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荒誕與真實——原來社會派推理大師也能寫歷史小說

提起日本社會派推理大師松本清張,想必大家的腦海中必然會出現他的一些經典作品,比如《點與線》、《砂器》等等,雖然這些作品的問世已經離我們已有半個世紀的時間,但時至如今依舊暢銷不衰,讀者們也仍然會被這些作品中的情節所折服。

不過大師之所以稱之為大師,不僅是在某個領域上取得非凡的成就和造詣,即使在其他地方也有不俗的成績,松本清張開創了日本社會派推理並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學界的地位,他的作品也是寫盡了當時日本社會的人間百態,可除此之外,他尚有許多部歷史小說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而它們的可閱讀性及帶給人們的反思,也絕不亞於他的任何一部社會派作品。

這部《佐渡流人行》便收集了松本清張歷史小說中的11篇經典故事,其背景都發生在日本戰國時期和幕府時代,這其中有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有中下級官吏,更有普通百姓,所展現的不光有歷史事件,還有在不公平遭遇中複雜的人性,而在這些因人性的扭曲而導致一系列值得深思甚至荒唐的後果之後,作者給我們最終呈現的還是正直的歷史觀和現實觀。

就拿這部書名同題作《佐渡流人行》來說,故事講述的是幕府時代某官員為了公報私仇而將無辜之人誣陷為罪犯並將其流放至金山做苦力採礦,在一連串上下勾結、精心謀劃的迫害行為未能如願之後,發現自己真正應該憎恨之人其實另有其人……

小說中將幕府時代官場的腐敗黑暗及主人公因強烈的嫉妒而產生的惡意,發洩在了無辜之人身上,但卻導致了荒唐而又可笑的結局,這令讀者感覺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同時,甚至還有些哭笑不得,不過作者想表達的,也正如前文所說,那便是人性的扭曲必然會導致出人意料的後果,甚至是自我毀滅。

譬如書中另一部短篇《秀賴遁跡》中,主人公原先只是一個被臨時召集來防禦大阪城的普通浪人,但在城破逃離後意外獲得了豐臣政權的領導人豐臣秀賴的信物,在逃亡的過程中,因為這件信物外加形象年紀酷似秀賴而被人們誤認之後,他便開始一路以秀賴的身份招搖撞騙,不僅騙吃騙喝,更騙人、騙財、騙色,而在快要到達逃亡的終點之際,卻被新政權——德川幕府所派出的人抓獲,而主人公到最後自己也分不清究竟自己是秀賴還是普通的一名浪人,就這樣在渾渾噩噩中被處以死刑,正如這部小說最後寫的那樣:歲月將他那些嗜酒、好色、吝嗇的惡行醜事一併埋葬,然後在上面築起一座浪漫的夢冢。

由此可見松本清張其實在他的歷史小說中融合了社會派推理的手法,將社會派推理中的核心——人性,以另一種獨特的方式一一展現,但既然這部短篇集是歷史小說,那不可避免的會有我們大家熟知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出現,而大部分人對於歷史小說的印象,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但作者卻另闢蹊徑地以另一種視角敘述故事,這無疑又使得浮於紙面上的蒼白歷史又再次活躍了起來。

譬如書中收錄的一部短篇《腹中敵》,講述的便是丹羽長秀和豐臣秀吉的二人關係,熟悉日本戰國史的朋友們都知道,丹羽長秀算是秀吉仕途上的一位引路人,也是至交好友(羽柴秀吉中的羽字就是來源於丹羽長秀),在許多事情上都給予過秀吉幫助,甚至這些幫助改變了日本歷史走向。

但在這篇小說中,作者則以長秀的角度一路看著秀吉成長,直至最後超越自己,並伴隨桶狹間會戰、金崎殿後、姊川會戰等一系列歷史事件,描繪了一個心裡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丹羽長秀,明明對秀吉有那麼大的恨意,但卻因為自己的性格,自始至終也沒有將這股恨意轉化為惡意,相反,他卻"昧著良心","並不想這樣做"的去維持對秀吉的公道,雖然最後秀吉並沒有虧待他,但長秀卻在心裡痛恨這樣的自己……

除了獨特的視角切入點外,你還會發現讀完這部小說後,作者明明寫的是戰國時代的故事,但放眼現代社會,這樣的丹羽長秀卻就在你的身邊,著實讓人一言難盡,值得深思,而這樣類似以古喻今的故事,在這部《佐渡流人行》中也屢見不鮮,而這本書相對於松本清張龐大的作品體量中,也恰如冰山一角,但卻能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正如松本清張本人所說的那樣:"雖然我寫的是古代的故事,但在創作過程中,頭腦裡一直想著現代的社會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