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的盐都和世界手工作坊的鼻祖——宁厂古镇

一、上古盐都

宁厂古镇位于重庆巫溪县附近,是中国早期制盐地之一,距今约5000年之久。天然盐卤泉自镇北宝源山洞流出,从先秦盐业兴盛以来,宁厂古镇因盐设立监、州、县,明清时成为中国十大盐都之一,古镇有4000多年的制盐史。并因盐而兴,有过“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的辉煌。

上古的盐都和世界手工作坊的鼻祖——宁厂古镇

清代王尚杉有诗《大宁场题壁》曰:“沿江断续四五里,翁岩筑屋居人稠。”大约五千年前,在这块土地上发现了盐,清澈的大宁河水,伴随着纯白的宁厂盐泉,养育着世代宁厂人。事实上,以长江三峡为轴心的整个川陕鄂地区,皆仰食得天独厚的巫溪盐泉。宁厂盐泉年自溢含盐量1.6万吨。据史料记载,到清乾隆三十七年,宁厂全镇已有336眼灶,均燃熬盐,有“万灶盐烟”之美誉,1949年前后盐厂还有99眼灶。目前古盐场遗址有68眼灶址,保存完整的15眼,制盐厂房近3万平方米。

上古的盐都和世界手工作坊的鼻祖——宁厂古镇

二、灶夫起义

在古镇历史上,曾多次爆发灶夫的起义。而正德三年(1508)爆发在这里的盐场灶夫鄢本恕①、廖慧起义,历时5年,义军达10万,席卷西南地区六省市,比欧洲最早的工人起义早100多年。

①鄢本恕(?-1511),四川营山人,性刚正。明朝弘治年间,水灾荒严重,逃荒到大宁(今巫溪县)盐场当灶夫。

三、古建民居

宁厂古镇是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多数楼房系竹木结构,不少临河而建,下面斜立木桩,柱上支撑木楼,这些悬空的房屋,称之为“吊脚楼”,貌似东侧西歪,有倒塌之险,实则牢固耐用,无倾复之忧。后溪河从吊脚楼下穿过,把古镇一分为二,又有江南水乡之妙。

上古的盐都和世界手工作坊的鼻祖——宁厂古镇

四、镇之东西南北

镇东有守卫它的青狮白象岩,还有一群似人非人的石蹲,谓之“十八罗汉”,是白莲教起义军的据点遗址。

镇西一山耸峙,状若金字塔,其名二仙山,山腰一洞,乃远近闻名的仙人洞。该洞不仅景物别致,且有"一局残棋说烂柯"的神奇传说。洞内刻有明朝状元、著名学者、地图学家罗洪先诗句。二仙山顶有一寨桃花寨,是明正德年间盐工鄢本恕、廖惠起义的遗址。

镇南半山腰上的女王寨,是明末清初李自成部将贺珍扎营抗清18年的山寨,寨墙山门尚存。

镇北宝源山麓有龙君庙始建于汉代,历代维修,今建筑为清代穿斗结构建筑,建筑基址和东厢房尚存。主要建筑因1958年大炼钢铁被毁坏。宁厂盐泉在龙君庙内,有一洞嵌于其上,洞口有一石龙,清泉从龙嘴喷出,这便是地地道道的自流井--白鹿盐泉,龙池、龙头及分卤眼板是北宋淳化二年(991)由大宁监雷悦创建。1989年龙池及其附属建筑被列为巫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先秦时代,猎人袁氏逐鹿至此,鹿忽不见,只见一洞,清泉涌出,口渴饮泉,水味极咸,知为盐泉,消息传出,人们便取水熬盐。从此,这里便成了我国早期制盐地之一。在清乾隆年间,有盐灶三百三十六座,煎锅一千零八口,号称“万号盐烟”。


上古的盐都和世界手工作坊的鼻祖——宁厂古镇


撰稿人:若水如你

撰稿时间:2020年3月2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