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桃花源記》縱觀現實,城鄉一體化的“桃花源”感

《桃花源記》是東晉時期文學家陶淵明所著,在距今1600多年前,作者能設想出這個理想的田園美景家園,真是難能可貴。

讀《桃花源記》縱觀現實,城鄉一體化的“桃花源”感

讀後感慨萬分,這也是作者預示著,未來社會一定會朝自己描繪的,理想的社會藍圖去發展,並會得到實現。

根據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繪的社會氣象。縱觀當今社會,花園城鄉一體化建設。到處都是“一江兩岸,公園綠化”景象。社會和諧穩定,發展進步。猶如《桃花源記》中田園風光,人間仙境就在眼前,並有身在“桃花林”其境的感覺。

為此,把《桃花源記》中描繪的理想家園,結合當今社會城市花園美景,人們的創業精神,和諧可親的人文氣象,分別來論幾點感想。

01,桃花源理想,現實花園城市

“忽逄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作者構思,以人身在其中,眼見為實。把桃花美景描繪得活龍活現,把漁人帶入到了人間仙境。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草”,好像就是當今的“一江兩岸”城市化建設格局。花草樹木,兩岸成排,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如能把時間倒過去,漁人能在這樣的溪水中行船,肯定也會“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讀《桃花源記》縱觀現實,城鄉一體化的“桃花源”感

02,桃花源的勤勞,現實的勤勞致富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中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這就是作者描繪桃花源的田園風光,勞動人民勤勞耕作場面,房前屋後雞犬歡躍,大人小孩過著,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快樂生活。

“阡陌交通”也合乎當今社會,農村的園田化景象,園田化形成農耕道路。村村通水泥路,家家門前過,買房買車出入鄉村和城市之間十分方便。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合乎當今社會人們的形象。機械化耕種,勞動強度減輕,農民和市民潔淨一身,跟城市中的市民穿衣打扮一樣,沒有了城鄉差別。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合乎現在農村也沒有了髒,亂,差。並且也享受著社會公共服務,村村都有健身器械,充實農村人的生活。老人們都是兒孫滿堂,在家享受天倫之樂。

讀《桃花源記》縱觀現實,城鄉一體化的“桃花源”感

03桃花源的熱情好客,現實的和諧穩定。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灑殺雞作食”。

“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乃大驚,問所從來”這是作者描繪桃花源中人,由於社會封閉逼塞造成與外界毫無知曉。對外界人感到好奇,希望得到外界世俗,再說熱情好客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

“不足為外人道也”這就是桃花源中人,希望外界不要來打撓他們的自由,自在,自樂的生活。

當今的現實社會生活富裕,熱情好客更是有加。從大街小巷,飯店,灑店,小吃店到處都是,這足以說明今天的社會招人待客,相比之下更高勝一酬。

如今,社會開放,自由平等。人們的來往,甚至通婚,從北到南,從東到西交際盛廣密切,五湖四海一家親行成一種習俗,相比之下更加註重與外界的交往。

招商引資謀求發展更體現了,社會開放,社會的公平,公正。促使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全國各民族人民更加團結友愛,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共同發展致富。

讀《桃花源記》縱觀現實,城鄉一體化的“桃花源”感

綜上所述

《桃花源記》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自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而且也有著預示社會發展方向,將理想變為現。

縱觀當今現實社會的發展變化,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社會和諧穩定,發展進步,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加越來越好。

桃花源這個世外桃源,是作者理想社會的設想,已成為後世人建設美好家園,追求實現“桃花源”目標而努力。

讀《桃花源記》縱觀現實,城鄉一體化的“桃花源”感

總而言之

相比之下,今天的現實社會,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桃花源”,人美,水美,山美,不但達到了桃花源理想家園的目標,而且還超過了這一目標。

當然,文學家陶淵明著作《桃花源記》是1600多年前設想的理想家園。而得到實現,甚至超過,不足為奇。也應該達到,而且還有偉大的中國夢去實現去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