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華曾慶存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延伸

在今年1月公佈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廣東也創下了近年最好成績。

兩位廣東籍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分別是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黃旭華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

項目上,廣東共有50個項目(含專用項目2項)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比2018年增長11.11%,數量佔全國獲獎項目總數的16.23%,再創新高。

黃旭華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共和國的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他1926年出生於汕尾海豐的一個小鎮。1958年,中國啟動核潛艇研製工程,黃旭華等一批人挑起開拓我國核潛艇的重任。

為了工作保密,他像核潛艇一樣,“深潛”30年沒有回家。黃旭華及其同事“荒島求索”,在世界核潛艇史上寫下光輝篇章——上馬3年後開工、開工2年後下水、下水4年後正式編入海軍進入戰鬥序列。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遼闊海疆從此有了“水下移動長城”。

2019年10月,黃旭華來到廣州,作為讀者代表赴南方日報創刊70週年活動之約,並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我是客家人,祖籍揭陽,生於汕尾,三個身份缺一不可。”他表示,自己仍然有許多工作要完成,“我雖然已經退出一線,但責任並沒有完”。

另一位獲獎者曾慶存1935年生於陽江一個貧苦農家。1952年,曾慶存考上北京大學物理系。1961年,他在蘇聯科學院獲副博士學位後回國。

20世紀80年代初,曾慶存挑起大梁,任中科院大氣所所長。擔任所長的9年裡,他帶領大氣所建設了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為國際知名的大氣科學研究中心。作為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國際數值天氣預報奠基人之一,曾慶存為現代大氣科學和氣象事業的兩大標誌——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作出開創性貢獻。

他時常用一句話勉勵和要求自己:“平常像老黃牛一樣踏實科研、好好積累,當國家和人民用你的時候,就像賽馬一樣向前衝。”

在50個獲獎項目中,由我省單位或個人牽頭完成的獲獎項目有10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牽頭完成獲獎項目數量較2018年有所提高。

例如華南理工大學陳克復教授牽頭完成的“製漿造紙清潔生產與水汙染全過程控制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南方醫科大學高天明教授牽頭完成的“抑鬱症發病新機理及抗抑鬱新靶點的研究”項目在國際上率先發現抑鬱症發病的新機制,提出了抑鬱症發病新假說,顯示了我省在基礎醫學研究領域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的突出進步。南方日報記者 姚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