能是最戀鄉的引種馴化植物,儘管已在南國大地上紮根近百年,“國外松”的稱呼從來沒有改變。近年來,由於異常氣候和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大規模引種活動越來越謹慎,但百年來國外松的引種對全世界林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改變,為世界林業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溼地松、火炬松在美國本土造林2500多萬公頃,海外合計500多萬公頃,是全世界人工林中僅次於桉樹、楊樹外最重要的人工林經濟樹種,其優良的長纖維、豐富的松脂、獨特的建築材特性以及抗旱、耐瘠薄的自然特性,使其成為三大世界級人工林樹種中最具特色的經濟、生態樹種。很多時候,適合人工造林的土地無法很好地培育桉樹、楊樹等闊葉樹種,松樹就成了首選,而松樹綜合經濟價值毫不遜色這兩類樹種。

與其他引種成功的作物、林木一樣,為了滿足大量造林用種的需要,提高外來物種在本土的適應性和經濟特性,我國在引種成功的同時逐步建立起溼地松、火炬松種子生產基地,進入樹木改良、繁育良種的階段。

時至今日,我國南方已經有12個以國外松為主要育種、繁育樹種的國家級良種基地,年可生產國外松良種1萬多千克,可造林10萬公頃,滿足了我國國外松良種需求,逐步改變了近30年國外松造林種苗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同時,國內生產的良種由於經過本地化的馴化和選擇,在保證產量的同時,大大增強了抵禦極端氣候的能力,拋棄了外來樹種的外衣,逐漸鄉土化。

科技助力玉汝成

樹木傳奇|國外松:“外來戶”成當家棟樑

飛尚松香

從早期引種到大面積推廣,在造林高峰期的1986-1991年的6年間,我國共進口國外松良種(種源)150多噸,造林超百萬公頃,良種供給的穩定性和小區域環境的長期適應性成為民間和政府關注的焦點,因此,這期間我國國外松良種繁育和樹種改良在市場需求激增下也迅速發展,全國10多個省在前期引種資源基礎上營建了1000多公頃的母樹林和種子園,到1988年,我國溼地松、火炬松年可自產種子達2萬-3萬千克,大大緩解了用種量的不足。

我國林業部門從“六五”時期開始委託相關科研機構研發我國自己的溼地松、火炬松良種生產體系。在面臨種質資源缺乏、研究基礎薄弱等重大難題的情況下,以中國林科院林業所、亞林所等單位為主的林業科研部門,經過數十年科技攻關,開展了功能基因組等生物技術組學基礎研究,揭示了溼地松、火炬松在我國亞熱帶主產區主要生長、材性性狀的遺傳變異規律,全面研究了溼地松松脂相關性狀及組分的遺傳、變異特性,評價、篩選兩樹種基礎資源群體達3.5萬株,逐年開展雜交、聚合育種生產近萬個雜交球果,全面更新創制了適合本地的新一代選擇、生產群體,建成了我國中北亞熱帶地區乃至全國最大、最全的兩樹種多世代育種群體系統。

樹木傳奇|國外松:“外來戶”成當家棟樑

火炬松雄球花

在雜交育種過程中,攻克了活花粉收取及多年低溫乾燥保存、醫用器具輔助授粉、雌花球套袋拆袋時期及雜交球果兩年期識別及保育等一系列雜交授粉技術難題,同時,先後採用高枝建築式搭架雜交、種子園矮化雜交等技術,克服野外雜交授粉、球果採摘困難的難題。另外,一系列性狀測定技術研發成功,並用於兩松測定分析,為高世代良種種子園母樹選擇奠定了基礎,目前已通過評審的溼地松、火炬松二代種子園及溼地松高產脂種子園,其生產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再次增益15%-50%。

近百年以前,這些來自北美大陸的溼地松、火炬松,在南亞大陸開花結實,在亞林人及同行專家手中完成了新南方松的轉變,變成了我國南方不可或缺的松樹大家族的一員,變成服務整個南方紅壤酸土的綠色使者和部分山區的經濟支柱。據統計,僅亞林所在30年間培育國家級、省級良種合計15個,支撐生產的良種造林面積200多萬畝,預計新增木材儲備數十萬立方米,帶動多省木材、纖維板和松脂、林化產業的發展。

欒啟福 中國林科院亞林所副研究員,國外松國家創新聯盟工作聯絡人,主要從事國外松育種及選育研究。

樹木傳奇|國外松:“外來戶”成當家棟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