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饭局,礼物要带只鸡,处处讲礼仪,你可能再也不敢去饭局了

本文从史料出发,来真实的模拟一下,汉代士人是如何去参加饭局,看到众多的礼仪之后,你可能会感叹,中华民族不愧是礼仪之邦呀!但是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尖叫:“我的天,吃个饭都那么麻烦,还让不让人吃饭了。”

礼尚往来,没有雉鸡,你可能不好意思去参加饭局。

汉朝的世人们经常聚在一起,饮酒做赋。但是这样的饭局不像现在一样,想搞就搞。首先你早早的通知主人,告诉他什么时候大家会来拜访,顺便搞个饭局。主人同意后,你才能开始张罗饭局。放在现在也是,要去朋友家里拜访时,我们都会发个微信或者打个电话给朋友,问问现在有没有时间,朋友答应之后,才能开开心心的前往,这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礼貌了。

汉代的饭局,礼物要带只鸡,处处讲礼仪,你可能再也不敢去饭局了

最有名的饭局莫过于鸿门宴

现在的我们一听饭局,第一反应肯定就是在想要准备穿什么衣服去赴宴。可在汉代你一听有饭局,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不是找新衣服,而是想家里又没有雉了,要找只雉来当作礼物去赴宴才行。什么是雉呢?其实就是汉代生存在野外的一种尾巴很长的野鸡。

汉代的饭局,礼物要带只鸡,处处讲礼仪,你可能再也不敢去饭局了

雉鸡

如果是在夏天,你还准备一只风干的雉鸡,因为在夏天,食物很容易坏,风干的更加容易保存。如果家里有钱的,可能家里会有几只雉鸡,如果比较贫困的,可能就要自己出去打一只回来了,收拾收拾再送出去,不然到时空手去主人家,那就是失礼了呀,不是君子所为。(现在雉已经被列入了《保护动物名单》大家可千万别学汉代人去打猎呀,而且现在吃野味也不健康哟)

那为什么送礼不能送点别的,非要送雉鸡呢?这里面蕴含着极深的君子之礼。

汉代的饭局,礼物要带只鸡,处处讲礼仪,你可能再也不敢去饭局了

汉代《谒见图》

《白虎通》里记载:“士以雉为挚者,士以雉为挚者,取其不可诱之以食,慑之以威,必死不可生畜。士行介威,守节私义,不当转移也。”

雉在野外生存,有很高的警惕性不好抓,而且不怕猎人,总是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所以汉代士人交往中,大家一般都用雉作为最好的礼物,以赞扬主人高风亮节,很有士气。当主人看到自己的朋友,拿雉来送给自己,自然觉得备用面子,这是朋友在变相的夸自己。

晚上去饭店会被抓,做个汉代服务员也不容易。

等你开开心心的拿着雉鸡,去到主人家,看到大家都到了。主人一看,大家手里都拿着雉鸡做礼物,别提有多高兴了,这不就是在夸自己吗?于是大手一挥,走咱们下馆子去,别在家里吃了。这时候你却说:“你是不是糊涂了,现在都几点了,现在都快晚上了,去外面吃,还不得被官府抓起来呀!”

汉代的饭局,礼物要带只鸡,处处讲礼仪,你可能再也不敢去饭局了

当时的东市西市可是去吃饭的好去处,但是要早点去,因为有宵禁制度。

原来汉代有严格的宵禁制度,晚上戌时之后就不能出门了,否则的话就会被抓起来。主人应该是乐坏了,忘记了这一点,于是赶忙边招呼大家进去坐边叫厨房准备吃的。

如果你是在西汉,那可能做的就要辛苦一点了,因为西汉承袭秦制是跪坐,不像现在,大摇大摆地坐在软皮沙发上,海吃海喝起来,不过要是在东汉,你就可以舒舒服服的坐着,等上菜。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有坐具了。这时候的凳子叫做胡床,听到胡字大家应该就知道,是从西域传来得了。胡床的传入,渐渐的打破了跪坐的传统。

汉代的饭局,礼物要带只鸡,处处讲礼仪,你可能再也不敢去饭局了

男人坐着的便是胡床了

等你上桌后,看着厨房还不上菜,放在现在,我们一般会和同桌的人聊天,以此来消磨上菜时间。可是在汉代实行的是分餐制,不是现在大大家排排坐围在一起。今天主人又请了那么多客人,小桌子从这头排到那头,要想说话,还得大声说,你一句大声,我一句大声,根本没了聊天的兴趣。没办法只好自己一个人等吧,吃完再和大家聊。

不一会你就看见佣人端菜上来了,端菜的时候也很有讲究。上菜时,要左手端盘子,右手扶着盘子,小心翼翼的上菜。如果是鱼的话,则要鱼尾向着宾客,冬天时鱼肚要向着宾客的右方,夏天则要将鱼脊 向着宾客的右方,看来在汉代做个服务员也不容易,要懂得许多的礼仪。不过好在今天你是来做客的,不是来做服务员的,不然光端菜就会被烦死。

汉代的饭局,礼物要带只鸡,处处讲礼仪,你可能再也不敢去饭局了

餐桌礼仪多,全部搞定可能已经饿的不行了。

菜上齐后,要记住不要去挪动菜的位置,因为这样会让人觉得你很不礼貌,也会让主人感到丢脸。汉代饭桌上的菜不是像现在一样顺便放,而是由一套严格的规定。

据《礼记》记载:“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疏酱处内,葱片处右,酒浆处右。以脯俗置者,左朐右末。”

也就是说凡事饭局,带骨的菜要左边,切的没有骨的肉要放右边,干菜要靠着人的左手方,酒和汤要放在右手的方向,烧烤要放在远处,醋和酱要放在近处,姜葱拌料放旁边。如果有干肉和牛脯之类的东西,则弯曲的在左边,不弯曲的在右边。

汉代的饭局,礼物要带只鸡,处处讲礼仪,你可能再也不敢去饭局了

分餐制在古代很流行

听到这里有没有觉得自己要崩溃了,万一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刚刚好在跟前,移又不是不移又不是。看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却被摆在很远的地方,想吃又够不着。只能说:“吃个饭,也太难了吧。”没事的,这些不算什么,因为更难得还在后面。

不要以为菜上了就可以吃,自己要先起立,等主人让食,然后才可以开动。这就像我们现在吃饭的时候,要等到长辈到场,等他开口说:“开饭”才能吃是一样的。这就叫“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等你坐下后,还要和主人一起等馔品摆好后,主人引导客人行祭,先吃什么就先用什么行祭,按进食的顺序行祭,这一切完了之后,你才能真正的得开动。

汉代的饭局,礼物要带只鸡,处处讲礼仪,你可能再也不敢去饭局了

但是这时候你不能吃肉,要等你吃完三小碗饭之后,主人劝你,才能吃肉。这就是“三饭,主人延客食胾,然后辨肴,客不虚口。”有三饭还有三毋,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不能大口吃饭,不能大声嚼,不能把吃进去得饭有放回碗里。

好一会你终于吃完了,你还要谦虚得自己收拾上桌上的碗筷,把他交给佣人,当然如果主人看见的话,他会边说边笑得和你说:“哎呀,这种粗活,怎么能让你亲自动手呢?让佣人去做就好了嘛。”这时候你才能停手,如果主人没看见你,那就不好意思了,碗筷就要自己收拾了。

一餐饭终于吃完了,不知道你经历了这些之后,以后还敢不敢去参加汉代得饭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